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君說
4個思維方式:1、BeMECE(完全窮盡);2、歸納和演繹;3、提高提議能力,先說結論;4、培養生活中的洞察。
來源:公衆号張良計(ID:zhang_liangj) ,作者:張良計
工作中有一個思維能力無比重要,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它就是——邏輯思維
簡單先說一下我對邏輯思維的理解。
邏輯思維的過程,是化繁為簡。它的目的,是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信息,都是無用信息,都需要剔除。
我很喜歡《教父》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至今: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舉個例子,我在工作中經常會給高層領導做彙報PPT。這種PPT通常需要控制在10-15頁以内,因為越高層的人,時間越寶貴,就越需要盡快了解和抓住事物的本質與關鍵。底下的人動不動寫上十百來頁的PPT,沒有一個領導願意看,反而會覺得你工作能力差,廢話連篇。
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質的人,能夠搶得先機。在别人還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在職場中自然就成長地比别人快了。
下面是我在平時工作中總結的4條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心得,分别是:
1.BeMECE(完全窮盡);
2.歸納和演繹;
3.提高提議能力,先說結論;
4.培養生活中的洞察;
一、Be MECE
MECE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音讀作“Me See”。
MECE起源于麥肯錫的一位資深咨詢顧問巴巴拉·明托,她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強烈建議大家去買)中第一次将這個概念提出,成為後來戰略咨詢行業的重要原則之一。
相互獨立,意味着将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确區分、且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則意味着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通常運用MECE都是從一個最高層的問題開始,逐層向下進行分解。首先列出你急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将問題拆分成子問題,并保證它們之間互不重疊和幹擾。同時保證你把能夠想到的子問題全部列了出來。
實際運用中你隻用不停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2.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去重。
舉個例子。
假設你現在是一名市場營銷人員,現在要思考為什麼你負責的飲料産品銷量不佳。這個時候你的思考邏輯遵循從上到下、逐層遞減的形式:
a.影響飲料銷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
b.這些原因互相之間是否相互獨立?它們分别帶來了什麼影響?
c.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
把這個思考過程畫在紙上,就如下圖所示:
注意事項:
1.從上往下分析,即從最大的概念逐層向下分解,一開始不要糾結執行層的細節;
2.時刻提醒自己,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是否有遺漏,如果有,繼續去找;
3.列舉出所有可能原因之後,将它們進行合并歸類,看看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就要排除掉重複幹擾。
二、歸納和演繹
這是兩條基本的認知思考的邏輯法則。簡單來說:
歸納,是把具備某種相同屬性的事物,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尋找共通點。
演繹,是把互相之間形成影響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後順序或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歸納(龍,風,老鼠各為一類)。比如當你在做一份活動方案時,可以運用歸納的邏輯(如下圖):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演繹(由太極開始,向後遞推的順序)。比如當你在做一份數據統計報告時,可以運用演繹的邏輯(如下圖):
工作中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可以把它用演繹或者歸納的形式進行拆分。我喜歡把這個過程稱為“解構”。
歸納演繹和前面提到的MECE經常會搭配使用。在歸納演繹的過程中,堅持MECE的原則,能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多種單一的因素,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将一團亂麻理地條條順順。
下面是我思考問題時會遵循的一個思維提綱,大家可以參考:
1.核心問題是什麼?(隻能有一個,如果有很多,找到最重要的那個)
2.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曆史原因)
3.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并列出來)
4.哪些是導緻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5.哪些是次要原因?
6.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7.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欠缺哪些條件或者資源?
8.如何去彌補這些條件上的欠缺?
