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家庭的煩惱感悟的說說?為什麼有那麼多再婚家庭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相處不和睦、甚至再次離婚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二婚家庭的煩惱感悟的說說?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二婚家庭的煩惱感悟的說說
為什麼有那麼多再婚家庭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相處不和睦、甚至再次離婚呢?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想過,仍然想不明白。昨天看一部電影——《向陽的日子》。
一個叫張向陽的小男孩,在一歲的時候,母親病逝,父親再婚,他跟着奶奶生活。十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他父親張恒遠把他接回自己家。
再婚妻子慧娟不高興地說:當初結婚的時候,你說孩子不跟我們住,跟他奶奶住的。
張恒遠走出房間,在院子裡喊話說:現在我媽去世了,難道你讓我兒子也跟着去死嗎?!
沒有出現他的人,沒有表情,隻聽到他的這句話,應該是對妻子不滿的。
從此,夫妻兩人總是不太對付,妻子總是指桑罵槐地說張恒遠、罵張向陽。
作為父親,張恒遠是合格的,雖然剛開始沒有照顧張向陽,但是在接到家裡後,他用心用愛去融化這個兒子的心。
也就是張恒遠不指責妻子的偏心、不揭穿張向陽的錯誤,用默默地行動,一點點融化着兒子冷漠的心,感化着妻子固執的心,用愛連接了那個家,讓家裡再次充滿歡聲笑語。
然而好景不長,張恒遠為了掙更多錢給家裡蓋新房子,去了外地,最後因事故而死。
也就是在他離開家之後,原本歡樂的家再次因為誤會變得陰雲密布。張向陽離家出走去尋找父親,那是他唯一可以相信和依靠的人,他和後媽以後弟弟妹妹間永遠隔着什麼,無法讓他安心在家。
《正面管教》裡說,每個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都是有需求的,無非就是一種歸屬感。尤其離異單親或者再婚家庭的孩子,他們更需要一份“歸屬感”。
影片裡出現過兩次張向陽在荒野慌亂找尋什麼的幻境,我認為那就是代表着他的不安全感和無所依靠的脆弱内心。
在他奶奶去世,後媽燒奶奶衣服的時候,他搶了不讓燒,把奶奶的衣服披裹在身上,坐在山坡上發呆,他是在感受奶奶最後的氣息和溫暖,那個他十年童年生活裡唯一的依靠。
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再婚很難,很大一個障礙就在孩子身上。
特别有錢的人家可能不會再乎多個孩子,過去特别沒錢的也沒必要在乎孩子多少,但現在大家都處在一個沒有很有錢,但是又有點錢,努力一下可以擁有更多的狀态裡。這時候多一個孩子就會很影響未來生活質量的走向。無論哪種情況下,和睦溫馨的總是少數的。
大城市情況不知道,但在我們這個縣城裡,想再婚,都會提前問問有孩子嗎?男孩女孩?跟父親還是跟母親?這類問題再尋常不過,每次聽到非常反感,感覺孩子不在被他們看作是一個人,而成了一個會對他們生活産生影響的物品。
有一個朋友,離婚帶着男孩,剛開始年輕,有很多人介紹對象,但是每次得知孩子會一直跟着她的時候,就說不行,要是女孩還可以考慮,男孩壓力太大。每當這個時候她就會在心裡鄙視地罵娘(她真不是粗俗的人,相反是一個讀很多書,通情達理的人,但是她實在看不慣這些男人小氣計較的心胸),她心想自己孩子學習優秀、自律、善良,誰指望他們養了,鼠目寸光的人。
不怪朋友生氣,她也知道,這個縣城的現實,收入低,房價高,一套房子就夠一家人受的。但是她不能理解的是,人為什麼不可以先從“情”上來考慮事情,而總是屈服于現實?所以現在她根本不接相親的茬了,自己有能力養活孩子和自己為什麼要去面對一個計較的功利的男人找别扭?自己和孩子現在反而日子越過越有規律,生活蒸蒸日上了。
這是未能再婚的人,孩子的問題,還有已再婚的家庭裡孩子的問題。
夫妻兩人都是再婚,丈夫帶的一個男孩老大,後來再婚又生了一個兒子老二。妻子對老大和老二的區别是明顯的,對老大總是挑剔,一副嫌棄的樣子。其實我覺得這跟《向陽的日子》裡有點像,也并不是妻子完全不能接受孩子,而是做丈夫的對這個妻子不好,兩人的心沒在一塊,所以兩個人就不是一個整體,而是搭夥,就容易産生排外,“既然沒有真情實感,為什麼我要接納你給我帶來的關于這個孩子的一切負擔?”或許這就是那個妻子的感受。影片裡那個妻子接受張向陽是從她發現在危難之時她是那麼在乎自己的丈夫,而丈夫在事後對她深情地注視,使兩個人感受到了彼此的愛,也就是這“愛”讓他們不再計較、排外。
宋丹丹演過兩個電視劇,關于再婚家庭的,就是《家有兒女》、《家的N次方》,再婚家庭裡的矛盾都被包容、愛、理解一一化解,盡管過程艱難,但再婚家庭同樣獲得了幸福歡樂。幸福哪有現成的,不都是經營出來的嘛!
所以說人和人能相遇相知相聚,為何不可以和睦相處,共赢幸福?
可能人們會說這是影視劇,現實裡不可能處理這麼好。而我認為,事在人為,想處理好是完全可以的,隻是大人需要思考、成長,否則無論是不是再婚家庭,不成熟的父母永遠在傷害孩子的心理。
所以啊,唯有“愛”才是克服一切困難和化解一切矛盾的良藥。并不是一個再婚的家庭裡容不下一個孩子,而是這個再婚家庭裡彼此之間沒有發自内心的“愛”存在,不是孩子多餘,而是大人沒有成熟,不懂“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