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分析一下瓷磚各層重點空鼓成因:
01
空鼓現象産生原因分析
1、因材料使用不當緻使瓷磚空鼓1)抹灰層① 違規添加添加劑,降低抹灰強度;② 牆面抹灰砂漿原材料控制不到位,廚房衛生間抹灰砂漿與其他塗料牆面砂漿混用所緻瓷磚空鼓(所有貼瓷磚牆面應抹水泥砂漿)。
2)防水層① 牆面使用柔性防水,使得牆磚粘貼層與牆體基層産生隔離,導緻無法有效粘結;② 牆面塗刷的剛性防水,抗拉拔強度不足,使得牆磚粘貼層與牆體基層粘貼不牢。
3)拉毛層界面劑與瓷磚專用膠泥品牌不同, 采用與瓷磚膠材料不匹配的界面劑或單組分界面劑無法有效粘結在一起,從而導緻牆磚空鼓或脫落。
4)粘貼層水泥砂漿粘貼層:采用1:1水泥砂漿加水重15 -20%建築801膠水作為粘貼層,質量難以控制,“水泥、 黃砂、水、膠水”的各種材料現場配制,配合比管控不到位,水泥、黃砂質量管控不到位,均可能造成空鼓。
2、因施工工藝不當緻使瓷磚空鼓1)抹灰層抹灰拉毛覆蓋率不足、毛刺感不強,拉毛強度不足,産生基層空鼓。
2)拉毛層界面劑加水泥進行拉毛,正常界面劑是不得添加瓷磚膠或水泥砂漿的,否則降低界面劑的粘接強度、水泥砂漿中的砂子與牆面粘接時,間接降低了界面與牆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導緻牆磚空鼓或脫落(界面劑加水泥僅用于塗飾牆面)。3)粘貼層專用膠泥粘貼層:施工單位選擇小廠生産質量無保障但成本較低的産品,現場施工采用膠泥 水泥方式進行施工,造成瓷磚空鼓。4)磚面層① 瓷磚燒結工藝需求,緻其背面存在油污、磚底粉氧化鎂粉末,在瓷磚鋪貼過程中未清除幹淨,造成瓷磚空鼓或脫落;② 牆面的浮灰及雜質未清除幹淨,以及瓷磚浸泡不足均會造成瓷磚粘貼不牢(瓷磚均需泡水且陰幹),進而導緻瓷磚空鼓或脫落。
02
空鼓現象的防治措施
1、材料控制1)抹灰層① 強度級别M5以上(根據圖紙設計),有效期3個月;散裝幹混砂漿應外觀均勻,無結塊、受潮現象,不得混存混用;袋裝幹混砂漿應包裝完整,無受潮現象,不得混堆混用;② 幹混砂漿應按要求加水或其他配套組分拌合,不得添加其他成分,拌合使用幹淨施工用水;攪拌時,不同等級砂漿使用不同攪拌,使用前後攪拌機内應清理幹淨;③ 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分别在3小時内和4小時内用完,溫度≥30℃時分别在2小時内和3小時内用完。2)防水層
① 防水塗料K11剛性防水:28d粘結強度≥1.0MPa,拌合後可操作時間為20min,均勻無結塊;柔性防水(聚合物水泥):28d粘結強度≥0.5MPa,拌合後可操作時間為60min,均勻無結塊;避免曝曬、雨淋,通風,幹燥避水環境内,保存溫度應為5-35℃,保質期為1年。② 界面劑幹粉狀産品應均勻一緻,不應有結塊。液體狀産品經攪拌後應呈均勻狀态,不應有塊狀沉澱;Ⅰ型: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界面處理;Ⅱ型:适用于加氣混凝土或以粉煤灰、石灰、頁岩、陶粒等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砌塊或磚等材料的界面處理;粘結強度:Ⅰ型≥0.6MPa(未處理)、0.5MPa(浸水等處理後),Ⅱ型≥0.5MPa(未處理)、0.4MPa(浸水等處理後)。