9.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
10.最後一步,just do it(就這麼幹吧)。
以上是我思考問題時通常會遵循的思維方法。多運用幾次之後,你會不自覺地按照這個邏輯去面對任何你遇到的問題。不僅是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複雜,讓人不知所措的問題,都能輕松化解。
舉個例子。
假設現在你是一名助理,剛剛老闆告訴你需要幫她訂周日的機票飛往北京,可是你發現周日的機票幾乎全部賣光了。此時你手上還有三封郵件沒有發,下午還有一個會議要參加。
按照上面的提綱,你的思路可以如下:
1.核心問題是什麼?(隻能有一個)
老闆周日要去北京,可是航班機票都訂光了。
2.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曆史原因)
周日公司在北京将有一場重要的宣傳活動,持續兩天。因此老闆必須在周日之前趕到。另外,周五老闆早上有一個會議,下午就沒事了。因此周五下午到周六是老闆可以前往機場的時間。
3.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并列出來)
你是老闆的唯一助理,這個事情隻有你一個人負責。老闆要坐飛機,因此關鍵因素是各大航空公司周末飛北京的航班時刻表以及剩餘座位信息。
4.哪些是導緻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你得知這個事情的時間太晚,錯過了最佳訂票時間。
5.哪些是次要原因?
最近是旅遊旺季,周末前往北京的人很多,導緻航班緊張。但是改期去是不可能的。
6.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A.自己訂票。花一下午時間将中國所有航空公司和旅行網站的信息整理出來,将周五、周六兩天飛往北京的航班剩餘座位信息做成一張統計表,包括起飛降落時間,座艙等級,機場信息,機票價格。
B.委托自己在旅行社的朋友幫忙,搜尋航班尾票,同樣按照起飛降落時間等将這些信息記錄下來。
C.準備備選方案。如果周日所有飛往北京的機票都被訂光或者時間不好,那麼改去搜尋高鐵的時刻表,同樣将出發到達時間等信息做記錄。
7.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欠缺哪些條件或者資源?
時間。因為錯過最佳訂票時間,所以需要盡快在網上搜尋剩餘的航班座次信息。你一個人忙不過來,需要人手幫忙。
8.如何去彌補這些條件上的欠缺?
叫同組的同事或者實習生一起幫忙,告訴他們事情的緊迫性,請暫時手上空閑的人一起幫你搜尋,然後你做信息彙總。
9.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
今天是周二。早上你還需要發送三封郵件,下午兩點之前你有一個緊急會議要參加。三點以後到下班前你都有時間。因此現在先委托同事幫忙搜尋航班信息,三點以後你來繼續做接下來的工作以及信息彙總。
10.最後一步:完整提案
記住,當你信心滿滿把你的解決方案呈現給你老闆時,絕不能是”老闆,我給您訂周五晚上8點的票吧“這樣一句話。
相信我,如果你這麼回答,你這個助理幹不了多久的。
聰明的助理首先會把之前搜集好的信息做成一張簡單清楚的表格,将所有航班的起飛時間、機場、航空公司等信息全部納入其中,并且還有高鐵作為備選方案。當她把這個表格呈現給老闆的時候會說:
“老闆,根據我的研究,我覺得最适合您周末去北京的時間是周五下午3點或者周六下午3點半。因為周五早上您有一個重要會議,會議結束之後趕往機場剛好能趕上飛機,降落北京之後您到達酒店的時間剛好趕上晚飯。而周六您一般起來比較晚,如果是下午三點半起飛,中午您可以好好吃一頓午飯,從您家裡到機場的時間也剛好,不會太趕。
這兩個航班的航空公司也是您之前經常坐的,相信他們的服務您也會滿意。如果您覺得這兩個時間都不好,其他的航班時刻就比較尴尬,所以我還準備了備選方案,如果您不介意坐高鐵的話......”
