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文平 編輯:付洋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
《禮記》有言: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子女盡孝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讓老人從心裡感到愉悅。
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有一個智慧的兒媳是這樣做的……
01
天下奇聞,兒媳竟然給公公“留作業”
2021年1月21日,張海梅從北京回到甘肅臨洮縣,準備和家人一起過年。她剛進家門,行李箱還沒放穩,公公王振國就抱着一摞“作業本”走到她跟前:“這是我寫的作業,你檢查吧!”“您寫了這麼多呀!”
老人的“作業本”五花八門:有鄰居小孩廢棄的卷子、他的病曆單、藥盒……
相同的是,上面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他用夾子将“作業本”整理得整整齊齊。張海梅既感動又好奇:“爸,您怎麼不讓倩倩給您買個本子呀?”“哎,能寫字就行,浪費那些錢幹啥?”
這時,女兒王倩走過來“告狀”:“媽,爺爺不聽話!他不僅不肯用本子寫作業,我叫他吃飯,他非要寫完才吃!”
“你媽給我留的作業,我咋能不完成呢!”王振國一臉嚴肅地站在兒媳身邊,急切地望着她,就像一個小學生在等待老師表揚。張海梅覺得公公的樣子特别可愛,便把這一幕拍成小視頻,發在自己的抖音賬号上。
第二天,張海梅驚訝地發現:這條視頻竟然獲得3.6萬個點贊。她平時發的視頻,最多不過幾十個贊。她趕緊把手機拿給女兒看:“閨女,你看這是咋回事,我拍你爺爺的視頻怎麼有這麼多點贊?”王倩接過手機一看,高興地大叫:“媽,您火了!很多媒體都轉載了這條視頻!”
張海梅不僅赢得一片點贊,還引發網友們熱情評論:
“中國好兒媳,我們女人的榜樣!”
“這才是真用心,不是愚孝。”
“老人的笑太治愈了,不知為什麼,看着看着就哭了。”
還有熱心網友幫忙出主意,應該把老人評為“三好學生”,張海梅覺得這個主意不錯。1月25日,她先去商場給公公買了一件羽絨服,又到文具店買了一張獎狀,工工整整地在上面寫道:獎給三好學生——老爸,祝身體健康。
回家後,張海梅先把羽絨服送給公公:“爸,您的作業完成得好,獎勵您一件羽絨服!”王振國皺着眉頭說:“我有衣服穿,買這玩意兒幹啥!”張海梅趕緊從身後拿出獎狀遞給他:“這是網友讓我給您發的三好學生獎狀,您看這件禮物怎麼樣?開心嗎?”
王振國接過獎狀,臉上立刻露出燦爛的笑容:“開心,還是這件禮物好!”張海梅笑着問:“網友還問您讀的是什麼大學,咱們說‘家裡蹲大學’行不?”“行,行!”王振國被兒媳逗得哈哈大笑。
過年期間,張海梅仔細檢查了公公的作業,不僅用紅筆打分,還寫了很多批注:“書寫工整,再接再厲!”“老爸真棒!沒有一個錯字,點贊!”看着兒媳的評語,老人露出羞澀的笑容。
張海梅又增加作業難度,給公公出了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算式。王振國第一天做數學題,把乘法按加法算了出來。“爸,這幾道題,您是不是沒把乘号和加号看清楚?”張海梅耐心地輔導公公寫作業。剛指點了一下,老人很快就把那幾道錯題改正了。
“老爸,您好厲害啊!”張海梅由衷的贊美讓王振國信心倍增,每天更加積極地做題,追着她求表揚。
02
靈機一動,孝順兒媳出妙招
看着公公越來越開朗,張海梅打心裡高興。想當初,老人可不是這個樣子。
2001年,一場車禍奪走了張海梅婆婆的生命。老伴的驟然離世讓王振國悲痛不已,吃不下睡不着,眼看着瘦了一圈。為了讓公公多吃點兒,張海梅每天根據他的口味變着花樣做菜。
為了不辜負兒媳的心意,王振國強打起精神端起飯碗,但吃着吃着就開始掉眼淚。他一哭,全家人也跟着哭起來。張海梅哽咽地勸公公:“爸,我知道您心裡難受,誰也不願發生這樣的事。媽已經走了,您不能再出事了!兩個孩子還這麼小,您還要幫我們撐起這個家呀!”
