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出自《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甯國府》。秦可卿死後托夢于王熙鳳,囑咐說:“嬸嬸,你是個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及你,你如何連着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将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狲散’,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這一句話是秦可卿對當時形勢的判斷,“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月指明,水指清,是說大明朝氣數已盡,逐漸走向滅亡,而滿清則逐漸逐漸強大起來,一定會取大明而代之,一旦真到了“樂極生悲”的那一天,如果應了“樹倒猢狲散”這句俗語,大明的幾百年的基業豈不付之東流嘛?鳳姐忙問:“這話慮的極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
秦可卿說:“嬸嬸好癡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複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與榮時籌劃下将來衰的世業,亦可能常保永全了。”,清興明衰是必然的,否到了盡頭,就是泰,這是自然規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永保無虞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早早規劃下将來的世業,退而以求其次,也許能夠常保永全。并且對王熙鳳提出了建議“趁今日富貴,将祖茔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将家塾亦設于此。會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争競,亦沒有典賣等弊,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這祭祀産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祖茔,即朱元璋之墓,在南京。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清興明衰已成定局,為避免全部覆滅,應遷都南京(家塾亦設于此),與滿清各自為政(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最後,秦可卿又對王熙鳳說了“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預言。
在本書中,三春出現過多次,例如元妃的判詞“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缁衣頓改昔年裝”《紅樓夢》十二支曲中的《虛花語》“将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那麼“三春”是什麼意思呢?三春就是指的南明三帝。明朝在南京共有五帝:第一個即開國皇帝朱元璋(即元春),第二個是建文帝朱允炆。再就是南明三帝: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永曆帝朱由榔,芳,指明政權各個剩餘勢力。“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就是說南明三帝以後,明政權各勢力就完結了,各自尋求各自的出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