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裡的微量元素雖然含量很少,卻對寶寶的成長發育至關重要。媽媽們都關注微量元素,但是,寶寶真的缺鈣、缺鋅、缺鐵嗎?要怎麼補呢?本期針對衆多的誤解,Parents專家為你還原微量元素的真相。
微量元素,查還是不查? 很多媽媽都有帶寶寶檢查微量元素的經曆,面對小小單子上的數據,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微量元素檢查結果到底意味着什麼?檢查結果不合格該怎麼辦?别急,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都有什麼 人體是由幾十種元素組成的,根據它們在人體中的含量和人體對它們的需要量,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微量元素是指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有鐵、鋅、銅、钴、鉻、碘、氟、釩等。這些元素雖然含量甚少,卻是身體健康所必需的,對寶寶的發育及許多髒器的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檢測結果隻是一個參考 目前國際上對于微量元素的檢驗并沒有一個準确、統一的标準,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隻是一個參考值,判斷寶寶是否有健康問題,還需要根據寶寶的具體症狀。一般而言,缺鐵的寶寶多表現乏力、多動、食欲差、傷口易感染。缺鋅則表現為易出現口腔潰瘍、挑食、生長發育遲緩。睡眠質量差、夜驚、枕秃,則是缺的表現。
特别提醒 不要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缺乏微量元素,就擅自給寶寶服用微量元素保健品,想要防患于未然,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機體可能不吸收,還容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抵抗問題,如鈣和鋅含量過高,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也會降低鋅的吸收率。如果懷疑寶寶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營養不良,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并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适的治療方式。别動不動就在家給寶寶補充各類保健品。
在醫生看來,隻要正常進食,合理搭配膳食,寶寶就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0~3歲的寶寶,按照醫囑補充維生素,按時添加輔食,應該不會缺乏微量元素。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寶寶出現某些微量元素嚴重缺乏、必須藥物補充的情況也不多見。
即使寶寶真的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醫生通常也會建議,先選擇食物補充,這期間媽媽要定時和醫生聯系,把寶寶的症狀表現告訴醫生,由醫生決定寶寶是否需要服用藥物補充。
美國人如何看待微量元素? 在美國,微量元素檢查不是常規檢查項目,但是父母可以要求給孩子檢查。檢查的方式是靜脈抽血,寶寶的年度體檢項目中有鐵元素和鉛的檢查。美國的飲食中奶、肉比例高,所以缺鈣、鋅的情況比較少。保健醫生對鐵比較重視,從嬰兒期開始就有對補鐵的飲食指導。美國的父母也很少給孩子吃補充微量元素的營養品。
鈣:鈣雖然是宏量元素,但在檢測微量元素時,通常會一起檢測。而寶寶是否缺鈣,怎樣預防缺鈣,都是媽媽最關心的問題。
鈣對寶寶發育有什麼幫助 它可以幫助寶寶形成強健的骨骼和牙齒。鈣還會參與神經肌肉的應激過程,可促進神經介質釋放,傳導神經沖動,維持心跳節律、鎮靜。
寶寶缺鈣會怎麼樣 寶寶會出現盜汗、夜驚、囟門晚閉、出牙和換牙延遲、牙釉質發育不良、抗齲齒能力下降。如果體内的鈣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則會進一步發展為厭食、便秘、煩躁不安、肌肉抽搐等症狀。
