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僅僅覺得應該讀書,而是像我一樣覺得讀書樂趣無窮,相信就不會找不出時間讀書了。
在讀書上,僅僅說“應該”是遠遠不夠的。舉個例子,考試在即,明明好多功課還沒記熟,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可就是癱在沙發上起不來,手死死攥住手機刷個不停。即使完全沒人和你說話、朋友圈也沒有更新,你還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刷新。關于這種行為,有人稱作懶,有人稱作拖延,其實這是潛意識基于畏難與逃避而作出的選擇。
頭腦認為溫習功課應該排在前面,潛意識認為萬一複習了也考不好才更慘,還不如歇着舒服。一頭是起身學習,一頭是學了也可能白學,就像兩個相撲運動員在你腦袋裡扭成一團,看看到底是誰打得赢誰。而現實中的你,則保持原樣,一直癱着。你的身體沒動,看似在休息,實際上不僅沒休息,反而進行了一場異常艱苦的纏鬥。等你起身的時候,活像二十四小時沒睡覺又緊接着來了一場馬拉松,頭昏腦脹、身體乏力,精氣神用到哪裡去了?用到天人交戰上去了。這樣頭腦與潛意識的交戰每天都在我們的身上進行着,有時這個赢,有時那個赢,并不是光靠意志力和計劃就能解決問題的。那怎麼辦呢?怎麼才能對抗“沒時間”,真的找到時間來讀書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吧。當你的潛意識和頭腦一樣真心覺得讀書這事太好了,太有樂趣了,而且執行起來并不如想象中那麼難,時間就會來到你的面前。
大家都說讀書好,大人要孩子多讀書,成功人士告訴普通人要多讀書,可是對于很多人來說,“讀書好”這個“好”是虛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聽起來很美好,但又不知到底有什麼用。反正是不如看兩集爽劇、玩一會兒手機來得舒服,也不如做幾單淘寶生意來得見實效。如果這個好處如此說不清、看不見,那它真的存在嗎?我可以肯定地說是存在的。
讀書的好處切切實實存在,隻是它不是“1 1=2”,也不一定那麼立竿見影。讀書會慢慢地改變你,開闊你的眼界,提升你的思維,讓你從1.0緩慢升級到2.0、3.0,乃至N無限大的N.0。毛姆有篇著名的文章叫《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他說:“閱讀既不能幫你獲得學位,也不能助你謀生糊口,不能教你駕船,也不能教會你發動一輛故障的汽車,但它們将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更圓滿,而感到快樂,如果你真的享受這些書的話。” 我覺得他說得其實并不對。因為讀書讀得好,既能幫你獲得學位,又能助你謀生糊口,還能教你駕船、修故障車。可以讓你生活得更豐富、更充實、更圓滿以及更快樂。我的朋友、作家連谏說:“讀書可以開解人生,擦洗靈魂,修正自我。讀書對我而言,真正意味着改變命運,如果出身農村隻有初中畢業的我不讀書,現在我可能是個農婦或流水線工人,要為謀生而疲于奔命,做着自己并不喜歡的事情,對人生完全失去主動權。讀書,讓我開拓自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的樣子。對我而言這就是成功的人生:有資本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日子。”
我的人生導師、作家張欣則将讀書的意義概括成三點:“首先是讀書可以幫助我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碰到很多事,很多選擇,接受各種大小打擊,最終彙集為四個字: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至少要明白從哪個角度去思考,結果大概會怎樣,從千萬條路中決定怎麼走 怎麼做。很難想象從來不讀書的人怎麼思考這些問題。其次,女人最重視的是自己的容顔,讀書可以改變容顔已是不争的事實,它可以令人從容、安靜、祥和,擁有淡淡的書香氣。最後,我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一個天天打麻将的母親叫孩子好好讀書并沒有說服力。
讀書是終身受益、成本最低、得到最多的一件事,是一生陪伴不離不棄的朋友。” 書評人劉炜茗說:“閱讀給我的生活帶來的東西太多了,應該說,沒有閱讀,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我猜,世界上少一個無趣、無知、粗魯、猥瑣的人,總歸是好事吧。我一直希望為這個世界做點好事,閱讀可能是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這些人都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人生的,對他們來說,閱讀是他們成為文字工作者的根本原因。那麼,對從事非文化業工作的普通人,閱讀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具體的好處呢?
