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作為“鐵飯碗”中的一員,向來是人們眼中旱澇保收的好工作,不僅能夠享受非常高的社會地位,薪資福利待遇也是不錯的,能考上教師編制就會成為家長眼中“有出息”的孩子。
但是教師工作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樣輕松,也有自己的苦楚,所以常常有人用“圍城”來形容教師崗位,城外的熱擠破腦袋往裡進,城裡的人卻總想往外逃,可能有些人能頂住壓力、不忘初心,但也有些人迫于現實的壓力選擇放棄。
教師“高情商”辭職信火了,言辭懇切卻句句紮心,校長看了無話可說 教師編制很難考,一旦考上了很少會有人主動放棄,尤其是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師更是會想辦法堅持到退休,但也會有一些教師出于個人原因選擇離職,說出的理由讓校長想挽留都張不開嘴。
一名在工作崗位堅持了31年的老教師,在臨近退休的時候卻選擇離職,理由是“想按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看着這樣的要求,校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挽留了,想必也是想通透了才離職的。
教師選擇離職的原因大部分都和薪資有關,工作勞累程度高,但工資标準卻很低,年輕時還可以堅持一下,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一名教師在辭職信中言辭懇切地說明了自己的辭職緣由,并且将家庭情況簡單概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不舍和無奈,字字懇切卻說穿了無數教師的心事。
如果說上述的辭職信都是比較委婉的,那麼也有教師給領導算了一筆賬,将自己的收入和各種支出做了一個對比,字數不多卻怼得校長沒話說。
如果上班的話月薪5000,但需要找人帶娃,再加上各種日常開銷,總的算下來也是不剩什麼了,如果不上班的話,收入雖然低但不用請保姆,最後也是所剩無幾,但是既然工作和不工作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又何必讓自己幹着勞心費力的工作呢?離職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很多教師嘴上說着嫌棄,迫于無奈選擇離職,但是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領導的栽培以及學生的認可都是很難讓人割舍的。
下面這名教師在辭職報告中就陳述了自己多年來的成績,一看就知道是個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所以雖然有不舍卻沒有遺憾,校長看後都要哭了,這樣的好老師離職太可惜。
學校教育人才的流失,不隻是教師個人問題,根源還是出在内部制度上 教師“高情商”辭職信表面看隻不過是個人的選擇問題,但學校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離職的背後有很多現實原因,将這些原因分析透徹才能減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就業是雙向選擇,一旦工作崗位無法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自然就會選擇離職,教師崗位亦是如此,如果工作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下降,教師就會另謀出路的,畢竟光有理想是不夠的,還需要去面對現實生活
在筆者看來,教師選擇離職主因在個人,但根源卻出在内部制度上,不斷擴大的職責範圍讓老師疲于應對,很多不屬于教師工作範疇的内容都被安排到了老師的頭上,但工資卻不見漲,這樣的情況就會滋生不平衡感。
另外學校内部也會存在一些“人情關系網”,沒有背景的老師會遇到不公平的待遇,職稱評定、晉升名額被占等問題很普遍,這就消磨了不少一線教師的工作熱情和信心,如此一來有了好出路自然就不願多留。
所以不要總怪教師不知足,想要真正留住教育人才,學校也應該多為老師考慮,努力提升工作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讓教師有盼頭才能有動力堅持下去。
教師任重而道遠,想走穩這條路不僅需要有能力,還要有情懷和信念感 教師不隻是一份工作,更是身負重任,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因此這條路必然不好走,想要穩穩地走下去,就需要從能力和情懷上下手去自我調節。
教師編制雖然穩定,但随着制度的轉變,“淘汰”機制也會變得更加健全,這就意味着教師不能“躺平”,擁有優秀的教學能力是基礎,想要往上走就更要想辦法提升教學能力,尋找到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畢竟成績是最有說服力的。
當然教師還需要有情懷和信念感,和那些高薪行業相比,教師屬于勞心費力掙得少的工作,但是既然選擇踏上三尺講台,就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不要有太多的攀比心和功利想法,以免自找煩惱。
【筆者寄語】教師選擇離職也有自己的原因,學校想要留住優秀的教育人才,就要多站在教師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完善學校制度,當然這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給予教師足夠的理解與認可。
話題:你覺得怎樣更能夠提升教師工作的幸福感?歡迎留言分享與讨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