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稱】: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介紹】
建築環境工程專業是緻力于解決民用、工業生産、醫療、交通、航天等領域的室内環境問題的學科,為人們創造健康舒适的熱濕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環境等,是一門涉及國計民生的綜合性學科,涵蓋了健康、能源、環境等人們廣泛關注的内容。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接受現代建築設備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動力機械、熱工設備的設計、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夠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建築室内環境控制、暖通空調、給排水、燃氣供應、熱力供應和樓宇自動化等公用設施系統的規劃、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關鍵詞:空調 暖氣 節能 淨化
門類:工學
專業代碼:081002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方向】
工程類企業:熱能工程、空調工程、暖通工程、燃氣工程、給排水工程、研發制造、工程技術、工程調試、運行管理、系統保障;
政府、事業類單位:城市供熱、供燃氣系統與設備的設計、工程規劃;
家電類公司:技術開發、産品銷售。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建築環境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 工程力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建築、機械、自控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接受建築環境與能源供給系 統的工程設計、設備開發與使用、施工組織與安裝、系統運行調試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本 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研發、生産、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堅定地追求卓越的态度、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 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具有從事建築環境控制與能源供給系統工程領域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等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
3.具有良好的資源、能源、環境、生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工程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 的意識;
4.掌握紮實的建築環境控制與能源供給系統工程的公共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基礎理論知識 及專業技術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5.具有綜合運用所學專業技術理論提出解決工程應用的技術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決一般 專業工程問題的能力;
6.具有能夠參與生産及運行系統的設計以及系統運行和維護能力,具有能夠進行産品開發、設計、技術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獲取信息和職業發展學習的能力;
8.具有建築環境控制、能源供給及節能技術工程中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關行業的政策、法律及法規和本專業領域的技術标準和規範;
10.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争與合作的初步能力。
【開設課程】
主幹學科:土木工程、熱學。
核心知識領域:熱科學原理和方法、力學原理和方法、機械原理與控制、電學與智能化控制、 建築領域相關基礎、能源應用技術、工程管理與經濟、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熱力學(64學時)、傳熱學(48學時)、熱質交換原理與應用(48學時)、流體力 學(48學時)、流體輸配系統(48學時)、工程力學(48學時)、機械設計基礎(I、II)(80學時)、電子與電子技術(64學時)、建築自動化(48學時)、建築環境學(32學時)、建築概論(32學時)、建築環境測試技術(32學時)、暖通空調(64學時)、城市能源系統(48學時)、工程項目管理(32學時)、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48學時)。
示例二: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104學時)、理論力學(56學時)、材料力學(56學時)、機械設計基礎(48學時)、自動控制(48學時)、電工技術與實驗(68學時)、電工電子技術與實驗(68學時)、工程熱力學(64學時)、傳熱學(64學時)、流體力學(64學時)、建築環境學(48學時)、流體 輸送管網(48學時)、熱質交換理論與設備(48學時)、暖通空調(112學時)、冷熱源(64學時)。
示例三:傳熱學(64學時)、流體力學(64學時)、工程熱力學(64學時)、建築環境學(32學時)、流體輸配管網(56學時)、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32學時)、供熱工程(48學時)、空氣調節 (56學時)、鍋爐與鍋爐房設備(48學時)、制冷技術(40學時)、通風工程(32學時)、燃氣供應 (32學時)、建築環境測試技術(32學時)、建築設備自動化(32學時)、建築設備安裝技術(24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實驗、實習、設計和社會實踐以及科研訓練等形式。實驗包括基礎實 驗、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及研究性實驗3個環節;實習包括金工實習、專業認識實習、生産(運 行)實習;設計包括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熱工流體實驗、建築環境實驗、暖通空調實驗、能源設備與系統實驗等。
【考研方向】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土木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動力工程
【薪酬水平】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提示:信息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