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淡水青蝦的養殖新技術
淡水青蝦的養殖新技術
更新时间:2025-01-22 00:28:14

行業專家解析青蝦生态高效養殖與病害防控技術

_陳倩等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蔣速飛副研究員:青蝦新品種的引種與養殖

青蝦新品種及引種:青蝦現在有雜交青蝦“太湖1号”和青蝦“太湖2号”兩個新品種,以及新品系青蝦“太湖3号”。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個體規格大、産量高、抗病力強等優勢。

新品種引種方法:①原種。每年5月中下旬的抱卵蝦或7月蝦苗,主要供應給種蝦合作生産基地。②種蝦。每年元旦開始至3月中旬,按先定先得的原則供應“太湖2号”種蝦。③一代苗。每年7月上、中旬供應,6月前完成預訂工作(主要針對河蟹池塘)。④二代苗。供應時間為12月中旬-翌年3月中旬(溧陽社渚河蟹池塘)。引進基地為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大浦科學試驗基地(原種基地)、各種蝦合作生産基地。青蝦新品種養殖主要采用好品種、好飼料、好水質、好水草和好管理等方法,以實現好品質和好效益。

好飼料主要為:①飼料品種。“太湖2号”專用飼料、南美白對蝦飼料、羅氏沼蝦飼料。②投喂方式。全池均勻撒投,最好使用投料機。③投喂量。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3%~10%,陰天下雨時少喂,蛻殼高峰期少喂,以第2天上午6點蝦料被吃完為準。④冬季、早春也需定期投喂飼料。

好水質主要為:①氨氮、亞硝酸鹽、重金屬含量不超标。②溶氧 5 毫克/升以上。③透明度40~50厘米。④菌相、藻相平衡。有益菌在數量和作用強度上占絕對優勢,可抑制緻病菌的生長繁殖,保持菌群的平衡,有效防止疾病發生;藻類也是如此。⑤水質保持肥、活、嫩、爽。⑥少用消毒劑和抗生素。

好管理主要為:①加強飼料投喂、檢查殘餌工作。②加強水質、底質管理、病害防治等工作。③注意水草維護。④捕撈在8月中旬-翌年清明進行,前期要考慮市場價格,捕大留小,注意避開蛻殼高峰期和悶熱天氣。⑤做好越冬管理(水位、肥度、投餌及纖毛蟲、綠頭蝦、青苔防治)工作。

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周國勤研究員:青蝦育苗高産高效關鍵技術

青蝦産業現狀:青蝦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也是我國大規模養殖淡水蝦中唯一的本土品種。青蝦具有養殖周期短、投入少、病害少、适應力強、價格穩定等優勢,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蝦品種。江蘇是我國最大的青蝦養殖區和消費區,主養面積 20 萬畝左右,混養面積145萬畝,年産量12萬噸,養殖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近一半。青蝦是江蘇漁業十大主推品種之一,青蝦養殖業已成為江蘇省養殖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漁業增效的新興産業。青蝦苗種繁育面臨的問題有:①良種供應嚴重不足。青蝦養殖放苗量大,畝放苗量少的8萬~10萬尾、多的15萬尾,而育苗所需要的良種受生産規模限制,處于供不應求狀态。②育苗産量偏低。畝育苗量一般為40 萬~50 萬尾,隻能滿足不到 5 畝的養殖需求,育苗塘口配比高不僅資源消耗大,而且嚴重影響了良種推廣效率。③育苗技術模式落後。傳統單一的育苗模式導緻育苗效率較低,成為制約青蝦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需用好種、好技術、好模式進行優質青蝦苗種的高産高效繁育。

