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生活曆來就是古代隐士所追求的境界,那種“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也讓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也難免産生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當然這隻是文人墨客等人心中的田園生活,其實在民間百姓心裡,倒沒有這些詩情畫意,因為那個時候讀書極為奢侈,民間百姓大多目不識丁,但就是這些看似不懂風雅的老百姓卻能創造出流傳百年的經典俗語,甚至上流社會也時常挂在嘴邊。作為民間百姓的智慧結晶,這些俗語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禮流傳至今,有的依舊被人們傳承,也有的淪為時代的糟粕。雖然如此,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生動形象的體現了那個時代老百姓的人文風貌。
其中有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小指短,丢飯碗;中指長,小霸王”,聽起來有些莫名其妙,且聽筆者細細到來就能發現古人對中華文字的研究真的很透徹,這些比喻形象生動,讓人過目難忘,讀來朗朗上口。古代對面相和手相尤其看重,認為這兩者都預示着未來的興衰與富貴,所以對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數千年來從未間斷。加上“相由心生”的說法古今都深受人們的贊同,面相和手相也就在古人的心中有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婚配嫁娶還是入仕為官,這兩樣往往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小指我們并不陌生,在古時候還被稱之為季指,是手掌末端最小的一根指頭,也被稱之為尾指。古人認為它代表了智慧、口才和藝術,相學家也稱之為第二拇指。在他們看來,諸葛指頭的長短與事業的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許多成大事的人幾乎都擁有一根比無名指第一指節線更長的小指。在他們看來,小指越長越直越圓潤,通常代表了此人擁有卓越的辦事能力和優秀的社交手腕。小拇指的長度剛好與無名指第三指節線平行的話,則說明此人較為保守,追求穩定的感情,即便婚後追求者不斷也不會變心,晚年大多都能安心陪伴伴侶。但如果小指比食指第一指節線短很多且不直的話,則意味着此人的運勢不佳,難成大事。因為在他們看來,小拇指的三個指節的所代表的含義與事業息息相關。第一節代表表現能力,第二節代表語言能力,第三節代表社交能力。小指短往往意味着三節都短,也就是三項能力相對都弱,而這三項又是成就事業的關鍵,所以才有了“小指短,丢飯碗”的說法,強調的是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會相對困難許多。
中指作為第三指也是最長的手指,《黃帝内經·靈樞》中有記載說“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而傳統手相學也認為中指往往預示着人的一生,在财運與愛情上尤為明顯。而中指的長短又如何判斷呢?古人認為中指的衡量必須與自己手掌上的其他四指相較而不是與他人相比,衡量的方法是按男左女右的原則從中指指頭往下數,用第三指節長度除以一二直接的總長再乘以第三指節下端到手腕下端紋線的距離,超過9厘米便是長,反之則是短。古人認為中指過短的人,大多缺乏忍耐比較容易沖動,很容易感情用事。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因為沖動而做錯事。而中指偏長的人往往過于自信,女性多以自我為中心;男性則大男子主義傾向明顯。而這種過于自信所表現出來的霸道往往讓人聯想到西楚霸王,故而才有此一說。這種霸道有好有壞,此處就不細表了。
綜上所述,古人眼中的手相與命運密不可分,在今天看來确實荒唐過頭了。無論是小指還是中指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就連看相的開山之作《易經》也在強調萬事皆“易”,沒有一層不變的。所以千萬不要用這些虛無缥缈的言論來作繭自縛,筆者寫來供大家一閱也隻是不希望傳統文化逐漸消失,通過這些來探究古人的生活環境就能從中明白古人為什麼對封建迷信如此深信。因為古時候的生存環境極差,美好的生活可遇不可求,隻能寄希望于這些所謂的天意。反觀現在,美好的生活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卻依然過着古人不想過卻無力改變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