3)拉毛層① 水泥、黃砂複合矽酸鹽水泥(PC)強度級别32.5以上;普通矽酸鹽水泥(PO)強度級别42.5以上;黃砂使用中砂,含泥量低于5%。② 膠水類、乳液型混凝土界面劑膠水:外觀無色或淺色透明液體,室溫下為流動液體态,粘接強度≥0.5MPa,有效期在12個月内且有害物質符合國JCT438-2019、GB18583-2008規範要求;界面劑:用以石膏砂漿抹灰砼表面處理,表幹時間≤2h且拉伸粘結強度保持率 ≥150%;使用前後密封存儲,多按水重8%進行加水混合攪拌使用。③ 鋼絲網、鋼絲網固定件、玻纖網
鋼絲網為熱鍍鋅電焊鋼絲網,規格為絲徑 0.9mm,網眼 12.7×12.7mm,鋼絲網固定優選鍍鋅挂片加專用膠;玻纖網為耐堿玻纖網格布,網眼尺寸不大于 4mm×4mm,規格 ≥130g/m²,拉伸斷裂強力(N/50mm)≥1000。4)粘貼層
瓷磚膠泥常用瓷磚膠泥為普通型水泥膠粘劑(C1瓷磚膠泥),要求均勻無結塊且粘結強度≥0.5MPa,拌合後可操作時間為2h;在一定量的瓷磚膠制備時, 必須用電動攪拌器進行徹底攪拌均勻,需靜置熟化 3~5 分鐘方可再次攪拌使用,且一次性配量不宜過多;不同品種、不同強度等級的瓷磚膠泥嚴禁混用,瓷磚膠泥嚴禁添加水泥、黃砂。5)磚面層
牆磚(瓷片)吸水率≥10%,平整度最大偏差≤1.5%,破壞強度≥600N;施工前需提前2小時泡水,并清理背面氧化鎂等脫模劑或其他雜質;在施工現場應設立集中加工區進行統一切割倒角等處理。
2、施工工藝控制
1)抹灰層① 普通抹灰抹灰前提前1天清理拉毛表面粉塵及濕潤牆面,抹灰時做到見水印,無明水”;拉毛、抹灰完成24小時後即開始養護。拉毛養護3天,每天2次;抹灰養護7天,每天2次(高溫時3次)。混合砂漿噴水養護,水量适度;内牆抹灰貼磚牆面禁止使用混合砂漿,禁止擅自摻加外加材料進行使用;一棟樓約5層作為一批次(15-20戶,若單棟樓不足15戶,則按一棟樓為一個批次)。每個批次須做一次拉拔試驗(粘貼層拉拔試驗應在現場大面積鋪貼3個月前進行);抹灰/防水抗拉拔試驗須抹灰完成28天以後再開展,一次檢測不少于7組。試驗方法依據抹灰砂漿技術規程》(JGI/T220-2010)進行試驗和結果分析。抹灰基層抗拉拔強度不小于0 4MPa;抹灰砂漿強度可由M10提高到M15;過程中嚴控成品砂漿質量;② 石膏砂漿抹灰石膏砂漿牆面禁止貼磚,隻能用于塗飾牆面。2)防水層
① 衛生間防水牆面中地面及上翻 100mm 位置建議采用柔性防水(聚合物水泥塗料防水),剩餘牆面建議使用強度符合要求的K11剛性防水;② 防水施工前用鏟刀和笤帚等工具将基層表面多餘的砂漿及突起物鏟除,對陰陽角、下水管根部、需認真清理,清理幹淨以後,再用水泥砌出倒圓角,并将牆面沖洗幹淨 ,保證牆面完全濕潤無積水;③ 塗刷第一遍防水衛生間全面進行基礎部分的防水塗刷,做到均勻、密實、無遺漏、無死角、針對牆面的塗刷方向要一緻,間隔2-4小時,以垂直第一遍塗刷方向均勻滾塗第二遍。防水施工完成後24小時,進行48小時閉水試驗;④ 在場地移交過程中,增加防水層拉拔檢測,防水抗拉拔強度不得小于0.5MPa。3)拉毛層