哪些寶寶容易缺鈣 ●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哺乳期的媽媽應每天補充1200~1500毫克的鈣,有些媽媽沒有及時補充,因而造成母乳中含鈣量低。另外,因為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少,所以,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應每天補充400~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一直持續到2歲左右。
● 多汗和愛動寶寶:鈣質可經由汗液和尿液流失,因此,活動量較大的寶寶和出汗較多的寶寶,需要适量補充鈣質。
● 早産兒、雙胞胎寶寶和低出生體重兒:這些寶寶胃腸道功能不夠健全,對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出現缺鈣的現象,需要适當補充鈣質。
● 長牙和換牙期的寶寶:這個階段寶寶對鈣質的需求量相對較大,需要及時補鈣。
● 生長速度較快的寶寶:這些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鈣的需求量較大,需要及時加以補充。
●愛生病、吃飯少,或反複、長期腹瀉的寶寶:需要适當補鈣,以彌補因攝入不足或大量流失而造成的鈣缺乏。
如何預防寶寶缺鈣 ● 母乳寶寶——媽媽要及時補鈣。母乳中的鈣很容易吸收,母乳喂養其實是寶寶最好的補鈣方法。但是近些年研究證明,有20%~26%的媽媽因為攝入鈣不足,造成母乳中含鈣量低。因此,為了保證母乳喂養效果,媽媽應适當補充鈣劑,多吃含鈣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
●喝配方奶的寶寶——配方奶能滿足寶寶的鈣需求量。一般而言,6個月以前的嬰兒,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鈣,6個月以後的嬰兒,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鈣,而在配方奶裡,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經有600毫克的鈣含量,這已經足夠滿足一個正常嬰兒每日的鈣需求量。
● 輔食寶寶——首選适齡的配方食品。剛添加輔食的寶寶,主要的食物除了奶,還可以吃些強化鈣的嬰兒米粉。這樣從嬰兒米粉和奶中,孩子應該能得到足夠的鈣了。再大一些的寶寶,飲食中除了加入含鈣高的海産品,還不要忘了加入蔬菜和豆制品,這樣孩子在補鈣的同時才能做到營養均衡。
● 補鈣同時要補維生素D。如果寶寶每天不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吃再多的鈣,也沒法被身體吸收,因此補鈣要同時補維生素D。寶寶每天需要攝入400~6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由于我們身體自身不能産生維生素D,所以需要直接從食物中獲取,或通過接受陽光照射,促使身體合成。
這些補鈣方法正确嗎 曬太陽補鈣,正确。曬太陽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不過,曬太陽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和地點。寶寶滿月後,就可以每天帶他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在戶外陽光照射的時間要逐漸延長,開始時每日10~15分鐘,然後逐漸延長到每日2小時左右。曬太陽時,盡可能多暴露寶寶的皮膚。不過,寶寶的皮膚嬌嫩,應避開正午陽光暴曬的時段。在有樹蔭的地方曬太陽也是管用的,但不要在室内隔着玻璃曬太陽。皮膚生産維生素D,主要靠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玻璃會阻擋太陽光中的紫線,所以隔着玻璃曬太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鈣鋅同補,不正确。市面上有賣鈣鋅聯合補充劑的,很多媽媽看到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查顯示又缺鋅又缺鈣,就願意選用這樣的産品。事實是,單純補鈣的産品,補鈣的效果更好。首先,孩子是否需要補充鈣劑,單憑微量元素檢查結果,不能斷定孩子是真的缺鈣了,還需要綜合考慮。其次,盲目跟着廣告跑,忽略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機體能否吸收。就鈣與鋅而言,如果混合一起服用,雖然鋅不會幹擾鈣的吸收,但鈣能降低鋅的吸收,故兩者同用,實際上隻發揮了補鈣的作用,補鋅的功能因遭受抑制,而無法發揮出來。奧妙在于兩者會互争受體,造成了受體配比不合理,因而一種吸收多而另一種吸收少。
