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雲的《一地雞毛》,描寫了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在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迹的演變。從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裡,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态。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犀利的語言,睿智的思維雖沒有錢鐘書先生那種學者圓潤老練的風範但言事往往一針見血。高行健的《靈山》,該小說講述主人公——“我”誤診為肺癌,偶然在火車上聽說有一個能治療癌症的靈山,于是“我”便啟程尋找的故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曆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韓寒的《三重門》,該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