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些總把天“聊死”的人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喜氣洋洋地告訴我她脫單了,我一邊道喜一邊問她:“是那個有房有車,一直追你的人嗎?”
朋友笑着搖了搖頭,“不是他啦,聊了幾次,每次都是直男靈魂三問——吃了嗎、睡了嗎、幹嘛呢,感覺很無趣,後面就沒再聯系了。我男朋友雖然物質條件差了點,但是我跟他在一起很開心呢,感覺沒房沒車也沒關系。”
是啊,一個有趣的聊天對象能讓很多無聊平淡的日子開出一朵朵花來,不管去幹什麼都覺得興趣盎然,生活處處都有小确幸。
就連在面試時,一個會聊天的人也更容易将自己的優勢展現給HR,大大增加了被錄取的概率和機會。
但事實上,很多人是話題終結者,本來一群人聊得挺好,他們冷不丁的一句話迅速讓大家失去了聊下去的意願。
比如,一群人在聊歌星以及誰的歌好聽,聊得正嗨,有同事禮貌性地問一個人喜歡誰的歌,結果他回答道:真不知道有啥可比較的,沒意思。一句話讓人興趣盡失。
再舉個例子,女孩問男孩是幹什麼的,男孩簡單回一句自己是程序員,這個話題瞬間就結束了。女孩又得絞盡腦汁想另一個話題,時間久了,兩人自然就黃了。
02 這4字溝通秘籍,你值得擁有
如果男孩這樣回答:我的工作能将人的一個想法通過編程的手段進行可視化、可操作設定,幫助用戶解決痛點。我最近參與的項目在研發一款能夠解決幼兒園小朋友營養膳食搭配的軟件,這個軟件能夠迅速計算出改變一個配菜引起的變化是否滿足國家衛生局要求的幼兒營養标準。
一大波話題正向你們襲來,根本不用發愁要聊什麼内容。通過上述幾個例子,你發現了嗎,會聊天的人從來不以“結論性”的語句回應他人。他們的訣竅關鍵是4個字——上堆下切。
怎麼理解呢?
上堆指的是在聊天時用含義更廣的概括性語句“拔高”聊天的層次,與他人在高一層的意義上達成共識,從而化解雙方的矛盾和分歧,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讓談話可以繼續下去;
下切指向具體的細節,比如對方提到事情的場景、涉及到的方法技能,從溝通内容中“提煉”出關鍵詞,與對方确認,弄清對方話語的真正意思。
這兩種方法的使用場景和産生的效果截然不同,下面我會詳細解釋一下。
03 上堆是為了維護良好的溝通氛圍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本來雙方聊項目聊得好好的,說到某件事情的時候,與對方發生了小的分歧,一方語調高了一點,結果另一方也調高了語調,然後兩個人都急了,最後不歡而散。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曾發表過一份研究心得,他認為溝通的效果7%來自說話的内容,38%來自語音語調,55%來自身體語言。
也就是說,影響溝通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在我們察覺雙方有分歧,且彼此的非語言信息(聲調和肢體動作)呈現不協調狀态的時候,就要警覺了。
因為一旦溝通氛圍坍塌後,雙方就很難聽得進去彼此的想法和意見了。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從聊天内容中尋找共識,用上堆的方法讓雙方重回輕松信任的溝通氛圍。
比如你們在跨部門合作,共同完成一個項目,當有人抱怨你的部門進度太慢,導緻整個項目可能有延期風險的時候,你可以回應:沒有人會希望項目延期,我們這兩個部門已經為了這個項目共同起早貪黑奮戰了半個月(用共同參與項目、集體榮譽感喚起他人的認同,達成一緻立場),我們部門絕不會讓允許延期的發生,接下來我們部門會複盤項目,發現問題,盡快提升效率的,請放心啦。
這一番話之後,對方就會跟你保持立場一緻的感覺,從而被你帶到新的思考方向上(尋找問題所在),從而避免了溝通失敗,大家為了賭氣,放任不管,導緻項目真的延期。
04 下切就是要場景化、具化
如果說上堆是自下而上,縮小話題範圍,上升到總括性意義的層次,那麼下切就是拿着放大鏡,從聊天内容中“挑揀”出具體細節,延伸聊天的話題邊界,引導談話的方向更具發散性和啟發性。
比如領導給你布置一個任務,讓你聯系一個KOL,确定廣告投放的細節信息,結果你發現對方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項目遲遲沒有進展。
你愁眉苦臉找領導訴苦,領導說:“你跟對方确認檔期了嗎,他啥時候有空?”
你:“他總是說臨時有急事,然後就推到下一周。”
領導:“是不是咱們的報價太低了?你查一下同樣粉絲量的KOL,廣告投放的頭條價位是多少?另外,你可以找一下ROI相似的其他投放渠道,我們沒必要非他不可,可以多幾個備選。”
上面這一段對話,便是一段領導下切的具體應用。領導通過下切,大大擴展了問題可能的解決方向,進而引導下屬從多個角度出發,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下切不隻是能應用在工作場景,戀愛關系、親子關系同樣适用。
前面提到的回答職業的案例就是運用了下切,當你有了下切這個“尚方寶劍”,你就再也不怕不知道聊什麼了。
你可以從對方提起的随意一個點開始,擴散開來,從旅遊目的地聊到當地美食,從美食聊到當地風俗或者自己有趣的糗事,然後聊到與家人一起旅遊的快樂時光,再聊到人生意義和生命哲學等等。
05 達到目的的溝通才有效
聊天或溝通不是比賽,不是比誰口才好,不需要比出勝負高低,而是要看是否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有沒有增進彼此的感情?是否準确向對方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對方是否能按照你所說完成任務?
總體來說,不論是上堆還是下切,目的都是為了引導聊天的方向,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從而達到有效的溝通,實現我們最終的目的,切不可被情緒牽着走,越聊越遠,甚至激起自我的保護機制,白白浪費了時機。
【紀年的任意門】文章均為原創,作者系頭條号簽約作者,熱愛閱讀,喜歡從閱讀中汲取養分,向上生長。文章多為結合閱讀引發的思考和觀點,專注個人成長和職場進階,内容80%幹貨 20%觀點,關注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或許還想看:
《都挺好》:人的生活圈子很小,做事别那麼絕,否則就是自掘墳墓
28歲男子不吃不睡,打50小時遊戲後喪命,警惕大腦“激勵系統”!
《千與千尋》的成長隐喻:接受規則,直面困境是收獲成長的捷徑
月光、窮忙、無存款?過度消費是廢掉一個人最隐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