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津的腑是大腸。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于201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中醫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曆代均有總結發展。中醫理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而來。
中醫的特點:
中醫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态下,兩者處于一種動态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态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态。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并非采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态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恒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适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征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别。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别強調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