(一)獲得樂趣
讓休閑時光更充實閱讀讓你以文字為橋梁走進别人的命運,走進高人的頭腦,故事的跌宕與思維的激蕩都是人生樂趣的重要來源。又有人會說:“我從沒覺得讀書有樂趣。” 對,這是症結之一,原因很簡單——你的閱讀能力還不夠。如果你的閱讀能力隻是剛剛能掌握文字的意思,還不能理解文字間蘊含的趣味,也不能将文字轉化為你自己的知識與能量,隻是為讀而讀,閱讀就是一件苦差事。要領略閱讀的樂趣,需要更深的理解與感同身受,更多地将書中的内容轉化為自己的實際經驗。在閱讀這件事上,理解就是樂趣,投入就是樂趣。當你閱讀量增加,理解能力提高, 能夠讀出文字背後那些人物的命運流轉,能夠讀出宏大宇宙間的未知感,能夠讀出故事背後的思想與邏輯,以及無限豐富的内涵,你就會深深感受到情感與思想的雙重震蕩,那個時候,閱讀的吸引力自然産生。
孟德斯鸠說:“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對愛讀書的人來說,閱讀就是人世間最好的娛樂休閑。如果之前你隻有打遊戲、看網劇、刷手機這些休閑娛樂方式,那麼試試讀書吧!從東野圭吾的書或《島上書店》《追風筝的人》《三體》這些易讀而又“有料”的小說讀起,慢慢讀,多讀幾本,你一定能很快體會到這些作品比“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網文和網劇高級得多的地方。以什麼樣的方式娛樂休閑,是衡量人生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标志,麻将族群與讀書族群顯然是不同人群,談論偶像劇裡流量小花的腿是細還是粗的人,與談論人類如何走到今天的人也不是同一類人。想要成為哪種人,由你自己決定。
(二)解決問題
當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我們可以有很多解決辦法:向别人請教、到網上搜索、報名上微課、上各種大師班……這些都可能讓你找到解決方案,但讀書無疑是最方便也最靠譜的方法。比如你是一個新手媽媽,在育兒過程中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除了在飯局上各種訴苦、各種請教,到網上一通亂搜,甚至去找專業人士,還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找一些好的育兒書來看,從方法到觀念,能很快提升你的育兒水平。
真的有太多人通過閱讀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這是一個具有非常強大驅動力的閱讀目标,它會讓你産生不可思議的動力,在孩子熟睡之後、半夜喂奶之後、累了一天之後,你都會興緻勃勃地拿起一本《育兒百科》或是《愛和自由》來讀,而且會讀得興緻盎然。再比如你覺得和母親的關系有問題,導緻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在去找心理醫生之前,也可以通過讀一些書來弄清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比如《母愛的羁絆》《不要用愛控制我》《為何家會傷人》。悟性高的,程度不嚴重的,自己看書就解決了,自己成了自己的心理醫生,多好。我知道很多中途去學心理學、愛上心理學的人,都是急于解決自己或親朋好友的心理問題的。
假如你在事業上覺得“内存”不夠,影響了你的專業發展,不要猶豫,趕緊開始認真精讀專業書,苦練“内功”。隻有自身功力提高了,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才抓得住。這些旨在解決問題的明确而緊急的目标,會在短期内使你求知若渴,迅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但凡遇到問題,先學着通過閱讀與學習來解決,這就是一種永遠進步、走向智慧的姿态了。
(三)增加技能和知識
我們從小學讀到大學,基本上都在學技能、學知識,可是千萬不要以為工作後就不需要學習新知識了。這個時代知識更新如此迅速,如果再以這種老舊觀念行事,根本不用等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你就會迅速被甩到後面。那些在單位裡倚老賣老,還埋怨年輕同事經驗不如自己為什麼升職比自己快的,多半就是這種人未老、心已衰的家夥。
從書本裡可以學到的,除了我們通常理解的文學、曆史、科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還有大量實用的、與我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比如如何提升當衆講話的水平、如何把家裡收拾得更整潔、如何讓婚姻更幸福……有許許多多既有科學性也有實用性的書。隻要找對路,一本書就是一位專業教練,問題在于,你既要學會選書,也要學會學以緻用,這些問題我會在後面的“選書篇”和“運用篇”裡談到。就算是一本正經的學科知識,也有很多比你想象中的教材更好讀、更容易掌握的書。早年讀過太多教材,那些枯燥的寫法、不分重點的結構特征、嚴格甚至死闆的教學方法,正是讓很多人一提起學科知識就頭大的重要原因。
但是,請相信我,你現在長大了,不必被家長、老師管,也不必單純為考試而讀書了,隻要找到正确的閱讀之路,你将會以更高的效率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你的人生也許會從此“開挂”。如果我們的閱讀目标是增加知識與技能,請将這個目标細 化,細到與你真正的興趣和目前的工作生活緊密相連,再根據目标去找到适合的書,一頭紮進去,通讀、細讀,然後學以緻用,這才能夠真正把書讀成你自己的。
比如你想要提升口才, 于是買了《演講的力量》《高效演講》等書來看,但事實上你并沒有多少當衆演講的機會,對書裡的策略和要點理解不深,讀了也沒有實踐機會,讀來讀去就會感覺不太有用。那麼不如讀一讀馬東出品的源自《奇葩說》的《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或者經典的《非暴力溝通》,書裡教你的說話方法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用到,當你看到變化、看到成效,就是你最有動力的時候。
