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到處宣揚的是“普度衆生”,但最終則是來世的事情;道教講今生,但它決不講“普度衆生”,因為它做不到!
現實的世界講究的規律是“二八效應”;并非虛無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存有“私心”和“惰性”,又豈能平等呢?
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的“上士、中士、下士”聞道的态度,其實就表明了道家的觀點:道,度可度之人。又豈能做到人人平等呢?
——
上士聞道,堇能行于其中;中土聞道,若聞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盟道如孛,迒道如缱,進道若退;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往德如不足,建德如媮,質德如渝;大方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聲。
天象無形,道葆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這是文始版本《道德經》第四十章節的文字内容;其中的段落,是為了解讀方便而假定的。
第一段落是老子提出了論點,上中下三士對聞道的态度;以此進入了第二段落,論據的展開;第三段落則是論據證明後的一種概括。
論點明了,無需解讀,關鍵是第二段落的意思,是怎樣說明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這“建言”或是過去的諺語吧!(1)日、月的光都是為了照亮天地間的,可是它們行的“道”卻是相悖的;
鳥、獸的足迹混迹在一起,但它們的道各有不同;
道與道各不相同,有的前進,有的以退為進。
(2)高尚的德行如流淌溪水的山谷,有流走的也有補充;經得起多次洗白染色的白才是真正的道。
(3)過去的經驗(德)再完美,都不能完全适應現在和将來的(工作);現在建立的秩序僅是暫時的,并非一成不變;試圖達到完美無缺的程度,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
(4)直邊無限長的時候,就不再有“角”存在了;一個生物沒有成熟,就不會衰亡;隻有一種音符的聲音最響的!
天象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因為太過茂盛,并沒有名字,但隻要這适合我們生命的發展,這就是天道。
用文始道文化總結的話,就叫做周行妥善,我們言行的标準做到了周行妥善就達到了(得)德!妥善地開啟,妥善地進行,這就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