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胡錫進來到山東汶上縣,他在文章中寫到:當地人都說:這裡的第一任縣長是孔子,因為孔子曾任“中都宰”,中都就是汶上縣。
那麼,汶上從何時開始被稱作中都,中都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魯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孔子宰中都,上任後嚴格維護和推行周禮,重在親民理政。依周禮,根據“禮制”、“中庸”的原則,急需辦的事就是先去拜谒先君之廟堂魯九公墓,孔子邑署距魯九公墓僅十裡之程。孔子所宰之地叫“緻密城”(亦稱“殷密城”),拜谒畢,孔子想為所宰之地更名,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宰中都時已經51歲,已是其人生的大半輩子,這是他的緣分,對這塊地方情有獨鐘。所以要給這塊地方一個合乎禮,合乎中庸,有名分的名字。命名首先從禮制”、“中庸” 入手進行正名。所謂“中庸”,不偏謂之中,不倚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簡單地說,無過不及,恰如其分。所以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把中庸作為一種最高尚的道德标準,隻是民衆中太缺少這種道德了。
孔子決定上奏定公:先君廟堂所處治邑要符合周禮,要稱“都”,而且前面要加中字,因為《中庸》第一章日: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故取“中和”之意,因此得名“中都”。
于是孔子将所宰治邑“緻密”改名為“中都邑”,這裡面也含有孔子“忠君尊王”的意念和治理中都的決心。孔子奏請魯定公批準,魯定公見孔子以身作則地推行禮制,欣然準奏,這就是汶上縣能稱“中都”的原因,也是中都縣名的來曆。
我們的古中都縣名已有2500多年曆史。中都名載史冊,源遠流長,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啟名于儒,聞名于佛,馳名于水,故又稱汶上為“聖都”“佛都”,因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而成為”分水之都,運河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