骨頭湯補鈣法,不正确。骨頭裡面的鈣決不會輕易溶解出來。有實驗證明,在高壓鍋蒸煮兩個小時之後,骨髓裡的脂肪紛紛浮出水面,但湯裡的鈣仍是微乎其微。寶寶腸胃尚未發育完全,骨頭湯裡的脂肪,對寶寶來說也不那麼容易消化。所以,這種方法不可取。
豆腐、豆漿補鈣,不适合小寶寶。雖然豆腐是植物性食品中鈣含量比較高的,但吸收率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寶寶通過食物補鈣的需求。從鈣含量上來說,豆漿遠遠比不上牛奶。這是因為,大豆鈣含量雖然不算太低,但加10杯水磨成豆漿之後,含量就稀釋得很低了。喝一杯豆漿,不過是吃幾十粒豆子而已,其中的鈣很少。
寶寶每天都曬太陽,還需要補充魚肝油(維生素D)嗎? 孩子曬太陽多的季節,比如夏季,魚肝油就可以少補充一些。曬太陽少的季節,比如冬季,魚肝油可以稍稍多補充一些。
我家寶寶就是不愛喝牛奶,斷了母乳之後,怎麼從食物中給他補鈣呢? 可以給寶寶試一試酸奶、寶寶奶酪,或許他能接受哦。此外,還有很多食物可以補鈣,例如蝦皮、芝麻醬、堅果、小油菜等。
食補資料庫 ● 含鈣豐富的食物:牛奶、酸奶、奶酪、蝦皮、芝麻、小油菜、荠菜、芹菜葉、蘿蔔葉、莴苣葉、杏仁、瓜子、核桃仁、柑橘、馬鈴薯等。
● 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沙丁魚、小蝦、鳕魚、鲱魚、動物肝髒、牛奶、蛋黃等,另外還要多曬太陽。
鐵:鐵是人體細胞内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果缺少鐵,寶寶就會患缺鐵性貧血等各類疾病。因此,補充充足的鐵,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基礎。
鐵對寶寶發育有什麼幫助 鐵元素,是一種電子傳遞金屬,參與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構成。另外,還是構成肌紅蛋白、細胞色素C和多種酶的主要成分。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中的鐵與氧結合的能力很強,并借此将氧輸送至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完成能量代謝。可以說,沒有鐵,我們的身體就無法正常工作。
寶寶缺鐵會怎麼樣 當寶寶體内鐵儲存不足,造成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就可能發生貧血,以出生6個月至3歲的寶寶發病率最高。貧血會使血液帶氧能力降低,對孩子呼吸、消化、循環系統功能,以及體格發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響。長期貧血的寶寶,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個子矮、體力差,智力下降,情緒也不穩定。
哪些寶寶容易缺鐵 ● 4個月後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寶寶4個月後,從母體中得到的鐵會逐漸消耗殆盡,母乳中的鐵雖然容易吸收,但含量較低。
● 媽媽孕期缺鐵性貧血或早産的寶寶:媽媽在孕期鐵的攝入量不夠,或寶寶早産,都會導緻寶寶在出生後身體内鐵儲備不足。
● 生長速度較快的寶寶:寶寶生長發育速度快,對鐵的需要量不斷增多,但未能及時補充含鐵的輔食,可能導緻因缺鐵而貧血。
● 挑食、偏食的寶寶:父母對營養知識了解有限,寶寶膳食中缺少含鐵食物,或寶寶存在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如何預防寶寶缺鐵 ● 母乳寶寶——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寶寶出生時,身體裡有胎兒期從母體中獲得的鐵元素,雖然母乳中的鐵很容易被吸收,但含量卻較低。所以,在4個月前,寶寶其實是一直在消耗身體裡存儲的鐵,4個月以後,這些儲備會逐漸消耗殆盡。因此,我們建議寶寶一定要在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從含鐵的嬰兒米粉開始,以盡快補充鐵。
