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記者驅車來到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上海市金山區漕泾鎮水庫村的鄉間,阡陌縱橫的小道,河網密布。一方方水塘,在陽光下閃爍,肥美的鲈魚、烏鳢(俗稱黑魚)、羅氏沼蝦自由穿梭。
從守護金山八十萬人民的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區,到如今生态優美網紅休閑鄉村,這裡的人民牢記的囑托,全力推動“兩山”理念實踐落地生根。2020年起,全面創建上海首個“兩山”基地。
圖說:水庫村藕遇公園 金山區供圖(下同)
投資980.5萬元,疏浚24公裡鎮村河道,成立全市首個村級河長制工作站開展河道整治。“十三五”期末,全鎮河網密度達9.46公裡每平方公裡,居全區首位。林地面積1080.11公頃,防護林面積超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9.38%,兩個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一串串數字的背後,見證的是漕泾“南林北水”總體布局的綠水青山生态特色進一步顯現。如今的漕泾,正呈現出一幅“村村換新、處處皆景、景景如畫”的生動圖景。在有“顔值”有“底氣”的同時,漕泾牢牢堅守發展和生态兩條底線,積極整合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水産養殖,做好“水”上文章。
綠水迢迢漁歌隐,生态富民“活水”來。如今,一條關于“生态修複—環境改善—民生富裕”的“兩山”轉化新路徑,正在這裡大步開拓,帶領百姓群衆過上蒸蒸日上的幸福美好生活。
圖說:“金财魚”
一條“金财魚”盤“活”最美休閑鄉村
走進水庫村的上海财宇生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蓄養基地,恒溫的環境裡空氣清新涼爽,清澈見底的魚池裡,成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動。 一旁工人們正在圍攏魚群、挑揀分裝,幾千尾“金财魚”陸續被運上車,準備發往滬上各大酸菜魚館。
五年前,财宇生态企業負責人李永權在水庫村盤下了45畝閑置場地,以高标準打造滬上最大的“生态烏鳢提質蓄養生産基地”。李永權說:“現在上海有1000多家酸菜魚館,品牌店有近70%的酸菜魚館選用的鮮活黑魚都來自我們公司,日出貨量達到3到5萬斤。”
落戶水庫村,其實絕非偶然。
擁有“千年古岡身、百年濟渡橋”的漕泾,自古以來就以打魚煮鹽為生,為鹽商雲集之地。河網密布、水系發達,漕泾鎮又以水庫村最甚,村内水體面積占到村域總面積的4成,擁有41條河道、70多座小島的獨特地理風貌,為特色水産養殖提供了天然便利。
2017年,水庫村成功入選上海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乘此東風,鎮黨委政府希望将水庫村裡一塊閑置了七八年的水産基地,打造成鄉村振興産業興旺的樣闆。
盤活“沉睡”的資産,誰能擔當重任,擁有二十多年養蝦經驗的李永權成為不二人選。而巧的是,李永權那時剛從廣東海大集團考察回來,一眼相中的生态烏鳢蓄養項目,正需要找一大片場地,滬上最大的“生态烏鳢提質蓄養生産基地”就此在水庫村誕生。
“基地主打的是生态提質蓄養,是對傳統養殖進行升級,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别。”實際上,作為日出貨5萬斤的生态養殖基地,财宇生态實際養殖基地隻有50畝。李永權坦言,由于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江浙一帶需要兩年出塘的烏鳢,在廣東的養殖時間卻能縮短一半。因此,李永權果斷決策,放棄自養活魚,改主要從廣東輸入。
同時,基地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申報市科技興農項目,開展《大宗淡水魚土腥味控制與品質提升技術研究與應用》課題研究,通過專利技術投放藻類蓄養,去除烏鳢土腥味。“蓄養五天,一條魚的分量減了一兩,土腥味減少了,每斤價格卻高了一元錢。仔細一盤算,生意穩賺不賠。”李永權說,“科技蓄養,真正實現水産養殖提質增效。我們還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金财魚’。”
為了擴大銷售市場,2020年8月,通過金山區農業農村委牽線搭橋,李永權抱着鍋碗、電磁爐、魚片來到盒馬鮮生總部。鮮美的魚片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企業負責人侯毅當即拍闆:“兩個星期内打通入駐全流程。”搭上阿裡旗下生鮮零售頭部電商的快車,李永權的“金财魚”開始真正走向千家萬戶。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
近幾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活魚運輸不便,财宇生态開發“預制魚片”走俏。鍋内放入料包以及冰鮮魚片,幾分鐘一份鮮美的酸菜魚就可以出鍋。簡單、便捷、美味切中當下消費者的心理。如今已經成為财宇生态的活招牌。随着名氣不斷擴大,财宇生态效益也穩步上升,不斷吸納大量周邊村民就業,年産值達到8000多萬元。
念好“緻富經”,引得活水來。如今的财宇生态不僅成為水庫村支柱型産業,同時還成為周邊休閑遊的網紅打卡地。逛一逛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帶幾份特産“金财魚”成為當下時尚。