淡水青蝦的養殖新技術(行業專家解析青蝦生态高效養殖與病害防控技術)1

優質青蝦苗種高産高效繁育主要是要熟練掌握育苗關鍵技術和采用育苗新技術、新模式。熟練掌握育苗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引種。引良種和自留種時要引進種源清楚的優質良種青蝦,首選是青蝦良種場和良種繁育場;要選留塘養殖不超過3代的青蝦,并通過與種源清楚的養殖戶部分換種作為種蝦。種蝦要求肢體完整、體質健壯、反應靈敏、無病無傷,注意雌雄選留标準的差異,不要隻偏重大個體,否則易出現雄蝦多、雌蝦少情況。有條件的建議引進青蝦“太湖2号”良種:産量高、規格大、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最佳引種時間為 12 月-翌年3月中旬,此時水溫相對低、運輸傷害小、蝦成活率高,經過一段時間的池塘馴養,可提高抗逆性,更好地促進蝦性腺發育。引種前要做好清塘、曬塘、消殺及增氧設備的準備工作。采用活水車網格箱分層運輸法運輸。該方法對蝦的傷害小,适宜于長途運輸,運輸時間可達 10 小時以上;在水溫10℃以内、運輸時間3小時以内,運輸和下塘成活率達95%以上。放養前要進一步确認種蝦規格,保證同一池塘的種蝦規格基本一緻,并一次性放足;放養前12小時開啟增氧設備,确保種蝦放養時水體中溶氧充足;提前測量運輸水體和池塘水體的溫度,确保兩者溫差不超過3℃。人站在水中,将引種的網格箱沉入水中,打開網格蓋,邊走邊抖動,将蝦沿池塘邊緣緩慢倒入水中。②親本培育。要做好投喂管理、水質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③蝦苗孵化。預先嚴格做好育苗塘清塘消毒工作。當雌蝦抱卵率達60%以上,應及時采用地籠捕出抱卵蝦,再搭配少量雄蝦轉入育苗池。收集的抱卵蝦需加以選擇,要求個體較大、體長4.5厘米以上、規格整齊、蝦體健壯、活力強、卵粒發育基本同步。④蝦苗培育。要抓住3個關鍵環節(開口、轉食、轉底環節),掌握5項關鍵技術(培育開口餌料、及時調整餌料、保持溶氧充足、防止應激、适時輪捕)。⑤蝦苗捕撈。一般捕大留小,采用趕網捕撈。

采用育苗新技術、新模式主要是構建高效良種繁育體系、培育大規格抱卵蝦、選擇抱卵蝦放養最佳時段、創新高效繁育設施和創建育苗新模式。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劉波研究員:青蝦“太湖2号”專用飼料應用示範

青蝦産業面臨的主要問題:①專用飼料缺乏,飼料質量良莠不齊,市場飼料價格不一;飼料營養水平不一,引起蝦營養不良、蛻殼不遂、成活率低。②采用南美白對蝦或羅氏沼蝦飼料,價格為5 000~9 500元/噸。③飼料系數偏高,一般在2.0以上。

飼料選擇關鍵是考慮保肝與解毒、護腸與消化、補鈣與蛻殼、蛋白質的選擇等因素。

飼料選擇考慮的3個關鍵點:①保肝與解毒。肝髒是最大的營養物質處理器官,在肝髒内進行營養的合成、分解、轉化、貯存,具有消化、排洩、解毒及免疫等多種功能。随着氣溫的升高,蝦攝食增加,肝負擔增加,要加強保肝與解毒工作。飼料中可添加中草藥提取物、膽堿、甜菜堿、肉堿等。②護腸與消化。腸道是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需要消化道吸收能力最大化;腸黏膜屏障系統具有阻礙腸腔内細菌入侵和毒素吸收的功能,動物機體中70%的黏膜免疫系統位于腸道組織中。飼料中可添加中草藥、EM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發酵飼料等。③補鈣與蛻殼。蝦蛻殼、硬殼要求身體積累足夠的鈣,體内有足夠的能量。蛻殼過程中能量不夠,蝦不能完整蛻殼而死在殼中或勉強蛻殼後沒有能量躲避其他蝦和保護自己而無法存活,或蛻殼後新殼無法變硬而容易被攻擊緻死。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離子鈣可促進藻類繁殖,改善惡劣天氣及用過殺蟲劑後蝦厭食現象。過氧化鈣具有增氧、降氨氮、改良底質、清除硫化氫、增加水的硬度、澄清水質的作用。氧化鈣(生石灰)具有滅菌除害、調節 pH、調節水質、增加營養作用。磷酸二氫鈣、磷酸氫鈣、碳酸鈣(貝殼粉)等飼料添加劑可作為補充鈣源添加于飼料中。