● 喝配方奶的寶寶——堅持飲用配方奶到1歲:配方奶粉裡通常都添加了能滿足寶寶需求的鐵元素,所以,不需要額外添加鐵劑,但要堅持飲用配方奶到寶寶2歲。
● 輔食寶寶——每日需要鐵總量為12毫克:中國的飲食習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而植物性食物,比如大米、面食、蔬菜等,含鐵量要低于肉類等動物性食物。所以,醫生建議中國寶
寶在添加輔食時,增加含鐵高的肉類食物。剛開始輔食添加時,首選是含鐵的嬰兒米粉。對剛開始吃輔食的寶寶來說,米粉比紅肉、肝等動物性含鐵食物更安全,不容易吸引過敏或消化不良。而且米粉的質地很細膩,容易被寶寶消化。此外,米粉以澱粉為主,能提供寶寶成長需要的能量。選擇額外添加了鐵、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嬰兒米粉,應該是寶寶輔食的第一選擇。
● 補鐵别忘補充維生素C:選擇補鐵食物時,除了考慮鐵含量豐富,吸收率也很重要。在補鐵的同時,給孩子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汁、西藍花等,能夠促進鐵的吸收。在給孩子補鐵時,不要同時食用含大量鈣的食物,否則會影響鐵的吸收。
這些補鐵方法正确嗎 鐵鍋做飯菜補鐵。不正确。使用鐵鍋烹調,可能會增加人體鐵的攝入量,因為用鐵鍋烹調的食品中,鐵的數量确實增多了,這也許是微小鐵屑的脫落和鐵的溶出所緻。但是,使用鐵鍋時鐵的溶出量的控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無法估計每天通過使用鐵鍋烹調增加了多少膳食鐵的攝入量;另一方面,鐵鍋中的鐵,屬于無機鐵,人體吸收率較差,很難用于鐵缺乏和人體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和預防。
菠菜補鐵。不科學。有些媽媽知道,菠菜中含鐵量比較高,就用菠菜給寶寶煮水喝。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雖然菠菜中含鐵量較高,但其所含的鐵很難被小腸吸收,而且菠菜中還含有一種叫草酸的物質,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澱,使鐵不能被人體所利用,從而失去治療貧血的作用。
蛋黃補鐵。不正确。雞蛋雖然含鐵,但其中的卵黃高磷蛋白,會抑制鐵的吸收,所以給寶寶吃蛋黃并不是為了補鐵。那為什麼醫生會建議給寶寶吃蛋黃呢?主要是為了讓寶寶補充蛋白質和必要的脂肪酸,其實過早給寶寶進食蛋黃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因此不建議4~6個月寶寶輔食添加蛋黃。
寶寶缺鐵信号:寶寶的皮膚逐漸蒼白或蒼黃,以嘴唇、口腔黏膜最為明顯。容易感到疲乏無力,容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年齡大的寶寶會訴說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多數寶寶藥物補鐵沒必要:鐵是寶寶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如果攝入不足,早期缺鐵會引起注意力減弱、情緒波動、觀察力落後等,嚴重的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實際上,需要通過藥物來補鐵的寶寶是不多見的。隻要經常吃些含鐵較多的食物:豬肝、肉類、蛋類、豆類、海帶和木耳等,一般是不會缺鐵的。
食補資料庫 ● 含鐵豐富的動物性食物包括:動物肝髒、動物瘦肉、各種魚類等。 其中,含鐵最豐富的當屬動物肝髒了,比如豬肝、雞肝、鵝肝等。
● 植物性食物包括:海帶、紫菜、大棗、芝麻、紅豆、木耳等。
鋅:廣告的力量是強大的,頭發少、個兒不高、偏食、不愛吃飯……每個媽媽都開始懷疑寶寶缺鋅了。寶寶真的缺鋅嗎?醫生告訴你,孩子在正常飲食、沒有疾病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缺鋅。
鋅對寶寶發育有什麼幫助 鋅參與人體内很多酶的代謝,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可維持孩子中樞神經系統代謝,有利于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育,幫助骨骼代謝,對大腦發育、性腺征發育及性成熟的正常進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鋅能幫助孩子維持正常味覺、嗅覺功能,促進孩子食欲,還能促進傷口及皮膚黏膜潰瘍的愈合,防止脫發及皮膚粗糙、上皮角化等。
