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起源于中國,古籍記載琴的創制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相傳某一天伏羲巡視到西山桐林,隻見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精,紛紛飄落在梧桐樹上,頓時霞光萬道。天空彩屏開處,祥雲托着兩隻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樹上,其餘諸鳥紛紛飛集在各處樹上,朝着兩隻美麗的大鳥齊鳴。伏羲見到如此奇異現象,忙召來輔佐他的木神句芒問究竟。句芒笑着對伏羲道:“這兩隻最大的鳥,就是鳳凰呀!”兩人正說時,隻聽見那兩隻大鳥“即足即足”地叫起來了,旁邊的百鳥也都一齊叫了起來,仿佛朝拜一般。伏羲道:“我聽說鳳凰為百鳥之王,所以百鳥都跟着它,這可信嗎?”句芒道:“這跟我們跟着天帝一般,十分可信。天帝今日親眼所見百鳥朝鳳凰,那是因為鳳凰是中央神鳥,所以它稱百鳥之王。”伏羲道:“我聽說鳳凰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它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栖。而今,不僅五星之精下降,而且雲托鳳凰來朝,此樹必是桐林中的神品,堪為雅樂。”句芒道:“有其應者,必有其德,天帝所言極是!地上樹木林莽千萬種,隻有梧桐樹才能招鳳凰。用此種神木作樂器,必曆千年而不衰。”伏羲聽木神這麼一說,大喜過望,于是,朝那棵桐樹拜道:“皇天降祉,施民以樂。”禮畢之後,他令人砍伐那棵桐樹而歸。伏羲仔細端詳着神樹,然後按33天之數,将梧桐截為三段。他用手叩上段,其音太清,叩下段,其音太濁,然後取中段叩之,其音清濁相濟。伏羲大喜,便将中段桐木浸在長流水中,經曆了八九七十二個晝夜後,蔔得吉日良辰,請來妙手神工造樂器。神工不知怎樣下手,伏羲便吩咐按周天365度之數将桐木削成三尺六寸五分長,又按四時八節之數,定為後寬四寸,前闊八寸,然後按陰陽兩儀之數定下高度,外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内按宮、商、角、徵、羽五音安上五根弦。随後又依百鳥朝鳳凰的情景編創了《駕辯》樂曲,供彈唱。每當人間慶賀豐收和節日的時候,人們便用伏羲提供的熟食,用他幫助編織的魚網,打撈出水裡的魚,烹調出美味佳肴,擺成豐盛的宴席。在宴席當中,大家還要彈奏伏羲發明的樂器,高唱他創造的樂曲,其樂融融,令天神們羨慕不已。後來,王母娘娘在天宮瑤池宴請天神,為了歡娛,特調來伏羲創造的樂器當場演奏。天神們見這樂曲動聽,樂器奇特,便依來曆将它喚作琴,取當今鳳凰為百鳥之王象形之意。因又是第一次在天宮瑤池見到這新物件,便将伏羲所創的樂器稱為瑤琴。從此,人間便有了古老的樂器,琴。由于它是東方天帝伏羲創造的,故而中國的琴藝舉世矚目,曆千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