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逆向選擇無處不在?
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為主流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定是無法成立的。這個論斷并不是說這個“完全”二字過于理想化,而是這種假定根本就不是一個科學的簡約。在私有制度選擇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價值的東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傾向,因此,作為一種生産要素而且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生産要素,信息也是一種被私有化的對象。因此,“完全信
息”從根本上否認了信息是一種生産要素,也從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沖突。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錯誤的客觀價值論思維。交換之所以可以發生,就是因為價值的主觀性造成的價值認知的差異所在,如果雙方對同一事物的價值認知完全是客觀的,那麼就是相同的,也就沒有了交換的動力所在。理性人是趨利避害之人,等價交換就等于是交換中就沒有了所趨之利了。
邊際效用會不會為負值?
根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所獲得的邊際效用還是有可能呈現負值,以吃飯的數量為例,當吃飯超過某一數量時,消費者會吃不消,此時再多吃飯反而成為類似處罰的效果,消費者再多吃的結果将導緻負的邊際效用。
但是實際上當假設有理性的消費者追求總效用最大的行為時,當邊際效用降低到0的時候,消費者将不再增加消費量。
另外,以消費者所能獲得的貨币為例,金錢是多多益善的,亦即當貨币數量持續增加時,邊際效用有可能遞減,但并不會下降到負值,而是當遞減到某一效用水平之後,其再遞減的程度幾近于0,故使貨币的邊際效用呈現類似不變的常數,故在簡化分析的考慮下,亦可假設此時貨币的邊際效用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