寶寶缺鋅會怎麼樣 缺鋅時緻使味覺減退、食欲不振,并且容易患反複性口腔炎、口腔潰瘍。寶寶缺鋅,還可能引起厭食、偏食甚至異食癖。除此之外,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力低下、反複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疾病,也可能由于長期缺鋅所緻。
哪些寶寶容易缺鋅 ● 偏食的寶寶:含鋅量較高的食物有牡蛎、瘦肉、動物内髒、堅果等,如果寶寶偏食,不喜歡吃這類食物或吃得很少,每天不能攝入足夠的鋅,久而久之就會導緻鋅元素缺乏症。而缺鋅又會引發食欲下降,造成鋅元素攝入的進一步減少,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 腸胃感染的寶寶:這也是個惡性循環。寶寶患腸胃炎時,胃腸道吸收鋅的能力減弱,伴随腹瀉時大便次數的增多,還會導緻鋅元素流失,而缺鋅又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導緻感染持久不愈和反複發生。
● 多汗的寶寶: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是通過汗液排洩的,鋅元素便是其中之一。有些寶寶愛出汗,大量出汗,導緻鋅流失過多造成缺鋅。因此,夏天往往也是寶寶缺鋅的高發季節。
“缺鋅很常見是誤區”,補鋅≠吃補鋅劑 2歲以下的小寶寶生長迅速,對鋅的需求相對較高,是鋅缺乏的高危人群,往往易被醫生建議“補鋅”,父母聽到這樣的建議,往往會認為:“缺鋅很常見”“我的寶寶需要吃補鋅劑了”。這是父母最大的誤區。醫生建議“補鋅”,不等于診斷寶寶是“缺鋅”,而是提醒你在日常飲食中多注意鋅的攝入。補鋅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是吃瘦肉,比如牛肉、豬肉,隻要适當的多吃一些瘦肉,完全能讓寶寶得到身體所需的鋅,寶寶就不會缺乏啦。
如何預防寶寶缺鋅 ● 母乳寶寶——母乳食時佳補鋅食品:母乳中的鋅含量高,而且吸收率高,母乳喂養,可以防止小寶寶缺鋅。寶寶6個月後,母乳内含鋅量漸漸開始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必須從輔食中獲得一定量的鋅。建議哺乳期的媽媽,在日常食譜中适量吃些含鋅量高的食物。
● 輔食寶寶——不要忽視動物性食物的添加:動物性食物的含鋅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且動物蛋白分解後所産生的氨基酸,能促進鋅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鋅,可與植物酸和纖維素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吸收,吸收率僅為20%。媽媽可能會有疑問,寶寶每次可能也就吃一口肉泥、肝泥,能達到補鋅的效果嗎?當然可以。鋅在寶寶身體裡本來就是微量元素,不需要很多,隻要日常飲食中主食、肉、蔬菜都有了,寶寶的食物均衡全面了,就完全能讓孩子得到足量的營養。
● 讓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貪吃零食。
聽說缺鋅的寶寶有異食癖,我家寶寶喜歡啃指甲,是因為缺鋅嗎? 鋅元素是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參與體内很多種酶的代謝活動,也參與味覺的形成。寶寶缺鋅,會導緻舌頭的味蕾細胞再生發生障礙,味覺減弱,不能辨别味道,是引起異食癖的主要原因。寶寶可能會啃指甲、咬頭發,甚至吃泥土、紙張、舔牆皮等為。異食癖是缺鋅的重要症狀之一,但不能說有異食癖就一定缺鋅。心理因素,例如遭遇家庭變故、父母分離、缺少情感關懷等情況,也可能導緻寶寶患上異食現象。
食補資料庫 ● 富含鋅的食物有,肝髒、瘦肉、貝類、海魚、硬奶酪、粗營養食物、堅果類、蛋和豆類。
碘:碘被稱為“聰明元素”,是寶寶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素,缺碘會導緻寶寶生理功能異常,甚至智力低下,所以,預防缺碘很重要。