給老闆提建議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減少他的時間成本。直接把結論擺在他面前讓他選擇,而不是讓他思考。
而運用好歸納演義的邏輯法則,就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
注意事項:
1.歸納和演繹通常都是結合起來使用,因此當你分析問題時,首先要明晰究竟主體思維應該采用歸納還是演繹;
2.養成列提綱的習慣,分析問題之前将問題的全局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的基本框架搭建好,然後分别完善各個闆塊的内容。
三、提高提議能力:先說結論
這是非常實用的一條經驗。
先講結論,把你要闡述的觀點一開始就抛出來,這能節省所有人的時間。
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電梯理論:在進入電梯的30秒鐘内向客戶賣掉自己的方案。這麼短的時間裡沒人會聽不相幹的廢話,因此第一句話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觀點傳遞出來:我們的方案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是最佳選擇。
記住按照總分總的原則,首先抛出核心觀點,即“我們應該做什麼”。這可能是幾句話,但是這幾句話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費了你大量的時間去考證和分析。
比如下面3句話:
1.貴公司應該減少50%在A領域的資金投入;
2.我們應該放棄這個客戶項目的競标;
3.我們需要加強在數字媒體領域的投入;
用主語 謂語的形式闡述核心觀點,表達清晰的态度。這就是典型的“提議話術”。
然而這還沒完。在表達完觀點後,接下來需要進行解釋,即“為什麼這麼做”。
就像寫論文一樣,首先是核心論點,接下來是支持核心論點的分論點,然後是二級分論點,依次向下排列。
無論是誰,都會喜歡這樣的陳述方法。這也是為什麼,當你給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他們絕不可能聽你長篇累牍的解釋分析。
他們隻會聽你的結論,或者解決方法。當他們有興趣的時候,會追問細節,而當他們很忙的時候,隻需要聽到最重要的東西。
比如當你要給客戶建議一套方案時,可以這麼說:
“王總您好,我建議您可以考慮我們公司的IT系統方案。我們的最大特點是具備極強的穩定性,能夠支持龐大的信息數據流通。行業裡的Q公司、W公司、K公司均在使用我們的産品。同時我們24小時配有專人維護,出現問題随叫随到。而我們的系統搭建和調試上線時間能控制在5天之内,但整體價格比同行低20%。”
上面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通過展現數字(24小時,5天),以及對比襯托(比同行低20%)這兩個方法來加強你的論據說服力。
而當你養成這個習慣以後,你的領導将會非常喜歡聽你彙報工作。因為他會覺得“你和我是一個頻道的人”。
注意事項:
1.分析問題時由下往上,通過找尋不同的論點來支持最終的結論。但在提議的時候要從上往下,先說最終結論,引發對方的好奇和繼續聽下去的興趣。
2.養成先在紙上将提議的邏輯順序規劃出來的習慣,逐漸培養話術的“感覺”,最終做到成竹在胸。
四、培養生活中的洞察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條經驗。我對洞察的理解是:一件事情背後所反映出來的原因,規律或道理。
比如,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喜歡做廣告工作,但後來我發現“做廣告”隻是我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我熱愛的實際上是表達和呈現自己内心的創意與想法。
這既是對自我興趣的原因剖析,也是一個洞察。
再比如,很多人小時候常常會遇到“嚴父慈母”的情況。想買個新玩具,直接去找爸爸肯定不會同意,去找媽媽撒個嬌再讓媽媽去和爸爸說好話,說不定就能成。
“媽媽比爸爸好說話”,這既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規律,同樣也是一個洞察。
表面上你以為是這樣,實際上卻是那樣,這就是洞察帶給我們的收獲。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
但很可惜,洞察這個東西,沒有理論和模型可以參考學習。我更願意把它歸咎為在平時生活中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當你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身在一個團隊,處理一個項目。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項目之間的規則,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常做法和特殊做法,為什麼會這麼做,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等等。
當你的職位升上去之後,手下開始管理人。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如何和諧地相處,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适合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工作,如何調動起手下人工作的積極性等等。
當你在一個行業浸淫時間比較久了之後,你會對這個行業有自己的理解。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的是這個行業适不适合自己,這個行業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等等。
你所處的崗位不同,需要洞察的事物就不同。這個時候需要腦洞大開,不要給自己設限制,發散去想:
1.事物的現狀是怎樣的?
