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豫通街新生村的居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自己的家園能早點被拆,因為這裡生活設施太陳舊,門前出路也成問題,最讓村民惱火的是一些不幹不淨的店就開在這裡,破壞了風俗。
西起周公廟東到金業路,這條短短九百米的城中村道路,一共用了四個路名,五賢街、豫通西街、豫通東街和鹽店口街,而它的前身是著名的洛潼公路,曆史與現實在這裡形成交彙。1農民工的家園
冬天午後陽光刺眼,三個農民工穿着的男人,在一間美容院門口,隔着玻璃望了又望,怯生生拉開推拉門問到,“洗頭麼?”
“不洗”服務員回答道,“不認識門口‘男士止步’嗎!”
三個中年男人無奈地走下台階離開。小小的街道吃喝玩樂應有盡有,養活了一大幫來洛陽謀生的外來務工者。
陳師傅在五賢街路北開了一家訂做皮鞋的商店,除了做皮鞋外也做布鞋和旅遊鞋。老陳很實在,用湖南口音說到,“布鞋旅遊鞋的鞋底和鞋幫都是進人家的,我隻是組裝起來!”老陳曾經在南方鞋廠幹過,十幾年前他在這裡開了這家店。由于不忙着趕活,加上手工仔細,他做的鞋比較耐用,盡管樣式不太新潮。
就在陳師傅鞋店對面路南,楊師傅正在打燒餅。和時下的餡餅店通過各種餡料制造出很多品種不同,楊師傅的燒餅隻有“發面、硬面和帶餡”三種。當今環境,如果傳統手藝開在繁華沿街店面顧不住本錢,因此它們隻能栖息于這樣的小街僻巷,漿坊也是如此。
在豫通西街路南,簡陋的小門頭上寫着一個大紅色的“漿”字,胡同裡面就是楊女士開的漿坊。綠豆酸漿是做洛陽漿面條的必備原料,由于發酵過程中散發出酸臭味,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加上消費量并不大,市區裡這樣的漿坊已經不多了。綠豆出過漿後的豆子粉是制作牡丹燕菜的原料,而漿面條和牡丹燕菜是洛陽獨有的,因此這條簡單的産業鍊,缺了誰都難以存在。
中午在豫通街小學門口,焦師傅邊做糖稀畫邊等學生放學。他說自己年輕時學會了這門手藝,由于掙錢不多,當時便外出打工,可現在年齡大了,不能離家太遠,他就重拾這門手藝,開始了走街串巷的生活。
豫通東街路南有家擺件加工店,老闆劉師傅把從全國各地收購來的古舊木料,在店裡進行抛光,加工後的擺件呈現各種造型。除了加工擺件外,劉師傅也做彈弓和佛珠。由于抛光時會産生少量的灰塵,而現在環保管得很嚴,這位老闆隻好在後院小心翼翼地加工。2九省通衢咽喉古時洛陽是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心,稱作九州腹地,南來北往東進西去的客商都會經過洛陽,現在的豫通街在古時是從西而來的必經之路。
1901年10月27日(清光緒二十七年農曆九月十六),下午三點左右(申時),在躲避八國聯軍進京之亂後,當時從西安返回北京的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從谷水進入了洛陽,到達七裡河後,穿過豫通街、鹽店口和馬市街,随後從南門(長夏門)出洛陽,這是慈禧和光緒僅有的一次現身洛陽,現在此條900米長的街道正是當初他們全程通行過的地方,可想當時豫通街的重要程度。
△周公廟大殿定鼎堂
△周公廟三殿内陳列有周公後裔族譜
在五賢街上的周公廟是後人為紀念周公姬旦所建,他是西周時期洛邑都城的建造者,也是儒學奠基人,被尊為“元聖”。周公畢生“制禮作樂”,他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孔子以他的人格作為最高典範,終生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現在周公廟院中大殿定鼎堂中供奉着周公、召公、畢公及周公長子伯禽和次子君陳五尊聖像。
曾經在周公廟東邊還有五賢祠和城隍廟,後兩座祠廟現在已經毫無蹤迹,早被戰火摧毀,原址上現在是家屬院。專家稱五賢祠從東向西排列,分别是範文正(仲淹)祠、二程夫子祠、邵(雍)子祠、朱(熹)子祠和尤(西川)子祠。有老者回憶,清末五賢街西端還有一座過街三門大牌坊,上書“十省通衢”,字大如鬥。3被遺忘的母親河中州渠與周公廟在五賢街口擦肩而過,而街上一座五賢橋就橫架在渠上,新生村的老年人在橋邊和廟外排起方桌座椅,他們邊曬暖陽邊打麻将,全年不息,現在龐大的麻将陣仗已經成為這裡獨特的風景。
與渠平行南北邊各有一條小路,狹窄的道路上停放了私家車,現在隻容兩人擦肩而過。本來這樣的背巷小街的“門面房”無人問津,但現在被一些做餐飲的美團商家租下,美團的政策是餐飲外賣商家必須要有店面。
在中州渠與金業路交彙處,幾位老阿姨正在太陽下取暖。馮阿姨被其她兩位女士稱作老姑娘,她是地道的新生村人。她踩着腳下的中州渠說,據她父親講,解放前這裡是洛河灘,她又向東指了指,那裡的河灘曾經是居民給馬飲水的地方,叫飲馬坡,現在那條街就叫飲馬街。解放後随着洛河河道南移,1958年在這裡挖掘了中州渠。
馮阿姨說,村裡條件好的人都在其它地方買了房,不在這裡住了,村内的好多空房子租給了外來務工者,以前熟悉的鄰裡鄰居漸漸的變成了生臉的租房客。她說,雖然現在這裡是城中村,但過去卻是好地方,陸路水路交彙,交通便利,毗鄰洛陽城内城。4傳統美食聚集地鹽市口街與金業路口附近聚集了不少小吃店,豆腐湯、牛肉湯、羊肉湯,應有盡有。雖然距麗景門不遠,但這裡的飯店卻是面向本地人的。
路口這家豆腐湯館,小闆凳小桌子擺滿了門前人行道,每天早上排隊食客從不間斷。洛陽人喝湯,不僅講究味道,更講究氛圍。食客們笑言,這家店有兩大與衆不同之處,一是那口一米五的大湯鍋,二是盛湯的“豆腐西施”。“湯好人美”,因此大家都拼命的紮堆要喝上一碗。湯鍋旁邊,炸着的豆腐,香味飄得老遠,路過的人都能聞到。搬個闆凳,喝碗湯,已經是洛陽人的生活特色。
這條豫通街,未來也許會和衆多洛陽傳統老街一樣,遭遇被拆的命運,一番重建過後縱然街道整齊了,環境優美了,但這種獨特的生活氛圍和習俗也将随之蕩然無存,洛陽人怎能想象坐在麥當勞環境的餐廳裡,吃着漿面條喝着豆腐湯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也許那時老城老街的曆史和曾經的民俗,真的隻能留在文字裡和人們的記憶中,但陳師傅、楊師傅、馮阿姨、豆腐西施,他們就在我們當下的生活裡,千年帝都的文化傳承已經潤物無聲的浸入了我們每個人的骨髓,由于這條豫通老街,讓大家聚在了一起!
生活,就是那點事兒!
如果你也想跟随小編一起徜徉河洛大地,
感受洛陽人文曆史,請掃描二維碼或輸入hlts007添加小編個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