碘對寶寶發育有什麼幫助 碘元素是構成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維持機體能量代謝,調控生長發育期寶寶的骨發育、性發育、肌肉發育及身高體重增長。在胎兒至嬰幼兒期,寶寶腦發育也依賴甲狀腺激素,所以,碘元素有“聰明元素”之稱,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
寶寶缺碘會怎麼樣 碘缺乏會引起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導緻基本生命活動受損和體能下降,這個作用是終身的。 輕微的缺碘,會讓寶寶體質較弱、容易感冒、腹瀉煩躁不安、厭食、精細動作完成不好。嚴重的會導緻寶寶發育落後,如體格矮小、性發育晚等。無論是輕度還是重度碘缺乏,都會影響寶寶腦部發育,損害智力發展。
哪些寶寶容易缺碘 ● 一般缺碘是地區性的,在缺碘的地區應該多給寶寶吃些含碘豐富的食物,母乳媽媽也要注意碘的攝入。
● 偏食和過敏體質的寶寶,最容易出現碘缺乏症,挑食的寶寶營養攝入單一,而對海産品過敏的兒童不吃海帶等食物,有可能出現缺碘。
如何預防寶寶缺碘 ● 母乳寶寶——媽媽每天至少攝取200微克碘:從胎兒到生後2歲,是人腦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每日至少需要40~70微克的碘,來合成足夠的甲狀腺激素,以保證正常腦發育。而此時嬰幼兒尚未添加輔食,碘攝入如果僅靠代乳品将遠遠跟不上嬰幼兒的體格生長發育和腦發育需要。最好的補碘途徑是通過母乳喂養的方法,從母體中得到足夠的碘,以保證嬰幼兒生理需要。有資料表明,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尿碘水平高出其他方式喂養的一倍以上。這個時期隻要供給母體足夠的碘,嬰幼兒就不會發生碘缺乏,對哺乳期媽媽每天至少要供給200微克碘,才能保證母嬰兩人的碘需要量,有效地預防碘缺乏對母嬰的危害。
● 吃配方奶的寶寶——選擇含碘元素的奶粉:媽媽在選購嬰幼兒配方食品時,除了比較蛋白質、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外,還應特别注意有沒有添加碘。
●輔食寶寶——多吃海産品:最初添加輔食時,添加了碘的配方食品,如嬰兒米粉,都是給寶寶安全、直接、有效的補碘方式。海産品,如海帶、紫菜、海魚等的含碘量最高,等寶寶大一些了,媽媽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每周都給寶寶安排吃1~2次海産品。媽媽在烹饪食物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使用碘鹽。
寶寶缺碘的信号:缺碘寶寶的最大特點,就是從出生就給人以“老實”的感覺,常常是大人把他放到哪裡,他便老老實實地原地不動,甚幾個小時也不挪動一下地方。有時大人沒有及時給他喂奶、吃飯,他也不會因饑餓而吵鬧不休。發育遲緩,過了應該會擡頭、翻身、爬坐的年齡階段,仍然不能掌握這些大動作技能。
2歲前缺碘造成的智力障礙不可逆:碘缺乏最大的影響就是對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胎兒期到2歲左右,是腦發育最快的時候,2歲以前,碘缺乏會導緻不同程度的腦發育落後,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這種障礙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2歲以後再補碘,也無法逆轉智力受損的情況。
過量攝入碘同樣有危害:人體攝入的碘量,不是越多越好,當機體攝入的碘長期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時,也可以引起甲狀腺腫大,以至于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所以,人體對碘的依賴性就是這樣,少了要得病,多了也不行。而對寶寶來說,甲亢一樣對智力發育有損害。因此,醫生建議,隻要平時的飲食均衡,即可滿足寶寶生長發育對碘的需求,沒有必要刻意添加碘補充劑。
食補資料庫 ● 含碘最高的食物為海産品,如海帶、紫菜、鮮帶魚、蚶幹、蛤幹、幹貝、淡菜、海參、海蜇、龍蝦等。其中,海帶含碘量最高,幹海帶中達到240毫克/千克以上;其次為海貝類及鮮海魚,達到800微克/千克。
鉛:寶寶身體裡的含鉛量越少越好,現在我國對寶寶血鉛的統一标準是,寶寶的血鉛含量要小于或等于0.1微克/毫升。