為了分散公公的注意力,她還讓兒子晚上去陪爺爺睡覺,千叮咛萬囑咐:“你要多陪爺爺說說話,看着爺爺睡着了你再睡。”5歲的王旭用力點頭:“媽媽,我保證完成任務!”兒子、兒媳開導勸慰,孫子、孫女承歡膝下,王振國漸漸從喪妻之痛中走了出來。
因為經常一起睡覺,王旭也和爺爺特别親。有一次,他纏着爺爺想買瓶“娃哈哈”,生性節儉的王振國舍不得花錢。王旭就對爺爺說:“你現在給我買‘娃哈哈’,等我長大掙錢了給你買!”爺爺被他甜甜的小嘴逗笑,抱起他到小賣部買了一瓶。
時光在平凡瑣碎中流逝,兩個孩子漸漸長大。2015年,王倩考入甘肅農業大學。第二年,王旭考入天津一所工程技術學院。兒女都考上大學,張海梅欣慰之餘也感到經濟上的壓力。丈夫王海軍在市場幫人發貨,每個月雖然有4000多元收入,但隻有半年的活兒。張海梅的童鞋店受電商影響,生意日漸蕭條,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方向。
正在此時,臨洮縣婦聯發出倡議,農村婦女可以到北京富平職業學校學習一技之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張海梅前往北京。因為是貧困戶,學校為她免除了學費。她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最終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理論和技能考試,取得育嬰員崗位資格證書。
從此,張海梅成為一名月嫂。從最初的茫然無措到後來的遊刃有餘,她憑借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個人素養站穩腳跟。張海梅拿到第一個月工資6000元時,興奮地給丈夫打電話:“海軍,以後你在家好好照顧咱爸,我來賺錢!”
王倩和王旭聽說媽媽找到新工作,紛紛打來電話祝賀:“老媽,您真棒!”“您是我們的榜樣!”聽着兒女的贊美,張海梅既欣慰又自豪。姐弟倆知道媽媽不容易,在大學裡努力學習。王倩完成本專業課程之外,還取得了教師資格證。
2017年下半年,張海梅從北京返回家鄉工作。2019年,她應邀代表臨洮縣婦聯參加甘肅省“隴原杯”職業技能大賽,榮獲母嬰生活護理“優秀獎”。她非常激動,感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2019年9月,張海梅應聘到蘭州工作。一天,她突然接到家裡電話,公公王振國因為腦梗導緻摔倒住進醫院,她趕緊回家護理。手術後,老人身體恢複得不錯,但醫生囑咐他們:除了讓老人按時吃藥,還要進行語言思維功能和機體功能鍛煉。否則,腦梗的面積增大,很容易引發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癡呆”。
手術後,王振國發現自己的反應變得遲鈍,很多事情都記不住,因此意志消沉。每天窩在家裡,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張海梅勸他出去遛彎兒他都不肯:“沒意思,我不出去。我腦袋不行了,光給你們添麻煩,還不如死了算了!”“活着沒意思”這句話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禅。張海梅非常着急,擔心長期這樣下去,公公會患上抑郁症。
張海梅知道,目前最重要的是幫老人找到生活樂趣,樹立自信,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她努力尋找公公身上的閃光點,想到他之前在生産隊做過會計。她對公公說:“爸,您做過會計,字寫得好,還會打算盤,比我們都聰明,記不住事的情況隻是暫時的。這樣吧,我給您布置點兒作業,您每天寫寫,這樣腦子就靈活了。”
寫作業?初中文化的王振國已經闊别學校幾十年,不禁有些猶豫。張海梅知道公公的軟肋在哪兒,一本正經地說:“您不加強思維功能的鍛煉,萬一變傻了怎麼辦?您要是出門都找不到家,我們還怎麼放心出去賺錢?不趕緊賺錢,怎麼給您孫子娶媳婦啊?”為了孫子的終身幸福,王振國答應兒媳好好寫作業。
張海梅要求公公每天完成一篇數學作業和一篇語文作業。數學作業是從1開始按順序默寫數字,語文作業是照着字典抄寫漢字。
剛開始,王振國默寫不到100個數字腦子就亂了。張海梅就不斷鼓勵他:“您寫得多好啊,咱家兩個大學生都沒您寫得好!”“我都記不住這麼多數,您可太厲害了!”王振國越寫越有勁兒,每天堅持寫作業。
漸漸地,張海梅發現公公的記憶力增強了,思路也越來越清晰。而且,他開始喜歡出門遛彎兒、和人聊天了。
03
言傳身教,女兒接過孝心接力棒
2020年6月,北京富平職業學校邀請張海梅做培訓老師。她擔心公公的身體,婉拒了,但學校領導還是極力邀請。
張海梅想到當年學校免學費對自己有恩,不禁左右為難。王倩此時已大學畢業,在鎮上初中任教,見媽媽這麼為難便自告奮勇照顧爺爺:“您平時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您就放心去北京工作吧!”
