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隋唐四次戰争
隋唐四次戰争
更新时间:2024-11-26 20:28:36

了解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間,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一個強大的民族政權---高句麗。這個神秘王國,隋唐之前一直占據着中國邊陲史的重要部分,自隋之後,曆經兩朝四帝終于将其消滅。

隋唐四次戰争(此民族曾與隋唐兩朝抗衡)1

高句(gōu)麗(lí),史書稱作“高句骊”,本是扶餘古人的一支,于秦漢之季建國(公元前37年)。建國之初,僅在渾江、鴨綠江中遊占據一小片土地,面積還不到今天中國一地級市大,人口也少。與其說是建國,到不如說是一個部落領地。

隋唐四次戰争(此民族曾與隋唐兩朝抗衡)2

可是高句麗和其它民族不同,他們善于長遠籌劃,對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順服,暗地積力的策略。經過500年不懈努力,至六世紀,高句麗已發展成東亞地區僅次于中原王朝第二大強國,領土擴大了十倍,直接控制了百濟和新羅,威脅中國的複興。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滅陳統一全國後,就将征高句麗做為一項戰略任務提了出來。598年,隋文帝命部下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由于天氣等因素,軍中疫病流行,士兵毫無力戰鬥力,最終不敵而歸。

隋炀帝楊廣繼位後,更是念念不忘高句麗之患,一直在尋找借口讨伐高句麗。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為由,親統113萬人征讨高句麗。高句麗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引誘隋軍,緻隋軍疲于奔命。炀帝第一次征讨以慘敗告終,近百萬人葬送在遼河以東。

隋唐四次戰争(此民族曾與隋唐兩朝抗衡)3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發動二、三次攻高句麗之戰,皆以失敗告終。隋炀帝狂征高句麗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由于廣征丁夫,糜費巨大,加上修運河等工程,造成大量壯丁死亡,以緻出現“男丁不足,役使婦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紛紛揭竿而起,隋由此走向了滅亡。

隋炀帝征高句麗,結果高句麗還在,隋朝卻大亂滅亡。之後的唐朝深知隋亡原因,太宗繼位後,國家治理有條有理,可唯獨在征高句麗一事上,卻和楊廣如出一轍。貞觀十九年,太宗以高句麗欺負新羅為由,禦駕親征高句麗。唐軍渡遼水後,卻在安市城遭遇守軍殊死抵抗,唐軍久攻不克,數萬将士殒命沙場,太宗被迫班師。

隋唐四次戰争(此民族曾與隋唐兩朝抗衡)4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更是将最後消滅高句麗提上了日程。高宗雖沒太宗的雄才大略,但逢上曆史的最好機遇。公元666年,高句麗王泉蓋蘇文死後,世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相當于丞相),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高句麗内亂。唐高宗借此機會,分道合擊高句麗。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于世。

隋唐四次戰争(此民族曾與隋唐兩朝抗衡)5

唐高宗平高句麗後,将其境分為九都督府、42州、100縣,并于平壤統管。據史記載,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高句麗的主體高句麗族也早已融入到其他民族,逐漸消亡了。

由于高句麗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北韓,這個已經消亡了1400年的民族,韓國一直在争是他們的祖先。中國史學家認為高句麗的曆史應當是中國曆史的一部分,主要證據是——高句麗的統治中心和主要領土均在中國東北。而朝韓認為高麗王朝就是高句麗的繼承者,是大韓民族的先民,是朝韓曆史的一部分。

但實際上,高句麗是高氏王朝,此時早已滅亡200餘年,與王氏建立的高麗根本就是兩回事。顯然,韓國将高句麗當做國史,是認錯祖宗了,新羅白濟才是大韓人的祖先。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