① 基層砌體(條闆)、混凝土垂平實測務必達到要求,未達到要求需進行預處理。使用界面劑、牆面防水和瓷磚膠泥需同品牌;界面處理方案:方案1:基層清理→交接處挂網→砼體部位界面處理→砌體部位界面處理→防水施工→7天後可鋪貼施工方案2:基層清理→交接處挂網→防水鋁模界面劑(界面處理 防水處理)→7天後可鋪貼施工② 界面視施工要求的厚度,分2~3遍塗刷施工,前後兩遍塗刷方向需相互垂直,确保不漏刷,單次施工厚度不應超過0.6mm。待第一遍表面初幹以後再塗第二遍。判斷初幹标準:觸摸時手感已幹、不脫落為準。毛刷的塗刷方向應采用由下往上的施工操作,流到陰角部位的漿料要及時刮走,避免因堆積過厚引起開裂。待初幹後,應采用噴霧狀的形式進行淋水養護,以達到最佳效果;③ 針對防水牆面使用傳統剛性防水或防水界面劑施工時均隻塗刷牆面部分。4)鋪貼要點
① 攪拌鋪貼漿料:先加适量清水于桶内,後加入瓷磚膠泥粉劑,并用電動攪拌器攪拌成均勻、無顆粒的膏糊狀,靜置5~10分鐘,再略攪拌使用 ,效果更佳;要求使用電動攪拌機進行充分攪拌均勻。兌清水直接攪拌均勻即可使用,禁止擅自摻加水泥等外加材料進行使用;攪拌好的膠泥使用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内,若閑置間隔半小時以上,使用前需略攪拌。禁止将已幹結的膠漿再次加水攪拌使用。② 瓷磚背面清理:使用毛刷或粗纖維清潔球清洗瓷磚背面的灰漿及背面的脫模劑後再上牆;如特别難清理需廠家提供專用化合液進行特殊清理;或協商由廠家自行清理後再供貨;非玻化磚,鋪貼前需泡水處理;如有大量脫模劑殘留并難以清理,需要先把瓷磚背面打濕,待脫模劑吸水變軟後,再用鋼絲球刷走,最後擦拭幹淨,然後等瓷磚完全晾幹。③ 刮漿:采用專用刮刀批瓷磚膠/素水泥漿到牆面,約 4mm 厚,刮刀與牆面成70°橫向拉槽,拉槽應順直;瓷磚背後刮漿後,刮刀與磚背面成70°豎向拉槽,确保邊角刮至飽滿,四周刮成斜面以避免邊角洞漿空鼓,粘接層厚度控制在 10-12mm 為宜,不宜大于 15mm,嚴禁大于 20mm;當瓷磚尺寸<300X300mm 時,可選用 6X6mm 齒型抹刀;尺寸 300X300mm 時選用 10X10mm 齒型抹刀;磚背面塗抹的粘接劑應厚薄一緻,嚴禁瓷磚邊厚,中間薄。基層齒形勒狀條紋應與面磚背面勒狀條紋相互平行。兩槽垂直鋪貼易形成微空鼓。
④ 牆磚鋪貼:放置十字卡後(根據設計縫寬要求設置合适縫卡),用橡皮锺輕微調整,锺平保證瓷磚膠/素水泥漿完全粘附;電動震平(橡皮錘)震平後,确保邊角膠泥飽滿不溢漿,邊角無缺漿現象;建議膠泥厚度控制在 1cm 左右,且滿漿率須達95%以上。⑤ 預留膨脹伸縮縫:為避免因沒有足夠的膨脹縫,在受到熱沖擊膨脹或濕膨脹的作用下,相鄰玻化磚之間可能發生應力相擠翹起,而導緻空鼓脫落現象。可采用專用瓷磚勾縫劑,勾縫之前将縫内垃圾清理幹淨,勾縫劑采用專用工具施工,要求填縫飽滿,可采用挖耳勺收光,縫深 0.5mm,保持光滑;牆磚離縫粘貼,為了保證縫寬均勻一緻,需強制采用十字架進行施工,牆磚采用 1.0~1.5mm 厚的十字卡,地磚采用 1.5~2mm 厚的十字卡,要求對縫;牆地磚嵌縫必須采用專用填縫劑,要求填縫飽滿,并用挖耳勺收光,縫深 0.5mm,保持光滑。⑥ 牆磚邊角補漿:每面牆第一塊瓷磚震平後,檢查邊角膠泥是否飽滿溢漿,對有空隙部位進行補漿錘平,鋪貼應橫向順序鋪貼。
