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4-11-11 11:46:55

  朱元璋當上皇帝的那一年,長子朱标十四歲。

  早在朱标五歲的時候,朱元璋一邊和陳友諒、張士誠打仗,一邊找來宋濂,專門設置“儒學提舉司”來教育兒子。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1)

  天下父母心,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接受好一點的教育呢?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讀書改變個人命運;對一國繼承者來說,讀書決定國家命運。

  老朱深以為然,這一年,朱标從世子升格為太子,對他的培養也必須從一國君主的角度出發。

  那麼太子的讀書問題,怎麼辦呢?

  沒學校?建。

  沒老師?請。

  沒教材?編。

  在老朱手裡,東宮的教育體制基本建立起來。

  01 老朱借鑒漢、唐的東宮官制,将教輔職官分為太子六傅與詹事府兩大部分。

  老朱喜歡漢、唐的制度,所以對自己兒子的教育,他也想要效仿漢、唐。(漢、唐是中國古代曆史上對外最強盛的時代,可見老朱的志向。)

  于是老朱将負責教輔太子的職官,分太子六傅和詹事府兩大部分。

  太子六傅

  太子六傅也就是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是太子名義上的專任教師。

  《大唐六典》卷二十六《太子三師》載有:“太子三師以道德輔教太子者也。至于動靜起居言語視聽皆有以師焉,……太子三少掌奉皇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德而教論焉。”

  

  可見太子三師與三少的職責類似,其中“師”負責傳授知識,“傅”負責督促行動,“保”負責照管身體。

  太子六傅早在西晉時就出現,之後各朝廢置不定,直到唐朝時才成為常設的官職,六傅之外還設有太子賓客。

  然而皇權與儲君之間天然存在沖突,太子權勢過大則有政變的危險,削弱東宮臣屬才能保證政權的穩定。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3)

  所以從宋代開始,随着皇權加強,東宮官銜逐漸虛化,“儲闱之建,随宜制官,以備僚寀,多以他官兼領。”

  東宮官成為官員遷轉、緻仕的官階,或者成為大臣死後的贈官,僅僅象征一種榮譽。

  朱元璋一意加強皇權,儲君對皇權的分割,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明代也延續了這一做法,東宮大臣都不專門授予官職,一般由朝中大臣兼任,或作為升官的台階,或作為榮譽官職贈給。

  如此,太子六傅不再直接教育太子,更多的是領導、組織東宮的教輔官員。

  (太子三師三少、太子賓客)皆東宮大臣,無定員,無專授……東宮師傅止為兼官、加官及贈官。惟永樂間,成祖幸北京,以姚廣孝專為太子少師,留輔太子。自是以後,終明世皆為虛銜,于太子輔導之職無與也。

  詹事府

  太子六傅的教輔職責隐去,詹事府就擔負起這一實際責任。

  詹事也是古官名,秦朝始置,後世沿用采納。

  明初,還沒有專門教輔太子的機構。洪武元年,太祖始建大本堂,用來貯存圖書,并召集名儒教導太子和諸王。

  這些名儒各專一經,分别面授給太子。後來太子讀書的地方遷到文華殿,由諸儒分别當值,并且選取才俊當太子的伴讀。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4)

  當時的東宮署衙中,除了東宮六傅、太子賓客外,另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等官。

  這些職位也都由勳戚大臣兼領,不專門授予。

  洪武十五年(1382年),開始設置文華殿大學士來輔導太子,同時還重新确定了左、右春坊官。不久,又厘定司經局官。

  左、右春坊相當于太子的秘書機構,司經局主要負責管理經史書籍的管理。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5)

  鑒于東宮官職衆多,卻沒有統一管理的中樞機構,于是洪武二十二年設詹事院來管理左、右春坊和司經局。

  三年後,又把詹事院改成詹事府,正式定為正三品衙署機構。設“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詹事,掌統府、坊、局之政事,以輔導太子。少詹事佐之。”

  建文朝改定官制時,詹事府曾被改名為詹事寺。

  靖難之役後,成祖又将詹事寺改回詹事府,機構規制也恢複到洪武時的舊制,這以後一直沿用到明朝滅亡。

  02 作為太子實際上的老師,詹士府、坊局官官員的選任相當重要。

  太子老師的選任特别注重兩點:

  一是德行,講官必須德高望重、老成識體,在和太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使太子耳濡目染,提高涵養,從而資與治道。

  洪武時,鄭濟、王懃由于“孝義笃行”被授予左、右庶子;兵部尚書唐铎因“謹厚有德量”,被任命為詹事。

  永樂年間,晁鑄、金忠等人也因為德望而被任命為東宮官。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6)

  二是才學,講官必須學問廣博、出類拔萃,隻有那些受過正統儒家教育,笃信程朱理學的翰林學士才可擔任。

  他們不但要深入參研儒家經典,還要結合時弊講述當下之事,教給太子能夠運用的知識,培育其治國理政的能力。

  洪武時的名儒宋濂,永樂時的有治國安邦之才的解缙,都是這方面的典範。

  此外,直言不諱的品格也為皇帝所看重。

  洪武時,門克新、王俊華被授予左、右贊善之職,太祖正是看重他們“重直言也”。

  永樂時,成祖授周述為左春坊谕德兼任侍讀,也是因為他能直言太子得失。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7)