2.為什麼會這樣,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哪些?
3.有哪些原因是客觀因素,哪些是主觀因素?
4.如果改變其中一個因素,事物會怎樣發展?
5.如果改變其中兩個因素,又會怎樣發展?
......
這是我通常想問題時的習慣。培養洞察不能隻依靠邏輯推理,更需要發揮想象力。
而想象力這個東西,訓練是訓練不出來的,要靠平時的積累和勤奮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如果這樣...會怎樣...,如果那樣...又會怎樣...,久而久之,你的思維就會變得無比活躍。
我的一個心得,是培養洞察需要“養料”。這個養料,就是你對生活的觀察。有了觀察,加上思考和想象,最後才能變為洞察。
我自己平時會有一個“資料庫”,當我看到好的文章,好的圖片,好的視頻,好的觀點,甚至好的段子,我都會搜集起來。這樣保持自己的大腦裡一直有新鮮的東西,在你尋找洞察時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湧現。
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注意事項:
1.洞察事物背後的本質,是找到形成事實的原因,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共性規律。
2.洞察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你對現象的挖掘和總結,而不是複述。千萬不要陷入人雲亦雲的境地,那絕不是你的洞察。
真格基金創始人提出:合夥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比你是否處于風口上更重要。
未來的趨勢不是雇傭制,而是合夥制。
什麼是門店合夥人?而阿米巴、股權激勵和門店合夥人的區别是什麼?門店合夥人的核心價值有哪些?又适合哪些場景呢?
1、喜家德水餃通過358合夥人機制快速裂變出500家門店和百萬年薪的店長們;
2、X連鎖快餐通過餐廳合夥人體系不花一分錢吸引多位大咖入夥做強平台,并迅速裂變幾百家門店;
3、海爾把阿米巴和人單制升級到“平台 合夥人”模式,并快速裂變出2000多家“小海爾”,徹底實現激活人才、激活組織;
4、不用招商,不用招人,不用管人,實現門店自我裂變、自我管理(裂變店長、裂變店員、裂變門店);
5、老闆把自己的店“賣”給員工,讓員工“出錢、出心、出力”變成合夥人,讓自己“省錢、省心、省力”,變成投資人;
6、老闆不出一分錢,不占一個股,還能掌控門店,照樣賺錢;
7、老闆做強平台,讓合夥人開店更容易更賺錢,讓更多人願意加盟合夥;
8、與合夥門店“對賭”,讓店長、店員玩命幹拼命幹,趕不走罵不跑;
9、與加盟商和代理商合夥,既能實現快速跑馬圈地,又能克服同床異夢,實現合夥共赢;
10、把現有老店(直營店、加盟店)轉為合夥店;
11、激發區域經理、督導和後勤部門人員搶着給門店做貢獻,争着入股門店;
12、把客戶和渠道商變成合夥人,持續給門店引流和做宣傳;
13、15年前,馬雲鎖定18羅漢,成就了今天阿裡巴巴的神話。
阿裡巴巴的案例告訴我們:
合夥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合夥可以留住人才(18羅漢);
合夥可以融資(孫正義);
合夥可以打市場(與雅虎合作);
合夥還能控股(馬雲不到10%控制公司)
為什麼要推行合夥制?
常見實體店的3大“痛點”:招不來員工,留不住員工;沒有客人進店消費;拓店慢,拓店難。
而解決這3大“痛點”隻需要4招。
1、門店合夥人解決員工問題。門店做合夥制,可以從大企業吸引優秀人才,留住人才;
2、社群運營解決客源問題。總部做社群運營,賦能門店,幫助門店帶來客源;
3、城市合夥人解決拓店問題。區域城市合夥,讓每個城市合夥人來招商開店,解決了資金問題,也提升拓店速度;
4、強平台解決根基問題,是解決3大“痛點”的根基。
為了幫助更多企業家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我們會持續分享關于合夥人 社群運營的案例和實操幹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