青蝦飼料5項關鍵技術:①添加鱿魚膏、呈味氨基酸、核苷酸、DMPT等誘食劑,可提高青蝦采食量。②添加發酵飼料、酶制劑等,可提高飼料的可消化性。③添加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中草藥、茶樹精油等,可保障青蝦腸道健康。④添加甜菜堿、牛磺酸、L-肉堿等,可提高營養素代謝水平,保肝護肝。⑤添加蛻皮激素、離子鈣等,可促進青蝦蛻殼。

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鄒宏海研究員:青蝦生态高效養殖新技術

青蝦的習性與特點:①栖息。青蝦是底栖生物,喜歡栖息在水草叢生、水流平緩的淺水區。②食性。青蝦為雜食性、偏動物性。③活動。青蝦遊泳能力弱,以攀爬為主;負趨光性,晝伏夜出。④生長。青蝦生長速度快。⑤其他。青蝦可秋繁。⑥市場。青蝦不耐運輸,價格高且穩定。青蝦養殖主要有主養和混養模式。主養模式主要有雙季主養和單茬放養,輪捕上市,特點為蝦生長快、周期短、售價高。

雙季主養:春季1茬+秋季1茬,兩茬養殖、清塘兩次;春季放蝦種15~30千克/畝,秋季放養蝦苗10萬~15萬尾/畝;畝成本約3 000元,畝效益 3 000 元 左 右 ; 青 蝦 主 養 區 均 有 分 布 , 近30萬畝。

單茬放養、輪捕上市:秋放時,清塘1次,一般銷售到清明前後。養殖模式主要是蝦蟹混養、輪養等。蝦蟹混養主要為兩季青蝦+河蟹;連茬養殖,清塘1次;河蟹産量達到70千克/畝以上,青蝦産量20~50千克/畝,效益4 000~10 000元/畝;河蟹主養區均有分布,占比達到80%以上;養殖模式有以蟹為主、以蝦為主等。與魚混養時主要為青蝦+常規魚,常規魚一般選擇非肉食性品種,包括四大家魚、鲫魚、鳊(鲂)、斑點叉尾■等;特點是産量不高,套(混)養可額外增加産出,額外投入少;成魚養殖,套(混)養以投放苗種為宜;魚種池,連作時一般利用上半年時間。

揚州大學高曉建老師:青蝦主要病害及綜合防控技術研究

青蝦是我國重要的淡水蝦養殖品種,2020年全國青蝦産量達22.9萬噸。江蘇是青蝦養殖和消費大省,青蝦養殖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47%。青蝦集約化養殖,追求生産規模及産量會使水環境日趨惡化;蝦病害頻發,難以控制;不規範用藥會造成藥物殘留;病害防治研究不足,有效防治技術缺乏,最終嚴重制約青蝦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青蝦産業技術體系病害團隊針對青蝦主養區開展病害調查,發現青蝦病害大多導緻蝦呈散發性死亡,栖息在水草中的蝦死亡後不易被發現,個别塘口有“排塘”現象;青蝦養殖生産中涉及的病原類型多樣且複雜,一些塘口蝦死亡率可達80%左右,高者可達 100%;一般流行期為 5-10月,高峰期為7-9月,危害十分嚴重。目前危害青蝦養殖生産的疾病主要包括紅體病、紅點病、紅鰓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①青蝦紅體病。患病青蝦肝胰腺肝小管腔及肝小管間隙增大,刷狀邊界消失;鰓絲細胞明顯膨大,細胞多數破裂,鰓絲粗細不均;鰓組織細胞膨大,出現大面積空泡;以軀體和附肢變紅為特征。病蝦行動呆滞,食欲下降或停食,引起大批死亡。一般在5-10月流行,高峰期在7-9月。主要危害成蝦,死亡率80%左右,高的可達100%,危害十分嚴重。青蝦紅體病主要病原為拟态弧菌。②青蝦紅點病。該病由多種氣單胞菌感染引起。紅點病症狀為附肢、背甲、尾柄處有小紅點,之後紅點增多,嚴重時導緻一側出現黑鰓現象。病情重的蝦會爬上淺灘而亡,為養殖生産中危害比較嚴重的病害,個别養殖戶稱該病為“點子病”。該病無明顯季節性,一般出現非暴發性死亡,具持久性、複發性;局部地區發病率達60%,死亡率為10%~30%;前期個體大的病蝦死亡多,後期小蝦死亡多;後期出現黑鰓現象明顯增多,蝦體肉質較差。青蝦紅點病主要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③青蝦紅鰓病。發病初期病蝦鰓蓋出現紅點,嚴重時導緻蝦出現紅鰓現象;用藥後鰓蓋上紅點變成黑點,病情重的蝦一般爬上淺灘而亡;全年均可發生,主要危害成蝦,呈散發性死亡。青蝦紅鰓病病原為維氏氣單胞菌。④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發病初期蝦靠近塘邊慢遊,停止攝食;後期病蝦表現為身體微紅、爛鰓、空腸空胃等症狀,并陸續出現死亡;組織病理觀察顯示患病青蝦肝胰腺肝小管排列紊亂,細胞空泡化嚴重,鰓組織水腫較重,鰓絲尖端腫脹;試驗證實十足目虹彩病毒對青蝦具有強緻病性。拟态弧菌等病原細菌在水環境劇烈變化、藥物處理等不良條件下,可以通過改變其自身的生理和形态變化以适應環境,導緻青蝦疾病反複暴發。拟态弧菌饑餓脅迫4周後仍有部分存活,但動力下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細胞形态短杆狀變為類球形,且仍具有産蛋白酶、溶血素等活性。将野生株和脅迫株進行轉錄組測序,發現拟态弧菌在營養缺乏的壓力下,通過對一系列主要與營養轉移和新陳代謝有關的基因進行上調或下調變化,可以在饑餓的壓力下存活。非 O1 霍亂弧菌饑餓脅迫 6 個月後仍有存活,但動力下降、細胞形态短杆狀變為類球形。

