|
深圳國際鐘表展是全球第二大鐘表專業展會。張玮 攝 |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玮)“用創新思維設計産業未來,讓時間證明一切。”6月21日,首屆深圳時間文化周暨核心活動“第29屆中國(深圳)國際鐘表展覽會開幕,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會長朱舜華表示,深圳作為“中國鐘表之都”,将建立“全國鐘表知名品牌示範區”,引領鐘表業從優勢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為時尚科技産業,向人工智能延伸發展智能可穿戴産業,向其他制造業輸出精密智造能力,推動鐘表品牌走向國際化。
第29屆中國(深圳)國際鐘表展是本次文化周最重要的展示平台,該展會創立于1988年,現已連續舉辦28屆,是目前中國最大、國際第二大鐘表類專業展會,以鐘表産品的豐富齊全而著稱,被同業譽為“中國鐘表第一展”。本屆鐘表展吸引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5萬人次到會參觀采購,将集中展示全球400多個鐘表和智能可穿戴産品品牌,包括飛亞達、瑞士等國際鐘表品牌,寶時捷、星皇、雷諾、勞士頓等時尚品牌,中國經典記憶的代表北京表,專注于深潛海洋系列的古尊表、唯路時、Jeep等新銳品牌,華唛智能等一大批智能系列手表也将攜帶最新産品和前沿技術亮相。
為鼓勵企業持續創新,落實國家“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文化周還對2017年度在創新上表現突出的品牌進行了表彰。其中,北京表、飛亞達表、霸王鐘、格雅表、星皇表、雷諾表、寶時捷表、勞士頓表、古尊表獲評“2018九大創新卓越品牌”;世家表、積豪表、聚利時表、卡迪森表、優沃绮智能表、唯路時表、寶舵表、斯諾威登表、拓非表、名梭表獲評“2018十大創新先鋒品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視熱播紀錄片《我在故宮修鐘表》的主人公,故宮鐘表研究所副所長、故宮博物院古鐘表修複師——王津,也将來到現場講述其數十年如一日的“鐘表人生”。王津于1977年進入故宮工作,作為第三代修複師,已修複了兩三百件古鐘表。紀錄片播出後,盡管職業冷門,但王津因儒雅睿智的形象,獲贊“故宮男神”。
據悉,文化周主會場設在深圳會展中心,在光明區時間谷和中心城廣場設分會場,将持續至6月24日,總計舉辦展會、論壇、大賽和公益行動等60多項活動。
■專家聲音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
“工匠精神是鐘表行業最需要的氣質”
“鐘表行業是精密制造與文化内涵深度融合的領域,而工匠精神是這個行業最需要的氣質和永不過時的價值認同。”首屆深圳時間文化周上,以“設計産業未來——科技時尚數字化”為主題的第16屆中國鐘表高峰論壇,國家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如是說。
羅民表示,鐘表行業當下面臨新機遇和挑戰,應努力探索新動能、新方向和了解新趨勢。其中,“必勝法寶”是掌握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趨勢,機械手表和智能手表同時發力,堅持走自主研發、高精密制造與智能化技術融合的道路。
其次,培育國際品牌是“突破的關鍵”。“我國部分鐘表骨幹企業實際具備了最先進的機械手表制造能力,但是品牌的知名度、認可度還有較大差距。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對于進一步提升鐘表産業附加值和中國制造品牌形象意義重大。”
再者,堅守工匠精神是“永恒追求”。羅民說,鐘表精密制造産業最能體現工匠精神,既需要對技藝的終極追求和規範的制造操守,同時也體現了更進一步的創新精神。
“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40年前深圳率先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成為‘深圳精神’精髓的集中體現。如今,中國鐘表‘十強企業’有6家在深圳,也是深圳精神與時間文化緊密結合的另一種形式。”羅民認為,時間文化是工業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進一步推動時間文化、工業文化與産品研發、生産制造等有機結合,不斷豐富産品的文化内涵,融入更多科技、創意、時尚等現代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