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主題:《丁香結》作者宗璞,體裁散文,按“賞花”——悟花”思路展開,主要寫作者看到城裡、城外和自己家中的丁香花,由古人的詩詞展開聯想,并悟出“丁香結”說法的來由,最後發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的感歎。文章表達了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正視生活中遇到的不順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人生才有滋味。表現了作者對困難憂愁無懼無畏,平常心看待的優秀品質。
二、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哪幾幅丁香花圖?
城裡街旁丁香花、城外校園裡丁香花、鬥室外三棵白丁香、雨中丁香花。
三、課文圍繞丁香寫了丁香花和丁香結兩個方面的内容。丁香花是實寫,分别從視覺和嗅覺突出了它的顔色、外形、氣味,寫出了丁香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特點。丁香結是虛寫,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煩惱、憂愁。
四、古人把“丁香花”比喻成“丁香結”,原因有兩個:
(1)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2)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負擔着解不開的仇怨。
五、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1)丁香結如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作者認為,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正視生活中遇到的不順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人生才有滋味。
(2)示例:原來我最怕寫作文,每次看到作文題目就頭疼,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來。後來,媽媽每天晚上臨睡前陪我一起看各種有趣的課外書,寫作文時,鼓勵我大膽表達,寫出自己的心裡話。慢慢地,我不再害怕寫作文了。從一開始寫得很少,語言不通順,到後來摸索到寫作的方法,作文越寫越長,語言也流暢優美了。
六、閱讀第3自然段,作者用“積雪”和“一片瑩白”來代替丁香,有什麼好處?
“積雪”運用了借喻的手法,“一片瑩白”運用了借代手法。運用“積雪和“一片瑩白”可以避免反複提到丁香帶來的重複累贅之感,使行文富于變化,更能鮮明的突出丁香的特點,表達作者對丁香的喜愛之情。其次,“積雪”寫出了丁香的白、繁茂、輕柔的特點;“瑩白寫出了丁香潔白光亮,給人眼前一亮之感。
七、有的宅院裡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把小花比作星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點。
拟人:探出”和“窺着”都是人的神态動作,作者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丁香花活潑可愛、生機勃勃、惹人憐愛。
八、月光下白的潇灑,紫的朦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這句話運用了拟人和對比的修辭手法。
拟人:說明丁香花姿态優美。
對比:從顔色和氣味寫出丁香花甜香的特點。
九、每到春來,伏案時擡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
(1)“積雪”指白色的丁香花。
(2)我們可以從“有三棵白丁香”和“香氣直透毫端”看出來。
十、本文描寫丁香花時,抓住顔色,形态、氣味三方面來寫,具體表現在:
1、顔色
(1)忽然呈出兩片雪白。
(2)月光下白的潇灑,紫的朦胧。
(3)一片瑩白。
(4)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
2、形态
(1)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
(2)探出半數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
3、氣味
(1)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2)非桂非蘭。
十一、“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運用詩句的好處是什麼?
引用古詩句既豐富了丁香的内涵,又展現了丁香愁思的象征意義,也為下文寫作者寄托在丁香上的情感做鋪墊。
十二、雨中丁香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說“丁香确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1、雨中丁香的特點:線條模糊,格外妩媚。
2、作者覺得紫丁香和白丁香既各自獨立,又交相呼應,在細雨中别有一番滋味,賞花的人如同賞畫一般,令人不得不感歎丁香确實應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十三、有關丁香的詩句。
(1)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隐《代贈》
(2)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陸龜蒙《丁香》
(3)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
——馮延巳《醉花間》
(4)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攤破浣溪沙》
十四、多音字
糊hú(糊塗) hū(糊泥) hù(糊弄)
造句:我第一次和面,水放多了,面糊(hù)糊(hū)了一手,媽媽用手指輕輕地點着我的額頭,笑着說:“ 你真是個小糊(hú)塗蟲啊!”
薄bó(單薄)(薄利) bò(薄荷) báo(薄餅)(薄片)
造句:這種薄(bò)荷味的薄(báo)餅很受顧客歡句迎,商家采用的是薄(bó)利多銷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