⑦ 鋪貼順序:清理基層→防水塗刷→彈線排版→選磚→鋪貼牆磚→檢查調整→填縫→成品保護⑧ 随做随測平整度:鋪貼完畢并随時用2米靠尺檢查表面的垂直、平整度。過程中在粘貼砂漿初凝前需再次使用橡皮錘進行震平。⑨ 瓷磚易空鼓部位注意事項:最上一行磚在天花龍骨安裝前鋪貼,有利于揉壓粘結劑及補灰塞縫,避免粘結層不飽滿,造成空鼓;門窗洞口部位:易産生空鼓,可以通過調整工序安排(先安裝門窗框,後貼磚)或預留 2-3mm 縫隙使用專用勾縫劑填充等方式減少施工過程及後期使用擾動造成空鼓、脫落;五金件安裝:瓷磚鋪貼完成,粘接強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五金件安裝(一般14天後)。五金件安裝使用專用鑽頭,位置距陽角大于 30mm,避免粘接層振動引起空鼓;在第二排磚上牆前,必須對第一排已上牆的磚周邊進行塞漿并檢查磚的完好性,确保周邊泥漿飽滿,以減少牆空鼓。牆磚推薦工藝
03
空鼓現象案例分析
原因:牆面抹灰砂漿原材料控制不到位,部分位置抹灰砂漿與其他塗料牆面砂漿混用導緻瓷磚空鼓。措施:加強過程管控,嚴禁抹灰砂漿混用,重點把控砂漿強度回彈,發現不合格必須返工。
問題:瓷磚膠内摻水泥導緻瓷磚大面積空鼓。原因:在瓷磚膠摻入水泥,會改變産品配比,使産品各項性能将無法得到保障;同時會導緻瓷磚膠的收縮性加大,打破整個粘結系統的應力平衡,最終引發瓷磚出現空鼓脫落。且因摻入與瓷磚膠不同成份的水泥,其凝結時間不同,也影響瓷磚膠凝結與否 ,導緻結合層強度不足,牆磚出現大面積空鼓脫落。措施:嚴格加強作業過程監管,瓷磚膠禁止摻水泥或摻砂使用。
問題:膠泥未鋪滿,緻使瓷磚空鼓。原因:施工操作不合格,粘貼不飽滿緻使瓷磚空鼓,使用平口刮闆時,瓷磚膠不能形成均勻一緻的凹凸紋路,與牆面粘貼的過程中,由于膠泥塗抹不到位導緻着力不均進而降低與牆面間的粘結力,瓷磚出現空鼓。措施:一般瓷磚膠鋪貼牆磚應用齒形鐵闆,為增加與牆面粘結度,應先在牆上刮層膠并拉出豎紋,再在瓷磚面刮一層膠,拉出橫紋,通過雙面上膠方式鋪貼,膠泥厚度控制在 10mm 内。
問題:瓷磚背面油污、雜質未清理幹淨,或地磚上牆緻使瓷磚空鼓。原因:在瓷磚鋪貼過程中未清除瓷磚背面及牆面的浮灰及雜質,及瓷磚浸泡不足,造成瓷磚粘貼不牢,緻使瓷磚空鼓或脫落。措施:鋪貼前應提前浸泡,清洗瓷磚表面脫模粉,瀝幹多餘水分,鋪貼時以瓷磚濕潤且表面無明水為标準,必要時進行瓷磚界面處理。
問題:粘貼層界面劑塗刷不均勻,粘貼強度不足緻使瓷磚空鼓。原因:界面劑粘接強度不足、使水泥砂漿中的砂子與牆面粘接時間接減小了界面與牆面的接觸面積,且瓷磚膠收縮産生的應力也會集中在砂礫位置,應力集中時薄弱位置率先失效,導緻牆磚空鼓或脫落。措施:界面劑嚴格按照産品操作說明塗刷均勻,禁止摻加其他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