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之後,一個與衆不同的集市氛圍感拉滿:一輛輛私家車整齊排列,後備箱打開,擺出各種事先準備好的商品,挂上小燈泡、搭好帳篷、擺好椅子……一個個風格各異的後備箱攤位,吸引着衆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一車主将後備箱布置得很溫馨
“後備箱集市”作為一種新鮮的經營業态,在海口多個商圈興起。在這裡,販賣的不僅是商品,還有情懷和氛圍,成為海口夜生活的一道靓麗風景。
後備箱裡的“煙火氣”
夜幕将至,華燈初上,海口不少白領和自由職業者停好私家車,有序排列,打開後備箱,開啟一天的“後備箱集市”。
說起汽車後備箱,你會聯想到什麼?空間狹小,各類雜物堆積,然而經過潮流年輕人的打造,後備箱猶如變成了一個微縮版的精緻“小商店”。在這裡,販賣的不僅是商品,還有情懷和氛圍,成為海口夜生活的一道靓麗風景。
6月26日19時左右,記者來到海口友誼·南海城,此時,商場門口,一輛輛私家車一字排開,整齊劃一,敞開的後尾箱裡,各類商品琳琅滿目。
暖色的小燈泡亮起,挂上自制的特色招牌,搭好帳篷、擺好椅子,放上一首輕緩的流行音樂……市民點上一杯咖啡、一杯果茶和幾份小吃,約上三五好友,享受休閑的夏日時光。
80後90後社交空間
走進“後備箱集市”,一股濃郁的咖啡香味撲鼻而來,攤主阿俊正忙着為顧客手沖咖啡。在處理完十多單後,阿俊才得空和記者閑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來這裡擺攤的多為80後、90後。
“今年5月份,我才開始開車擺攤,平均一天賺四五百元。”阿俊今年29歲,原本在一家電腦公司做銷售,月薪六七千元。為了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他選擇辭職,加入“後備箱集市”,“剛開始遇到過困難,現在正向好的趨勢發展,我們有一個小團體,總共四輛車,也有了回頭客,捧場的多是年輕人,偶爾也有中年消費者過來‘嘗鮮’。”
“通過後備箱集市,可以認識到不同的朋友,擴大社交圈,也能擴展新商機,尋得新的合作夥伴。”阿俊告訴記者,“後備箱集市”已成為年輕人的社交新方式,“大家年齡相仿,很容易聊到一起去。”
“後備箱集市”成為海口夜生活的一道靓麗風景
載着生活“箱”遇夢想
除了售賣咖啡,在“後備箱集市”,不少攤主還售賣奶茶、雞尾酒、蛋糕、炸炸、手工玩偶、DIY粘土禮品等,商品種類繁多。
“我隔壁一家攤位專門賣‘提拉米蘇’,生意很好,基本每次都售空。”阿俊介紹,他們進入“後備箱集市”的目的各異,有人将其當成主業賺錢;更多的攤主則抱着“玩”的心态,把擺攤作為副業,增加收入的同時和朋友相聚、拓寬人脈;還有一些人則是為自己的實體店引流。
在一家售賣椰子凍的後備箱攤位,一名小女孩正在詢問椰子凍的價格。攤主馮先生告示記者,他在海口開有7家實體店,分布在多個人流量較大的商圈,閑暇之餘,他加入了“後備箱集市”,“一方面是為實體店引流,另一方面則抱着‘玩’的心态,認識更多的人,拓展人脈。”
另一名林姓攤主表示,之前實體店開在海甸島,現打算換新門店,加入“後備箱集市”隻是暫時過渡。
“我們一共有四輛車,每輛車售賣的商品不同,咖啡、奶茶、椰子凍、炸炸都有賣。”阿俊介紹,他的擺攤成本總共6萬元左右,“有些攤主的新能源車可以獨自供電,則不需要購買發電機。”
“除了海口,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後備箱集市’。目前,廣州和深圳做得比較成熟,很多商場也以此來吸引客流。”阿俊告訴記者,除了海口友誼·南海城,他們還曾去日月廣場、望海國際、白沙門公園等地出攤,不同地段營收效果不同。
市民打卡“後備箱集市” (攝于6月26日)
“後備箱經濟” 如何行穩緻遠?
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海口南海·幸福城會定期舉辦“後備箱集市”活動,攤主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受商場邀請過來擺攤的網紅車主和團隊,商場不但不收攤位費,還會支付活動經費;另一類則是普通白領和自由職業者,這類攤主需向商場交納1000元左右押金,活動結束後,商場會全額返還。
劉先生(化姓)是一名售賣雞尾酒的攤主,他在一家公司做運營,白天上班,每周五、周六、周日加入“後備箱集市”,“擺攤需交1000元押金,但事後商場會全額退還。”
“這其實是一種互惠互利,商場為後備箱攤主提供場地,後備箱攤主為商場吸引客流。”阿俊告訴記者,活動期間,商場還會邀請樂隊到場演出,炒熱現場氛圍,進一步達到引流的目的。
一個個後備箱,給很多年輕消費者帶來了不小的快樂。但随着“後備箱經濟”日漸升溫,違規問題也來了。
“曾有後備箱攤主被投訴,主要是因為音響過大擾民或者占道經營。”攤主馮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一般在人流量較大的商圈或者廣場擺攤,這些地方一般由商場管理者向城管進行報備,報備後再邀請後備箱攤主前來擺攤,很少出現占道經營的情況。
“後備箱經濟”不但提亮了城市夜經濟,拉近了社交距離,而且擴寬了消費渠道,無疑實現了多方共赢。然而,要長久發展下去,還需衆攤主遵守管理規範、便民不擾民。(記者 林道亨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