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裡最低調的一位 危難時刻挺身而出 幫了周總理一個大忙 在十大元帥裡,由于工作分工的原因,葉劍英元帥雖然一直是八路軍的總參謀長和解放軍的總參謀長,卻并未太多介入軍事活動,更多時間他都是協助周總理做統戰工作,因此名聲并不顯赫。到了建國後,葉劍英元帥才漸漸顯露出他的鋒芒。
1950年6月,美國率聯合國軍進攻朝鮮,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很快被打到三八線以北。危難時刻,毛主席出于國際形勢和地緣政治的考慮,力排衆議,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幫助朝鮮人民抗擊美軍,并指派彭德懷元帥出任總司令。說起戰争,大家往往隻看到了戰場上将軍們橫刀立馬,卻往往忽略了後勤保障工作的艱辛。志願軍入朝作戰并不同于在本土作戰,有人民在後面作為支撐,保障彈藥、衣物、糧食等物資的運輸。在朝鮮戰場上,這些統統都需要通過漫長的運輸,從國内運到朝鮮。
仗由彭德懷元帥負責,保障後勤的重任則落在了周總理的肩上。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家滿目蒼痍,百廢待興,滿足國内的物資保障都很難,更何況是要從牙縫裡擠出物資來支援前線。我們拿吃的舉例,在朝鮮作戰的美軍除了正常的主食以後,還有蔬菜沙拉各種糕點,每周還至少供應一次冰淇淋和其他甜點。而志願軍除了鹹菜,偶爾能來一點凍肉和罐頭,主食就是炒面,吃一口炒面嚼幾口雪,待遇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就是這炒面,還是集合整個東北軍區的力量,才勉強趕制出來,以滿足志願軍戰士日常夥食供應最低要求。
為了能夠及時供應上志願軍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周總理當時每天的工作就是計算各方面的物資情況,然後開會協商,什麼時候運送哪批物資,如何運送上去,加班工作甚至通宵工作都是常有的事情。葉劍英元帥和周總理自黃埔軍校時期就相識,并擔任周總理的副手。到抗戰時期,又和周總理一起到國統區從事統戰和外交工作,兩人關系甚為親密。看到老領導、老上級如此的焦急,葉劍英心裡也不是滋味。葉劍英元帥時任廣東省主席和廣州市市長,為了給志願軍戰士提供足夠的後勤物資,也為了能夠老領導排憂解難,他在廣州召開了廣東省工商代表大會,向各界代表呼籲,希望他們能捐款支持前線作戰。
葉劍英元帥當場作了一首抗美援朝詩,中朝唇齒最相關,出國支援冒萬難。妙算戎機先待敵,突然捷報遍宇寰,既說明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後勤保障之難。在葉劍英元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下,各界代表累計共捐出1.5億元支援前線。籌集到錢後,葉劍英元帥馬上趕赴北京,将錢親自送到周總理手裡,解了後勤援助的燃眉之急。這筆錢後來變成了大衣、棉被、糧食被運送到朝鮮戰場前線,發放到志願軍戰士手裡。
朝鮮戰争勝利以後,彭德懷元帥說:“朝鮮戰争的勝利,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功勞應歸功于後勤!”這裡面,少不了周總理在戰争準備和戰争過程中為後勤保障傾注的大量心血,也離不開當時人民節衣縮食對前線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