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瓷枕,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雖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見到類似的瓷枕,但是它卻是各種古裝電視劇裡的常客。枕頭可以說是我們日常起居生活的必備品。大多數人都喜歡蓬軟暖和的枕頭,這樣子睡得很舒服。
可是,古人卻為何對這種硬得像疙瘩、涼得像冰塊的瓷枕情有獨鐘呢?原來這和女性的生理健康有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曆史的真相。
一、在夏季,瓷枕就是保護頸椎,消暑解熱的神兵利器 瓷枕的出現,是随着古代制瓷工藝技術的發展而産生的。在公元6世紀的隋朝時期,一位制瓷工匠根據人體頭部的生理結構,精心制作出了一種瓷制枕頭。一開始,瓷枕的用途是當作陪葬的枕頭冥器使用的。
畢竟死者可不會講究枕頭硬不硬,涼不涼。不過,到了唐朝時期,瓷枕就開始大量應用于普通居民的日常寝居之中。因為人們發現瓷枕有諸多的裨益之處。首先便是對保護人的頸椎有很好的效果。
瓷枕在外形設計上就考慮過人的頭部生理結構,中間有一定的凹陷,兩邊微微翹起,形成了一個托盤狀的凹坑。在人睡覺的時候,頭部安放在凹坑之中,就可以很好地保護住頸椎,防止其受到壓迫,還可以調理血壓。正因為這一點,使得瓷枕受到了當時衆多讀書人的歡迎。
其次,瓷枕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夏季的時候消暑解熱。為了保持瓷枕的清涼,工匠還會在其表面塗抹上一層厚厚的釉料。這一層釉料既可以防止瓷枕遭遇蟲蛀,也可以增加它本身的清涼感。特别是女性對其情有獨鐘。著名才女詞人李清照就在《醉花陰》中言道: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當然,男性對瓷枕也是十分喜愛。将瓷枕帶入寝室裡的時候,就像是有一道涼風憑空生起,讓腦袋和鬓發都能保持寒涼,連神經都舒爽冰涼。北宋的著名詞人張耒就在《謝黃師是惠碧瓷枕》中如是寫道:
“鞏人作瓷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鬓冷泥丸驚。”
二、瓷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身份地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瓷枕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寝具,而且還是一件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
瓷枕的種類衆多,造型也是各有千秋,比如有幾何形狀的、獸形狀的、建築形狀的、人物形狀的等等;并且,工匠們在制作瓷枕的時候,還會為它進行修飾上色,在表面上裝飾有動植物的花紋、人物山水花紋、漢字花紋等等。
像是瓷枕中有衆多珍品,流傳到現在的有宋代定窯制作出來的孩兒枕;宋代的三彩獅子花卉瓷枕;唐代的三彩加藍鴛鴦枕;明代的青花蝴蝶枕等等。這些瓷枕無一不是制作精良,造型絕美,在當時也必然是有顯赫資本的達官貴族才能夠享用的。
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沒有那麼多講究,隻要能夠用,用得舒服就好了。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曾為自己心愛的瓷枕賦詩一首:
“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僧榻雨花亂,客衾霜月寒。盧生如識此,豈複歎邯鄲。”
三、瓷枕的另外一項重要作用,是便于清洗,還能夠維持保護女性的發型 我們都知道,古代女性的發型是十分複雜的,往往需要佩戴衆多的頭飾,每次打理起來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這個時候,瓷枕就具有保護女性發型的重要作用。她們在枕着瓷枕睡覺時,無須将頭發上的頭飾給取下,直接便可以躺下睡覺,發型還不會淩亂。
而且,瓷枕質地堅硬,她們也不用擔心被頭飾紮到自己的腦袋。可以說,瓷枕的出現大大方便了古代的女性。在更多時候,她們隻需要将用發飾打理好的發型擺放在瓷枕的托盤上,便可以高枕無憂,無須擔心發型變得淩亂。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瓷枕更加便于清洗。像我們現在使用的棉質枕頭,往往要将枕套拆卸下來清洗。而且棉質枕頭還很容易發黴生蟲。相比之下,瓷枕就沒有這一個擔憂了。即便瓷枕髒了,也隻需要進行簡單的清水沖洗再晾幹即可。
小結 不得不說,因為時代的發展,瓷枕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求了。因為現代我們有空調、風扇、冰箱,也不需要瓷枕來消暑解熱了。
不過,瓷枕依舊具有它的曆史意義和文化底蘊。如今我們雖然已經不再使用它,但是它卻成為了我們中華文化的載體之一,繼續傳承着來自古代的工匠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