寶寶血鉛過高的表現和危害 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大點的寶寶總會說肚子痛,小寶寶則表現為厭食及哭鬧,嚴重的還會常伴有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表現為煩躁不安,冷漠、倦怠、懶動、嗜睡、智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低下等。
如何預防寶寶鉛中毒 ● 注意自來水管道的鉛污染。早晨經水龍頭放出的自來水含有鉛等金屬污染物較多,稱為金屬污染水,應待水放出3~5分鐘後再煮開飲用。
● 注意家具的選擇。為了防止長牙期的寶貝啃東西,嬰兒床的所有表面最好有防止龜裂的保護層,床緣的雙邊橫杆,裝上保護套。兒童房和家具一定要注意選擇無鉛的油漆或者塗料,或純木料而沒有塗油漆制作的木床。此外,五顔六色的寶貝玩具也容易含有鉛,一定要經常清洗。
● 可以采用室内空氣淨化措施。如果住房臨近交通主幹道,可以适當進行室内空氣淨化。因為室内空氣中的鉛等重金屬物質一般會與懸浮顆粒物結合。選用質量可靠的空氣淨化器,降低室内的懸浮顆粒物,是減少室内環境中鉛塵的有效途徑。
● 不用彩色器皿。有的媽媽為了增加寶貝進餐的樂趣,會選擇一些色彩豔麗的彩釉餐具,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生寶寶身體裡的含鉛量越少越好,現在我國對寶寶血鉛的統一标準是,寶寶的血鉛含量要小于或等于0.1微克/毫升。産彩釉的黏土和彩釉中就含有不少鉛,這會增加寶貝鉛中毒的幾率。
● 定期檢查房屋裝修。這可以讓媽媽及時發現房屋牆面是否有油漆剝落的現象,當發現油漆脫落時,要特别留意寶貝,不要讓他接觸甚至吃進去脫落的油漆碎渣,并及時請專業人士修補脫落的油漆。
● 媽媽選擇化妝品要注意。很多媽媽使用的化妝品、染發劑中,有些是含鉛的。媽媽在孕前、孕中因使用含鉛口紅、染發劑或其他途徑造成的鉛中毒,會使寶貝産生先天性鉛中毒。寶貝出生後,如果媽媽使用這些物品,也會因為與孩子的親密接觸,如親吻、互摸頭發、衣物接觸等,被寶貝攝入體内,造成體内血鉛超标。
● 提醒特殊行業的父母。許多行業,比如出租車司機、制藥業、印刷業、機械制造業、金屬冶煉業,蓄電池制造業、造船業等均需要大量使用金屬鉛。爸爸媽媽雙方或一方從事這些職業,就要特别留意,回家以後,脫去外衣,先洗澡、洗手,再去抱寶貝,以免增加寶貝接觸鉛的幾率。
● 小心“馬路”上的鉛。城市的大馬路上車水馬龍,鉛的含量很高,父母帶寶貝外出走在大馬路的人行道上時,盡量将寶貝抱起來,而不要放在童車裡,這樣可以把寶貝的體位升高,避免寶貝在1米以下,吸入更多的鉛。待走在遠離交通主幹道時,再将寶貝放入童車内。 如果家裡有臨街的門窗,白天車輛密集時最好關上門窗。
● 特别留意寶貝的指甲。外出回家後尤其是吃飯前一定要給寶貝洗淨手,并且媽媽要特别留意寶貝的指甲,勤給寶貝修剪指甲,因為指甲是特别容易藏匿鉛塵的部位。
為寶寶驅鉛一定要慎重投醫 驅鉛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是富有兒科醫學及臨床經驗的醫生才能夠從事。而且專業門診所用的驅鉛口服物為非藥物,是國家“863計劃”中的一個科研項目的轉産産品。通常,專業門診在驅鉛前,要在考慮就寶寶的身體營養狀況、體内的微量元素、維生素是否平衡及清除自由基後,才确定其是否需要驅鉛以及怎樣驅鉛,爸爸媽媽要帶寶寶去這樣的機構驅鉛。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不少驅鉛門診,它們隻是單純以赢利為目的機構,所采用的驅鉛口服物,根本不具有驅鉛作用,寶寶服後非但沒有驅除體内的鉛,反而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為寶寶選擇驅鉛機構時一定要慎重。
幫助排鉛的食物 ● 高蛋白食物:包括魚類、大豆制品等。蛋白質能與鉛結合,可生成可溶性複合物,能夠促進鉛從尿液中排出。
● 高纖維食物:如蔬菜、筍等,因纖維素可阻礙金屬粒子的吸收。
● 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海帶等,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均有排鉛作用。
● 含鈣高的食物:鉛與鈣在體内的代謝過程相似,服食含鈣高的食物,可防止鉛蓄積。
● 含鐵豐富的食物:補充鐵可減少鉛在人體内蓄積,預防鉛中毒所導緻的貧血。
擴展閱讀:
輔食黑名單:這9種食物,一定不能出現在娃的碗裡!爸媽必須要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