臨行前,張海梅叮囑公公:“爸,我去北京掙錢給您買好吃的,您在家乖乖聽話,按時完成作業,我過年回來可要檢查喲!”
媽媽在北京工作期間,王倩承擔起照顧爺爺的重任。她每天監督爺爺學習,為他批改作業,每個月為他發一朵小紅花。
每次,王振國得到小紅花,都笑得合不攏嘴。他每天遛彎兒回來就坐在書桌前,寫數字、抄字典。張海梅讓他每天寫一頁紙,他往往寫四五頁才罷休。
大年三十是王倩的生日,她卻給爺爺訂了一個生日蛋糕,慶祝他八十大壽。張海梅很欣慰女兒這麼有孝心,特意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
兒子王旭因為疫情滞留天津無法回家,拜托姐姐代他送給爺爺一箱“娃哈哈”。“這是您孫子小時候答應給您買的‘娃哈哈’。您看,還是活着好吧?”張海梅笑着問。王振國邊點頭邊用吸管喝飲料,就像一個可愛的小孩。
張海梅把這一幕拍下來發給兒子:“你還想着給爺爺買‘娃哈哈’,不錯!”王旭斬釘截鐵地回答道:“爺爺對我那麼好,我怎麼可能忘記呢?”張海梅又趁機給公公鼓勁兒:“爸,您可得好好活着,将來還要幫帶重孫子呢!”
“重孫子?那我可帶不動!”王振國笑着連連擺手。
“帶不動也得帶!”張海梅故意兇巴巴地說。
全家人哈哈大笑,王振國真切地感受到家人對他的在乎,覺得日子特别有奔頭。
2021年11月,張海梅家庭被全國婦聯推選為全國最美家庭。在臨洮縣舉辦的頒獎典禮上,王倩作為最美家庭代表發言:“我的母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但在我們心中,她是一位英雄。母親給予我們姐弟的不僅僅是生命,更多的是她的堅韌奮鬥、敬老愛親的信念……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母親就是我最好的榜樣!”
在兒媳和孫女的鼓勵下,王振國已經堅持寫了半年作業,取得很大進步:數字可以默寫到1400,語文可以抄寫一篇文章。家人的重視讓他增強了存在感和獲得感,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和樂觀。
2022年春節,張海梅回家過年,王振國偷偷和她抱怨:“海軍老是數落我,一會兒說我這兒弄髒了,一會兒說我不愛洗澡!”“您打他呀,還怕他!來,我給您找個木棍……”張海梅在院子裡轉來轉去,假裝找棍子。“不用了!不用了!”老人被兒媳逗得哈哈大笑。
當天晚上夫妻獨處時,王海軍生氣地質問她:“你怎麼教爸打我?”張海梅笑着對直男老公解釋:“我是在逗老人開心呢!咱爸都這麼大歲數了,你還跟他計較!他還能陪咱們幾年?”王海軍沉默片刻,心服口服地說:“老婆,還是你會說話,我以後向你學習,哄着咱爸開心!”
的确,一樣的意思張海梅說出來,老人就能聽進去。過了幾天,她溫柔地勸公公:“爸,您孫子、孫女都大了,要找對象了。如果人家到咱家來做客,聞到家裡有味兒,您想想,人家會怎麼看咱們?”從那以後,王振國開始勤洗澡、講衛生,“孫子孫女對我這麼好,我可不能給他們丢臉!”
5月15日,張海梅專門給公公打了個電話,因為前一天村裡免費為60歲以上的老人做體檢,她想問問公公的檢查結果怎麼樣。“放心吧,我的身體挺好,你在外面照顧好自己就行!今天,我還給海軍煮了一碗面條呢!”王振國得意地說。張海梅知道,老人最怕給兒女添麻煩,能給孩子做點兒事、幫點兒忙,他更能看到自己的價值。
愛是一場雙向奔赴,在這個溫暖的家裡,兒媳為了公公的健康費盡心思;老人也努力改變,希望減輕晚輩的負擔。
張海梅獨特的盡孝方式,不僅赢得老人的贊許與喜愛,還收獲了兒女的愛與敬重,傳承了孝老愛親的好家風。
本文摘自《婚姻與家庭》雜志
原标題:《兒媳給公公“留作業”,這個暖心故事讓人笑中帶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