(四)提高社交魅力值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好了,魅力值自然上升。不過這是個經年累月的事,要想以閱讀提高社交魅力值,多看好書、多思考,增加話題好和别人聊天,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淺薄的目标,其實不然。要知道,書籍産生的原因并不是給大衆看,讓更多人受教育的。因為最開始的書又難做又昂貴,普通人根本沒有條件接 觸。除了記錄家國大事,就是一些有錢有閑又有文化的人寫出來顯示自己很有才華,并和同階層同圈子裡的人交流。後來造紙術、印刷術發明,書的推廣普及才有了可能,才被知識階層和統治階層用來教化民衆。所以,書的社交功能一直存在,在我們這個線上線下皆社交的時代更是如此。
有個時髦的詞叫“社交貨币”,就是社會中個體在獲取他人認同感與連接感時對自身知識與閱曆的消耗與使用,其實也就是談資,是你在與人社交時用話題打造的自我形象。比如你熟讀了《人類簡史》,可以在聊天的時候引用書中觀點,讓别人覺得你的知識豐富,分析深刻,這就是你對社交貨币的消費;别人對你認同、願意與你聊天,就是你獲得的認同感與連 接感,是社交貨币所購買到的東西。社交是人的社會性的重要體現,認同感與連接感是人活在這個社會上最需要的感覺,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得,多好啊。所以,下次再聽人說“我想看更 多的暢銷書,讓我多一些談資,免得下次朋友聚會别人談起最近流行的書的時候一臉茫然”,你就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且極具驅動力的閱讀目标。
(五)腦力訓練
以前的腦科學認為,大腦隻能發育一次,腦神經元死了就不能再生。後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大腦神經元與神經突觸都能再生,大腦中負責各種功能的區域位置随時都在改變。如果重複有效地刺激大腦,可以加強和改善大腦原本不足的功能,運算、記憶、做手工等都是刺激大腦再發育的方法,而閱讀文字也是其中一種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看到文字然後理解其内容,繼而理解其中無限豐富的引申義,對大腦來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運算過程,比起看圖、看影像來理解要曲折 得多,對增進大腦思考功能的作用也最大。
大腦的複雜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直到近年,腦科學家們才弄清人在閱讀的時候大腦是如何工作的。閱讀的過程,是書本上的字形和文字的讀音相互結合的過程,大腦又将它轉化為圖像與意義,這時,便在大腦的神經元中構建了一個有效的神經回路。不斷閱讀的過程,就是不斷刺激神經元、不斷建立新回路的過程,這就是大腦的習得性。這是一個螺旋體般的完善過程,我們的思維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多元,永無止境。
不難想象,一個經常閱讀的人與一個不閱讀的人,十年、二十年過去,他們的大腦會有怎樣的不同。經常學習、經常閱讀的人,因為不斷在進行大腦鍛煉,晚年得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六)提升自我
建構價值體系 這個目标比較高遠,基本類同于“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對于很多因為讀書而改變了命運的人來說,卻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每個健康的正常人活在這個社會上,都要建構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這是我們行動的準則,也是人生意義之所在,不同的邏輯體系造就不同的人生。邏輯體系有高配版也有低配版,要想将低配版升級為高配版,唯有學習這一條路。找準方向大量閱讀,尤其是閱讀高于自己現有認知的書籍,是升級認知體系的最快的一條路。每次一有什麼爆款新聞,網絡上就會有人迅速站隊,吵得不可開交。大部分人并不參與這種無聊的争論,但思維還是會被那些大号和“爆款”網文牽着走,看這篇覺得有道理,看那篇觀點相反的也覺得有道理。這些作者為什麼能看得那麼深、角度那麼獨特呢?當你意識到這一點,就是你該升級自己的認知與思維系統的時候了。有兩本書這時可以幫到你,一本叫《學會提問》,一本叫《思辨與立場》。兩本都是論述批判性思維的書,教你一整套跨越偏見、客觀而深入地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
有深度的文學作品是升級認知體系的最好教材。《紅樓夢》 對人性的洞悉,《戰争與和平》對戰争的洞悉,《飄》對大時代 的洞悉,《約翰·克裡斯朵夫》對命運的洞悉,讀進去、沉下去,陪着書中人物到那個年代那個世界走一遭,一定會刷新你三觀中的一些部分。還有《萬物簡史》《人類簡史》這樣的社科類作品,通過文字引領你認識宇宙,讓你換個角度思考人類的前世今生。酣暢淋漓地看完,你的某些部分已經悄然改變,你已是一個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深遠的你。
日本明治大學教授齋藤孝在他的作品《超級閱讀術》中說:“我們與各種書相遇,注入腦海的知識和修養建起一個網絡,讓我們的精神變得如同叢林那麼富有。” 這是一條不好走的路,需要更高級别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的加持。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的作者派克醫生說:“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過自律,我們就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如何以堅毅、果敢的态度,從學習與成長中獲得益處。”
本書摘選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