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闫良生 通訊員 劉旸
核心提示
河南是人口大省,腦卒中的發病絕對人數居于全國前列。平均每12秒就有1人發生腦卒中、每21秒就有1人緻死,格外兇險的腦卒中,已經成為國民第一死因。不僅如此,我國腦卒中發病率還在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預測到2030年,腦卒中患者将達到3100萬。腦卒中如得不到及時救治,常常導緻“一人中風,全家癱瘓”的悲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大醫濟世,醫者仁心!
在中原大地,有這樣一家醫院,技術創新、科研實力、診療能力、多項第一奠定了“卒中管理的中原标杆”地位,發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在業界叫響,是我省腦卒中治療的高地,承擔着解決民生疾苦的重任。
這裡所說的醫院就是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病醫院,也稱為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
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病醫院院景
近年來,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提内涵、促科研、強技術,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省級優秀學科帶頭人、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常務副院長李天曉教授表示,在省衛健委和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緻力建設一流學科、引進國際一流團隊、引進先進設備、構建急教網絡,相關學科發展對标國際,科研強院。李天曉和他的團隊正傾力把醫院鍛造成我省腦血管病救治的“中原航母”,路程雖然艱難,但成績卓著。
近三年來,中國中部最大、集醫教研于一體的腦系學科集群——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以腦卒中學科為代表的腦血管病相關學科發展,堅持對标國際,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優秀學科帶頭人、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常務副院長李天曉(右)教授和Juha(中)指導臨床工作
作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的院中院,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所轄卒中中心,是中國首批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培訓基地和示範高級卒中中心;近年來在“全國高級卒中中心排名”中多項關鍵技術名列全國第一或第二,在腦動靜脈畸形治療領域、慢性缺血性腦卒中領域等填補多項國際或國内空白;擁有顱内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和煙霧病等介入與外科治療、腦血管閉塞性疾病複合手術等一系列特有技術,SCI論文數量、科研立項數量、專利申請數量等方面年度同比增長均超過20%……
1 三步跨越打造腦卒中救治“航母”
從“腦血管病診療中心”到“腦血管病醫院”,經曆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砥砺奮進中,探索出集群式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國際化發展的輝煌之路。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是我國亞專業設置最全、規模最大的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承擔着上億人口腦卒中防治和急危重腦卒中患者的診療工作,醫院曆來十分重視卒中相關學科建設,已初步形成科學發展模式。其發展曆程可大緻分為“腦血管病診療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和“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三個階段,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常務副院長李天曉形象地将這三個階段比喻為“巡洋艦群式階段”“大型登陸艦式階段”和“航空母艦式階段”。
“腦血管病診療中心的特點是‘組織學科挂牌子’,因其‘組織松散、效率低下’,被喻為‘巡洋艦群式階段’。”李天曉介紹,河南省人民醫院最初的腦卒中治療中心建設始于2007年,由介入科聯合急診科和神經内外科成立了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病診療中心,該中心的成立促進了神經介入和卒中單元的建設,但沒有打破學科界限,各科室專家僅依靠該中心形成松散的聯合狀态,主體工作内容和人事關系仍隸屬于原科室,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态。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
“之所以把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稱為‘大型登陸艦式階段’,是因為醫院重組了專家,調集了力量。雖然短期内見到實效,但不能獲得其他學科的實質性支持,發展有瓶頸。”李天曉說道,河南省人民醫院于2012年在河南省介入治療中心神經介入專業組的基礎上,抽調神經内科、神經外科的腦血管病專家組成了腦血管病中心。本階段河南省人民醫院以“另起爐竈”式的發展模式,在很短的時間内完成了初步的學科融合,形成以疾病為中心的新型學科發展模式。同年,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病診療中心獲批成為“國家級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2015年成為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評定的首批15家之一的“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學科帶頭人李天曉教授帶隊查房