為了惠及更多民生,财宇生态還采取了“聯農帶農”機制,水庫村以土地入股,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共建生态烏鳢項目,項目利潤的5%用于水庫村村民分紅。合作社以兩倍的土地流轉費、地上物租賃費、土地入股分紅以及帶動農民就業等形式,形成産業帶動農民增收的緻富模式。僅2021年,财宇生态支付土地流轉費、經營使用租賃費、村裡分紅約26萬元,在給水庫村帶來了租金、股金收入的同時,還帶動了一大批當地農戶在“水”經濟中不斷就業創業……
圖說:申漕養殖基地
一條“鲈魚”背後的生态養殖轉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藍天白雲,綠水環抱,在水庫村上海申漕特種水産開發公司的特色循環水生态養殖基地裡,60畝水體作為活水,循環不斷注入養殖槽當中。水中碧波蕩漾,一尾尾肥美的鲈魚正在逆流而上,争相追逐嬉戲。
2300立方米的流水養殖槽,産量是傳統土池養殖模式的3倍,單位養殖密度是傳統養殖的120倍,在市場銷售價格比傳統養殖高30%左右。在“畝産論英雄”的同時,作為一家鎮屬企業,申漕水産的循環生态養殖,更多是在為發展“生态富民”的綠色循環養殖提前探路。
“我們企業是有着三十多年曆史的蝦苗育種公司,曾經‘申漕’牌羅氏沼蝦苗在長三角地被廣泛認可,2015年企業年産值最高峰達到3000多萬元。”但就在那時,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開始了,因為高能耗的育苗養殖,成為漕泾首批需要調整的項目。
“拳頭産品因整治而關停,企業如果不轉型就可能瀕臨沒落,職工就要下崗分流。說實話我們那時很迷茫,壓力很大。”企業負責人丁福江坦言,“但是,大家心裡清楚,如果漕泾不做好環境整治,即使獲得了暫時的發展,那也不能持續多久,我們必須走好轉型升級這一步路,舍棄了育苗,做起了循環水生态養殖。”
“養殖水質經過三級淨化不斷循環利用,水體内殘餌和代謝物都可以通過集污設備有效收集循環利用,發酵後做成有機肥料。水中通過池塘種植挺水植物、水草和空心菜等來淨化水體,使水質達到最佳狀态。”丁福江表示,在養殖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随時掌握養殖水體的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等數據,根據需要及時調整水體,真正做到養殖廢水零排放。
生态環保的同時,利用流水槽活水養魚,又促進産業提質增效,養殖效益是傳統養殖的4—5倍左右。申漕水産從面臨生存危機,到如今的産值達千萬,正是漕泾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寫照。“前不久,華能電力公司決定和我們合作開展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接下來,我們還要打造一個科普觀光基地,吸引更多遊客。”談及未來發展,丁福江信心滿滿。
圖說:水庫村中心河
生态富民引得“活水”來
鄉村之美,在草木的純真,在泥土的清新,在鄉風的淳樸,一切美得天然又精緻。
鄉村富裕,在青山綠水,在優美環境,在生态養殖,一切欣欣向榮又相得益彰。
如今,随着600畝自然河道有機水産養殖,300畝水草種植的有序展開,水庫村已成功跻身全國淡水養殖“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的生态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相互轉化,讓水庫村找對了發展路子,一項項榮譽的紛至沓來,讓這座坐落在杭州灣畔有着千年曆史的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
通過積極探索,現在水庫村已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态修複—環境改善—民生富裕”的“兩山”轉化路徑,此外還探索形成了諸如:提升生态環境價值的生态環境治理模式、生态富民淨水漁業的科技轉化模式、打造複合生态系統壯大綠水青山新格局的生态價值轉化模式、依托都市現代農業融合打造三個 “農文旅品牌漕泾”的産業轉化模式和深化“四張清單”保障“兩山”轉化惠民成效的機制轉化模式等五個具有金山漕泾特色的“兩山”轉化模式。
2020年推進9個農業項目建設,總投資3125萬元。其中1個國家級一村一品項目、3個市級都市現代農業項目、3個市級生态養殖尾水改造項目、2個區級涉農項目。水庫村積極創建市級生态循環農業示範基地,以水産為主導産業的現代水産産業園初具雛形。“兩山”基地建設不斷保值增值漕泾優良的自然資源資産,打通轉化路徑,讓“生态美、産業綠、生活富”惠及更多百姓。
圖說:漕泾鎮濕地公園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以“兩山”理論把脈定向、指路領航,水庫村發展面貌日新月異。
改革倒逼帶來的“紅利”也已逐步顯現,一個個生态項目落地生根,基礎設施不斷升級、産業結構得到調整優化、鄉村旅遊飛速發展,原本偏僻落後的小鎮已經煥然一新。
着眼未來,“我們将堅定不移踐行生态文明思想,堅持‘兩山’發展理念,以高位推進‘兩山’基地建設為抓手,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推動綠色産業惠民富民。”漕泾鎮黨委書記錢立英表示,“不久後,漕泾郊野公園将正式開園,農旅文融合的多元化鄉村産業将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内生動力,生态優勢将進一步轉化為富民實效。‘兩山’基地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的同時,漕泾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态價值和美學價值将更加彰顯。”
通訊員 熊雪寒 陳建軍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