淡水青蝦的養殖新技術(行業專家解析青蝦生态高效養殖與病害防控技術)2

水産動物疾病防治:七分防、兩分養、一分醫。疾病是緻病因子作用于機體而擾亂了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現象。疾病學強調“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是水産養殖得以順利進行的主要手段,治療疾病隻是養殖生産中的一種補救措施。對于一線水産技術人員,要求懂預防、能看病、會治病。傳染病流行的三要素為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種群,所以要通過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種群(預防與免疫)來控制它。疾病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許多情況下從健康到疾病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外界緻病因素作用于細胞、達到一定強度或持續一定時間時,緻病因素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就會引起細胞的損傷,從而導緻機體不适甚至死亡。疾病是生物體的一個特性,即便生物體生命結束了,它依然存在甚至蔓延、擴散。

淡水青蝦的養殖新技術(行業專家解析青蝦生态高效養殖與病害防控技術)3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泰州農科所楊智景老師:蟹池内青蝦不同放養方式比較與應用

蟹池内混養青蝦現狀:河蟹養殖投入大(苗種 、 飼 料)、 周 期 長 、 效 益 不 穩 定 (2019、2021年)、受氣候影響大(2020年);青蝦苗價格便宜,占總成本比例小;青蝦生産周期短,4-5月可持續産出,以彌補投入;青蝦養殖效益穩定,2021年成蝦價格持續在高位,受氣候影響小,可彌補河蟹養殖的不足。

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技術需求:①青蝦養不大(缺乏好品種)。②不投喂青蝦飼料(缺乏好飼料)。③出現越冬死亡、青蝦育苗成活率低(缺乏好的管理方法)。④青蝦對池塘較高的環境要求(缺乏好的水質調控方法)。⑤用藥不規範,青蝦攜帶病原(缺乏好的用藥指導方法)。

混養模式的優勢:①生态效益顯著。在3-4月,青蝦苗捕食池塘内浮遊動物和小型水生昆蟲,避免了草害的發生。河蟹池塘混養青蝦模式中,青蝦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喜食包括輪蟲、枝角類等浮遊動物,放養的青蝦可捕食這些浮遊動物,減少草害,減少殺蟲藥等的使用;青蝦需氧量要明顯高于河蟹,可将青蝦出現浮頭現象作為需增氧的“信号”,及時給水體增氧以減少蝦蟹病害發生。②經濟效益顯著。混養方式下河蟹産量并沒有顯著差異,可增收2 070~3 948元/畝,農民增加收入明顯。③直放抱卵青蝦可解決蝦苗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避免出現蝦苗攜帶病原體情況;春季放養蝦苗的劣勢為6-7月蟹池内的青蝦無法捕盡。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