“學科高度融合,專業全面發展的結果,就是誕生了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這便是河南省人民醫院腦卒中診療的‘航空母艦式階段’,也是其最終形态。”李天曉坦言,上個階段中“另起爐竈”式的發展模式,在卒中中心發展初期可以規避許多發展瓶頸和阻礙,然而受限于學科規模、人員力量等,難以取得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為此,2016年河南省人民醫院成立了融合神經介入、神經内科、神經外科等學科的院中院——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并打破科室壁壘,以疾病為核心進行深度的亞專科劃分,成立了顱内動脈狹窄專科、頸動脈疾病等27個專科以及高級卒中中心。學科縱深融合、亞專業細化的組織架構模式,在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第一次真正成為現實。
目前,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這艘“卒中航母”,擁有20個醫療單元,病床660張,在職職工500人。2019年門急診17萬餘人次,藥占比28.01%,平均住院日8.5天,醫院收入9.47億元。
2 學科融合開啟腦血管病救治新時代
2009年6月,本報曾刊發紀實報道《中國介入醫學的“河南模式”》,一度讓“河南模式”叫響全國,“河南模式”的領軍人物就是李天曉教授,學科融合發展是“河南模式”的内容之一。
尤其是對于腦卒中的急危發病,學科融合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内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精準化施治。
在中國,醫院學科多以治療方法進行劃分,常常出現同一種疾病在多個科室進行治療的情況。在患者日常的疾病診療中,這種模式的劣勢并不明顯,但當面對瞬息萬變的腦血管病,尤其是急性腦卒中時就捉襟見肘了。
高超的診療技術創造了多項省内和國内首例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卒中中心副主任朱良付說,以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為例,治療有外科夾閉和介入填塞兩種方式,以往的治療多以患者首診科室或分流科室決定治療方式,少部分情況下以簡單會診讨論的形式決定治療方式,往往難以保障患者手術方案的最優化。
在這種現狀下,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進行了深度的學科融合,打破原腦血管病相關科室界限,以病種為中心進行亞專科設置。單一專科專病專治,多學科會診成為常态,在一個專科内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手術、介入或藥物保守治療的選擇,省略了會診、讨論、轉科等環節,實現了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和治療的合理化。與此同時,以疾病為中心的腦卒中亞專科建設模式,有利于人才隊伍緊跟學科發展的最前沿,将最新的治療理念和方法運用到臨床。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一方面加快腦卒中優勢學科的建設,另一方面盡全力保障診治過程的醫療質量。河南省人民醫院總護士長馮英璞告訴記者,醫院通過檢查、反饋、分析、整改,跟蹤五個步驟,持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嚴格控制次均費用,大力壓低藥占比、進一步規範藥品使用、推進單病種和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從而确保醫療安全。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大力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同時,護理緊跟醫療的步伐,開展與27個亞專科疾病相匹配的專病專護工作模式;實行護理部、總護士長、科護士長、護士長四級管理體系;設立了科研創新、教學培訓、質量安全、健康管理、護理信息、英語培訓、人文護理七個護理管理學組;開展了護理評估、吞咽篩查、重症監護、康複運動、生酮飲食、自然照護等專科護理技術;定期召開卒中專科護士、卒中健康管理師、吞咽障礙、康複技能等特色培訓班。率先在全省探索一套以高年資卒中健康管理師主導的卒中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形成醫護一體,夯實醫療工作質量。
從2011年6月批複組建,到2016年11月正式啟動建設;從2017年探索多學科融合,到2018年整體搬遷至獨立病房樓。短短幾年間,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走過了從藍圖構建,到規模初顯的“新生”。2018年,随着國際頂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Hernesniemi團隊全職加入河南省人民醫院工作,“Juha國際神經外科中心”診療模型在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構建完成,許多以往需奔走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求醫的神經外科疑難重症患者開始回流,其中不乏被權威醫療機構“退診”的高風險病例。這樣的回流,不隻證明了河南省人民醫院比肩國際的神經外科建設成效,還成為區域内神經外科診療水平整體提升的最佳佐證。
3 空地一體構建腦血管病立體救援體系
急性腦血管疾病救治的核心是時間,可以說“時間就是大腦”。河南作為人口過億的大省,盡管目前全省已有10餘家地市級醫院成為具有救治能力的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但針對危重症患者要得到及時救治,大部分縣域内和偏遠地區仍存在一定的難度。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自2016年起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逐漸建立起覆蓋全省的、空地一體化的卒中急救網絡。這其中,就包括地空救援體系建設和網絡息化建設。
空地一體的高效腦血管病立體救援
