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潇
廣州海珠廣場建于1953年,是廣州傳統中軸線的核心,見證了廣東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也是廣州市民共同的城市記憶。
2019年9月,正值新中國70周年華誕即将來臨,華燈初上,海珠廣場的建築外牆上就“升”起巨幅國旗,整個廣場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各種燈光、視效、音效交相輝映,述說着波瀾壯闊的“中國故事”。
過往市民無不駐足觀賞,拿出手機記錄與分享。此後,海珠廣場重新成為城市新頂流,帶動了周邊人氣與消費,這個老城區的代表性地标煥發了全新活力。這背後,就有着廣州勵豐文化對文化、科技、旅遊創新融合發展的探索和嘗試。
廣州海珠廣場。受訪者供圖
科技實力賦能文化表達
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7年,聚焦街區景區夜間經濟、公共文化服務與文旅商綜合體、沉浸式文旅演藝、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是一家集投資、創意策劃、制作實施、運營管理為一體的全産業鍊平台性企業。
勵豐文化曾參加北京夏季奧運會、廣州亞運會、武漢軍運會、國慶70周年慶典、建黨百年文藝彙演、北京冬奧會等國家級重要活動。
在勵豐文化的基因中,文化和科技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李曲柳曾對外表示,近年來,勵豐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精神内核,用數字科技推動廣東以及國内優質文化資源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打造文旅産業新業态、新場景、新體驗、新消費。
其中,過硬的科技實力為勵豐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和國家體育館等賽場内,衆多視效技術、音效技術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技術的背後就有勵豐文化的身影。
開、閉幕式上,地面上壯觀的LED顯示屏是儀式的重中之重,據勵豐文化集成研發總工程師李志雄介紹,“這次的播控系統采用的是全國産設備,設備性能比2008年的國外播控設備更加先進穩定可靠,為觀衆呈現了最完美的視覺效果”。
而這些活躍在冬奧會上的技術,早已運用在文化旅遊項目之中。勵豐文化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将自身技術優勢與文旅創新項目結合,積極研發觀演環境體驗互動與呈現技術,努力打造全新的文化、旅遊體驗。”
冬奧場館内的 “全景多聲道中控服務系統”技術與LED播控技術,在贛州“水晶之戀”夜遊項目就可以體驗到。勵豐文化通過這些技術的運用,既應對了複雜多變的戶外演出環境,又實現了完美的視聽效果,打造出國内一流的水上娛樂新場景,成為贛州夜間文旅項目的新亮點,提升了城市文化影響力。
深挖文化内涵打造 “引流利器”
8月18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介紹了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整體情況。2012年以來,國内旅遊收入年均增長10.6%左右,2019年總收入達到6.63萬億元,旅遊及相關産業增加值4.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56%左右。這兩年多,盡管遭受疫情的嚴重沖擊,但旅遊業仍有深厚發展潛力。
同時,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是重要的發展趨勢。盧映川介紹:近年來,旅遊的文化内涵不斷豐富,旅遊的文化品質持續在提升,曆史文化類景區由2012年的2064個增加到去年的4111個,增加了将近1倍。
當前,廣東正着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如何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旅項目的創意和表達,助力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遊品牌,是勵豐文化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廣東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被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稱為“粵嶽”,融自然與人文于一體。近年來,羅浮山開發了一系列新業态來作為景區提升項目。勵豐文化作為總策劃、總制作單位,為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打造了《音畫白蓮湖》夢幻水秀,作為羅浮山的主打夜遊項目之一。
《音畫白蓮湖》深入挖掘羅浮山深厚的文化積澱,用高科技手段表現羅浮美景、神話傳說、曆史文化,帶領觀衆感受了解羅浮山的前世今生。
《音畫白蓮湖》夢幻水秀,因絢麗的視聽效果和獨特的文化氣息,2022年推出以來受到大量好評,成為當地旅遊發展的“引流利器”,既吸引了遊客前來,也延長了遊客在景區停留的時間,促進當地形成了全新文旅消費業态。
勵豐文化正在與全國各地合作,探索更多文化、科技和旅遊的融合創新。2022年9月20日,沉浸式大劇《遇見大庸》在張家界完成首場正式公開試演,今年國慶期間将正式對外展演。
在科技元素豐富的沉浸式劇場,遊客一步步“穿越”到張家界古城。随着表演的進行,遊客一會兒泛舟澧水之上,一會兒身處山崖之下,最終矗立在張家界的群山之間,豐富的視角讓觀衆沉浸式欣賞古代“大庸”男兒英勇抗倭、為國捐軀的感人故事。
張家界此次與廣州勵豐文化合作完成的《遇見大庸》,成為了張家界展示文化底蘊的高質量文旅産品和全新城市名片,是張家界成為“中國旅遊演藝之都”的新起點,為湖南文旅創新融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專訪
勵豐文化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李曲柳:
三大創新,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國家《“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不斷鞏固優勢疊加、雙生共赢的良好局面。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李曲柳,請她談一談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推動文旅産業創新融合發展。
羊城晚報·羊城派:對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勵豐文化有怎樣的思考?
李曲柳:勵豐文化深耕文化科技領域25載,參與策劃制作多個國家級大項目和一批城市頭部文旅項目。秉承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的理念,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業态創新,助力文化和旅遊體驗與消費新經濟的發展。
目前勵豐文化在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領域,力圖發掘非遺、在地文化内涵,予以現代化表達。如勵豐文化正将“二十四節氣”等傳統文化内涵通過“技術 藝術”的形式重新演繹,策劃打造一批小而精的農文旅主題公園,來匹配現在微度假、城市休閑等旺盛的市場需求。
羊城晚報·羊城派:勵豐文化近年來不斷在“文化體驗和文化消費新業态”領域進行創新實踐,這方面勵豐有哪些經驗?
李曲柳:在科技驅動、文化引領的背景下,勵豐文化通過三大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業态創新)在街區景區改造提升、N館一院升級及文旅商綜合體、鄉村振興、城市亮化等方面,都擁有衆多創新實踐。
首先是模式創新。中國的旅遊正在從參團觀光模式到深度體驗的文旅消費轉變,我們通過文化主題化、主題場景化,以運營前置的閉環設計思維,用空間創意和業态創新,打通文态、業态、形态到生态的整個服務鍊條,推動文化科技融合賦能文旅産業發展。
二是技術創新。通過近十年的持續投入,勵豐文化在數字創意技術領域,掌握了全息幻影成像技術、虛拟現實VR/AR技術、3D Mapping光雕投影技術、沉浸式環境交互技術等高端技術,培養了一批高端人才。
三是業态創新。勵豐文化提出展演融合的方式,将空間設計的“展”與演藝内容創意、在地文化内涵、遊客生活場景以及全息技術、VR、AR等新技術應用的“演”有效結合,實現時間藝術、空間藝術與交互技術融合的全新解決方案,用文化科技融合創新支撐起大衆的文化旅遊消費體驗。
羊城晚報·羊城派:目前文旅市場有哪些痛點,勵豐文化有怎樣的建議?
李曲柳:目前我們發現在市場端有幾個痛點,比如有些地方有好的資源,但缺乏好項目;有項目,但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性;有清晰商業模式,但很少有企業可以從策劃創意、制作實施,到投融資和運營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
勵豐文化形成“産業策劃、文化創意、空間規劃、業态創新、運營管理”五大領域跨界協同服務的模式,這個模式有效解決了整個項目投融資回報的路徑、各方資本的分工合作、文旅産業孵化等方面的問題。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樊美玲
編輯:樊美玲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