  選任東宮官又主要有薦舉、科舉、恩蔭、親臣、加官贈官等五種方式。

  薦舉

  明初各項制度尚未完備,薦舉在這時較為盛行。

  随着科舉制度的發展,科舉考試漸漸成為選拔官員最主要的途徑,薦舉選官的現象也就越來越少。

  科舉

  明朝大部分官員,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才做官的。這時有兩種學校:一是國學,二是府、州、縣學。

  《明史》上說:“府、州、縣學諸生入國學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也就是入了國學的人,才能做官。這些人又叫監生。

  監生在明初能夠直接做官,永樂以後,他們也要考試以後才能做官。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8)

  恩蔭

  恩蔭又叫世賞、蔭補、門蔭、任子,是世襲制的另一種形式。

  如果家中長輩做官時有功,可以讓後世子孫也能入朝為官。這些官僚子弟做官前也要進國學讀書,被稱為蔭監。

  随着科舉考試漸漸在官員選拔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所以通過恩蔭做官的人都無法到很高的品級。

  親臣

  許多的東宮官,都由皇帝的親臣任職。

  皇帝任命自己寵信的親王貴胄擔任東宮官,一方面意在主導教輔太子的方向,另一方面在于維護皇室内部的利益。

  其中以皇後的父親、兄弟居多,驸馬都尉也有不少。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9)

  加官贈官

  太子六傅在明代作為一種榮譽官職,多用來勉勵功臣、近臣所做的貢獻。

  對那些年老的官員,曾經立下功勞,暫時卻已不适合執掌政務,這時就升其官職為六傅,若已死去則追贈六傅的職位表示嘉獎。

  實際上,贈官升至太子六傅的大臣以文臣為主,功臣、親臣、武臣能加官到太子六傅的寥寥無幾。

  有了輔導機構,有了老師,太子也就該讀書了,這叫出閣講學。

  03 太子的出閣教育有一套完備的禮儀制度,課本内容也都有所規定。

  明代冊立皇儲的時間各朝都不同,所以皇子出閣受教時的年齡也有較大差異。

  惠帝朱允炆、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等皇儲還沒冊立時就開始讀書,更多的是像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武宗朱厚照這些皇儲,冊立時年紀還太小,幾年之後才出閣受教。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10)

  不過總體來說,太子出閣讀書的年齡大緻在八到十五歲間。

  天順二年(1458年)三月,禮部進呈《皇太子出閣講學儀注》,規定了太子出閣講學、日常講讀的相關儀式。

  直到此時,太子的出閣教育才有一套完備的儀式規制。

  《皇太子出閣講學儀注》主要分為東宮出閣講學儀與每日講讀常儀。

  它詳細規定了出閣講學的基本程序和儀式,日常的學習内容、授課官僚也都有所規定。

  隆慶六年(1572年),朝廷對日講禮儀略做改動,将講學地點從文化殿搬到文華殿東廂房。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11)

  東宮初講之時,閣臣連侍五日,以後仍于每月三、八日一至,先行叩頭而出,然後各官進入供事。

  這次更改使内閣大臣得以參與東宮教育,閣臣在皇儲登基前便能對其施加影響,這也反映了明朝中後期内閣權利的強化。

  從此,太子出閣講學的制度就此确立,後來基本沒有大變動。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12)

  太子出閣講學的教材,主要是“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和《皇明祖訓》、《曆朝寶訓》等明朝帝王的言行記錄。

  明朝尊奉程朱理學,所以特别推崇朱熹編寫的《四書集注》。

  每日上午的講讀中,《四書》是首選書目,然後才會讀其他經書、史書。

  《四書》中,“最重《大學》,蓋《大學》言為治之序,為學之本,為德之道,結政治、學問、道德三者為一。”

  但《大學》晦澀難懂,南宋理學大師真德秀,為此專門寫了本詳細注解——《大學衍義》。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13)

  太祖對此書相當重視,後來成了一本太子必學的教材。《四書》之外,太子也要研習其他儒家經典。

  除儒家經書,太子還要學習《資治通鑒》、《貞觀政要》這些政史書籍,《皇明祖訓》、《曆朝寶訓》這些明朝先帝的言行故事也要修讀。

  為了培養皇儲治國理政的實踐能力,講官完成講讀後,還要“以朝廷所處分軍國重事及撫谕諸蕃恩義,陳說于太子。”

  此外,還有侍書官教授太子書法,冬天每日練字五十,其餘季節每日練字一百。午飯後,太子可以學習騎射或者遊覽休息。

  明朝教太子讀書的地方(上午讀書寫字下午騎射遊玩)(14)

  從太子的日常學習内容來看,上午要讀書、聽講、練字,下午學習騎射或遊樂休息,學習娛樂相結合,比現在的學生可好多了。

  但實際操作中,“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一時少,辍講之時多。”

  可見東宮講學的時間十分有限,太子能從中學到的東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小結 明初的東宮教育,造就了仁宗、宣宗和孝宗,開創了“仁宣之治”、“弘治中興”,說明這套制度有一定的效果。

  到了明代中後期,太子教育卻日見破壞,出現了許多“問題皇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是因為這套制度有着結構性的缺陷。

  ——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1.明代宮廷教育研究,吳仕偉.

  2.明代東宮制度研究,孫崇濤.

  3.明代東宮官研究,尹鑫.

  4.明代的國家建制與皇儲教育,趙玉田.

  5.明代儲君早期經曆及其影響,趙秀麗.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