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勵志是我國古代詩文中一個重要主題,曆史久遠,隹作衆多,我這裡隻介紹詩作兩首。
《漢樂府 . 長歌行》
一、原詩照錄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葵,植物,即冬葵; 晞,音稀,曬幹之意; 德澤,恩惠之意;焜,音昆,焜黃即枯黃;衰,這裡讀音為摧,敗殘之意。華,即花)
二、原詩直譯
長勢繁茂的園中冬葵,
身挂晨露正在等待朝日。
陽春廣泛布施着恩澤,
萬物才能散發耀眼的光輝。
常怕秋天季節的來到,
枝黃花謝枯葉衰頹。
百條江河東入大海,
何時又見西向回歸?
少壯之時如不努力,
老來隻好徒自傷悲。
三、簡要分析
漢樂府,即兩漢時期的一種詩體。樂府本來是秦代政府機關為採集民間歌謠而設置的一種機構,到了漢代,開始把經過文人整理的民歌和文人仿照民歌的創作作品統稱為漢樂府。
這首《長歌行》是漢樂府中最為有名的一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兩千多年來,世代相傳、上下皆曉、婦孺皆知的至理名言。該詩以園葵生長為起興,以萬物興衰和江河東流不再複返做比喻,規勸人們要珍惜大好時光,要趕趁少壯之時努力奮鬥;否則就悔之晚矣。言真意切,入情入理,《長歌行》是否千古傳頌的好詩。
陶淵明《雜詩》(其一)
一、原詩照錄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厲,歲月不待人。
(蒂,這裡是“柢”的假借字,根本之意)
二、原詩直譯
人生如果失掉根本,
必如路上飄浮着的灰塵;
分散着随風轉動,
這己經不是自己之身。
人們生下來就是兄弟,
何必非得骨肉至親?
遇到歡樂事就該作樂,
拿酒邀集好友近鄰。
人的壯年不能再來,
恰如一天不會有兩個早晨。
必須趕趁寶貴的時光自我勉厲,
要知道歲月不會等人。
三、簡要分析
這是陶淵明十二首《雜詩》中的第一首,據王遙先生斷定,此詩作于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年)。
這首詩作的主題和前詩一樣,同樣是規勸人們惜時厲志之作。全詩大意可分三層: 開首四句是說人生如寄,如果丢掉根本,就會如灰塵一樣飄忽而去。中間四句是說人們之間要和睦相處,要親如兄弟,並要及時做自已的歡樂之亊。最後四句寫人要珍惜正當壯年的美好時光,要進行自我勉厲,要努力前行,“盛年不再來,一日不再晨”與前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述兩首詩作讀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生必須惜時厲志,必須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奮鬥,對此,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有清醒認識,我們必繼承、光大、發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