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隻在諷刺躺平式幹部?如果這麼認為,就真的小看這部作品了。除了躺平式幹部,其背後諷刺的東西連中紀委在評論中都不敢直接指出來。
半年未填平的“坑”在何處?小品中郝主任有交代,這個坑在自己區6米,在隔壁區有20cm,這裡交代了一個重要的設定,郝主任是區級道路養護部門的中層幹部。
中國的區有兩種,一種是直轄市的高配區,區領導是廳級幹部,另一種是地級市管轄的區,區領導是縣級幹部。(不考慮區領導在上級有兼職的情況,如市委常委兼區委書記)
郝主任是什麼級别?小品中也有交代,郝主任表示其在正科崗位披荊斬棘了二十餘年。
郝主任在哪個“區”?對大多數縣級區而言,正科屬高級别了,都是進黨組的存在,作為能決定道路填不填的大boss,分管的是業務部門。這時不應該叫郝主任,應該叫郝局長。既然叫郝主任,并且是中層管理人員,其應當是在直轄市的區道路養護部門。
直轄市的區級單位工作的公務員,按照正常的提拔進度,在沒有外界因素影響下,從剛錄入公務員一帆風順的到正科要四到六年。不一帆風順的話那就有的等了,沒有突出表現論資排輩的話,七到十年晉升副科都有可能。
按照較快的速度計算,郝主任21歲進入單位,6年提正科,在正科崗位工作了二十餘年,其目前應該50歲左右。
郝主任是天生躺平者?不是!小品中有一個年輕有幹勁的人物艾倫,小品交代其兩年後從一名小科員成長為180的大科員。從設定看,應屬于剛進入單位的工作人員。看其表現?工作積極,一心考慮趕快把坑填好,工作成效也好,辦了五件實事,是已公布數據兩個人裡面最多的。
表面上看,這是艾倫個人,其實他是郝主任年輕的時候,剛進體制,幹勁十足,充滿了主動做事的意識,對未來充滿希望。結果是幹得也不錯,得到了賞識,很快(到期)得到了提拔。
後面呢?郝主任正科一幹就是二十幾年,郝主任剛提正科就躺平嗎?辦了兩件實事的楊子是郝主任剛晉升正科時的樣子。幹事依然在幹,但随着年齡增長以及外界幹擾因素增加,沒有剛進入體制的動力了。
下一步就是躺平的郝主任了,郝主任如何一步步淪為躺平者?原因之一是郝主任在正科的位置上坐了二十餘年。二十餘年是什麼概念?二十年前非典都沒出現,而去年官方已經半宣布新冠疫情結束了。十八大後,公務員的工資就完全取決于行政級别了,除了常規調薪外,郝主任行政級别沒漲,工資沒漲。二十餘年,會消磨任何一個人的進取心,任何一名沖勁十足的人都會變得消沉,選擇躺平。
這背後諷刺的是官僚體制,受制于名額限制,普通公務員出現了晉升天花闆,這層天花闆又把工資壓的死死的——兩個死死的就導緻絕大多數人選擇躺平,這甚至不是幹多幹少都一樣,幹好幹壞都一樣的問題了,這是人在無力與天鬥後的妥協。
能者上不代表能者都能上,上面的位置是固定的,三個能者搶一個位置,總有兩個能者被淘汰。
郝主任是不是能者?是的。他知道填坑需要協調十幾個部門,業務很熟練;他對東非大峽谷情況信手拈來,說明不僅閱讀廣泛,更記憶力強;他在鏡頭前鏡頭後兩個樣,說明能正确處理輿論事件,智商不低。業務熟練加智商不低,這種人在任何場合都不是默默無聞之人,郝主任前幾次提拔恐怕也因有過人之處。
自己工作都算自己績效的話,通過績效對比,組織部門是可以通過最基本的數據模型識别、選準、用好幹部的。這種私企按件計費的模式在體制内卻難以真正提現。實際中确存在領導“搶奪”下屬工作量的情況,小品中也通過了相當的筆墨來提現。艾倫、楊子和常遠的實事被薅的一幹二淨,郝主任本來沒做啥工作,但向領導彙報的實事卻是部門最多的。就筆者熟悉的領域而言,就存在法院院領導“挂名辦案”的情況,挂的是領導的名,體現的是領導的工作量,但大部分工作都是下屬做的。看起來不科學,泯滅人性的社會現象,确少人反對。因提拔的提名權在領導手裡,下屬不僅不反對挂名辦案,反而搶着被挂名,以獲得領導的賞識。
領導也會反駁“沒有我的牽頭協調,這事能辦下來?”,這就涉及到小品中另一個諷刺點“九龍治水”下的工作分工。郝主任在小品中表示“把坑填好,需要協調十幾個部門”,就填坑而言協調十幾個部門有點誇張,但因坑在兩個轄區的交界處,協調另一轄區的道路養護部門是必須的。協調的本質是責任的分擔,故一個科室主任是難以跨單位協調工作的,郝主任躺平的背後是戴局長的不作為。
小品還有一個諷刺點,體現的不是很直接。常遠在馬局長到任後的第二天就将工作材料彙報上去了,說明馬局長到任後的第一件事是要求下屬将工作形成文字材料後報告。試想,馬局長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如果馬局長沒有實地調研,而是在辦公室看材料,馬局長會得到啥結果?郝主任辦了8件實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位主任是值得信奈的,甚至是可以在下一步提拔重用的。這諷刺的是上級不喜歡實地調研,或者說喜歡在下屬的陪同下實地調研,這種調研能發現啥實質性問題呢?得到的問題恐怕還沒有市長信箱收到的問題多。最關鍵的是上級樂于這種調研方式,這是雙赢的方式——上級調研了,發現了小問題,工作體現了,又沒有和下級撕破皮;下級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大問題沒有被發現,一定程度獲得了“赦免”。皆大歡喜。
發現問題并提出很簡單,難得是解決問題。指望通過問責減少避免躺平式幹部的出現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隻會讓躺平式幹部變異罷了。郝主任如何在問責體制下完全擺脫自身責任?郝主任完全可以找十幾個部門協調,有一個部門提出不同意見,郝主任就可以停下工作,并把責任推給不同意的部門,這就把自己摘的幹幹淨淨。
促進人不停奮鬥恐怕隻有三種方式:物質獎勵,精神刺激加問責。如何将這三點糅合好,才是真正對頂層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