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生活的半職媽媽,為母則強,做什麼都得行。請點擊上方“關注”我哦。
前兩個月,正值暑假開始,終于成功來到首都北京了。
來北京,政治中心,曆史名城,必遊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這一期,我先為你推薦頤和園。
我逛北京故宮,上午一早就到,遊到下午2點就遊完出來了。第二天再遊頤和園,沒想到比故宮還要大!!我一早進園,是早到園内賣地圖的攤都還沒開,然後直到下午,腿都走不動了,腰也挺不直的那種,可還沒遊完,那真叫一個地廣園大,牛!!
我為大家收集這幾個必遊的點,适合已遊了北京城好幾天,累到沒精力的旅客;或者拖老帶小預計走不完整個頤和園的旅客。
一定要看到這文章的最後哦!
一、仁壽殿。皇帝與太後工作的地方。
仁壽殿位于仁壽門内,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也是園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清乾隆時名勤政殿,清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
帝将其院落内左右配殿,叫南北九卿房,原是清朝九卿六部的值守班房。 在大廳中央矗立着一座刻有九龍紋的寶座。九條龍象征着至高無上的皇權,寶座的兩側分别立有雨精用孔簽羽毛制成的大扇,以示尊崇。在宋代,兩柄大扇是由兩名太監舉着,而在清代,它們被放置在寶座的兩側。旁邊的任一小室均為皇帝休息的地方和正式接見官員的場所。
二、十七孔橋及銅牛,景色美到你不願走,值得停留拍超多的照片留念。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躍于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杆上雕有形态各異的石獅544隻。在十七孔橋東端,昂首安卧着一隻神态生動、栩栩如生的銅牛。它于1755年鑄成。傳說在遠古時代,牛是一個防洪的象征。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每當洪水被控制住了,人們就把鐵牛放置在河床上。在唐代,人們則不是把鐵牛放在河床上,而是放在的河岸上。清朝沿襲唐例,當年乾隆皇帝将其點綴于此,希望它能“永鎮悠水”,長久地鎮壓水患,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祥福。
三、德和園,這個園是要另外付門票的哦,大人10元,小孩老人半價。
德和園在頤和園東宮門内。仁壽殿
向北即是德和園,原為清乾隆時( 活
1736-1795)怡春堂舊址。光緒時(1875-1908)改建,其主要建築為大戲樓、頤樂殿和慶善堂,是慈禧觀戲的場所。據清宮記載,從光緒二十一年大戲樓建成到光緒三十四年慈禧死亡這13年間,僅前11個年頭她在這裡看戲達262天次,最多一年中看40天次。她每次來園的第二天必來看戲。直到她死前的35天也還在這裡看戲。現在的德和園針對遊客設計了氣勢恢弘的宮廷歌舞,演出中還會使用鐘、編磬等中國古典樂器,令遊客一飽耳福。
四、佛香閣。佛香閣也是要另外付門票,裡面要走兩層的長樓梯,不過最高層能開放給旅客走進房間去參觀。
佛香閣依山而建,結構複集閣高41米,八面三層四重檐、建子萬壽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寵偉壯麗,金碧輝煌,氣勢非凡,視有高出雲表之概,随處都能見到它的姿影。
佛香閣是一幢3層高的建築,建于1750年。每個農曆初一和十五,慈禧太後都要在這裡敬香拜神。它于1860年被英法聯軍毀壞,并于1889年重建。1900年,八國聯軍人侵北京時,佛香閣被再次破壞,并在1903年進行了第二次重建。修複工程開始于1987年,并于1989年9月完成。修複費用高達270000美元。佛香閣在1989年10月初向公衆開放。
我覺得遊完頤和園這四處精髓景點,都能了解了好多清朝的曆史知識,飽覽美景,不逛此行了。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你有其他不同的意思,覺得頤和園内還有更精髓的景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哦。
我是愛生活的半職媽媽,為母則強,做什麼都得行。請點擊上方“關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