航空救援作為中遠距離急救最快捷的方式,在急性腦卒中的救治中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尤其是河南省西部多為山地,公路及鐵路運輸不便,急診救援需求更為迫切。河南省人民醫院自2015年開始着手航空救援的調研和籌備,2016年年初步建立航空救援團隊,在河南省18市、108縣的128家醫院設立停機坪,打造了河南省航空救援網絡,至今已累計飛行時長184小時,轉運危急重症37例,其中腦卒中患者17例,航空救援已成為常态化救援模式。
地面救援方面,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于2017年5月21日正式啟用合作研制的亞洲第一台移動卒中單元急救車(MobileStrokeUnit,MSU),同年8月1日執行了第一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急救任務,創造了接診至溶栓7分鐘的紀錄,這一時間較美國平均治療25分鐘,縮短了18分鐘。MSU避免了院内延誤,将治療節點提前至院外,實現了DNT零時間,是颠覆性的巨大變革,具有裡程碑式的重大意義。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的相關探索不僅證實了MSU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也為後續國内其他卒中中心的MSU的采購和使用提供了寶貴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3月5日起,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派遣精英團隊和MSU走進地市,攜手當地醫院開展腦卒中救治科普宣教行動,截至目前,MSU已經先後在新蔡縣、荥陽市、登封市救治腦卒中患者300餘位,20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實現就地溶栓,MSU的宣教足迹遍布47個鄉鎮,為數千名村、鎮級醫生帶去最新的防治理念,上萬名群衆從中受益。
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國首個一站式多模态影像卒中救治平台,在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投入使用,全省急性腦卒中患者可以享受到DPT救治時間從過去的70分鐘左右縮短至15分鐘以内的便捷。
空地一體救援現場
李天曉對筆者說,航空救援、MSU使用、一站式救治平台的使用,讓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利器在手”,而“利器”的指揮棒則是同期建立起的龐大缜密的複合醫療協作網絡。該網絡的載體和架構大緻分為兩層。
首先,是以各醫院腦卒中相關科室人員為載體的全省腦卒中治療網絡,主要通過兩種方法實現。一方面以建設分中心的形式,開展異地查房、遠程會診等工作,截至目前,醫院已建立地級市卒中分中心3個、縣級分中心23個;另一方面是在鄭州周邊建立區域性卒中診療網,主要納入鄭州6區5市1縣及個别近郊縣市,與鄭州市急救中心展開深度合作,建立泛鄭州地區腦卒中急救網絡體系。
其次,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建立的“互聯智慧醫療系統”以及“神州卒中雲”。其通過半開放式網絡結構承載數據交流和資源調配的任務,實現上述各分中心與醫院一系列遠程醫療行為的常态化,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依靠強大的互聯網建立起的互聯智慧醫療系統,擁有了高效性、實時性、低成本和統籌協調等無與倫比的優勢,為一體化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與此同時,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始終是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未來發展中始終遵循的目标。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院景圖片
2019年,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成績突出,申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省部共建項目4項、省部共建青年項目1項,全年累計發表SCI論文49篇、累計影響因子219.88;多位專家主持或參與多個學科專著、指南、規範、共識的編寫工作;全年申報專利項目22項;派出多名骨幹赴美國、瑞士、英國、愛爾蘭等國際一流醫院及院校深造,由他們帶回的高精尖技術,已在腦血管病醫院廣泛推廣和應用。腦血管病醫院還先後通過省科技廳評審驗收建成了“河南省腦血管病國際聯合實驗室”和“河南省腦血管病介入創新工程研發中心”科研平台,牽頭完成了兩個國産化腦血管系列取栓裝置專利的多中心臨床研究,有望在今年上市并投入臨床應用。同時,院内品牌學術會議及影響力持續攀升,蛇牌學院神經外科Juha大師國際班、少林國際神經外科大會和中原腦血管病論壇等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讓“大師班”“少林會議”系列學術品牌成為這裡的學術新名片。
結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正在通過‘輸血 造血 創新’的品牌創建,打通醫療、護理、康複全流程治療和服務環節,助力醫療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李天曉表示,傾力鍛造腦血管病救治的“中原航母”是發展的中長期目标,全院上下将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緻力于推動建立腦卒中救治體系,使我省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降低卒中殘死率;緻力于構建腦科疾病區域醫療中心,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緻力于夯實分級診療平台,實現信息共享服務協同,提升基層醫院救治水平;緻力于建設大數據庫中心及科研平台,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将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建成國内領先、國際一流的腦血管病醫院,為健康中國戰略、健康中原建設貢獻力量。
《河南日報》相關報道
28号
河南日報專刊頻道
(hnrb28hao)
第一時間獲取河南本地生活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