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情感
/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
更新时间:2025-02-12 08:46:17

  《萬箭穿心》是2012年底上映的一部家庭劇情片,原著刊載于《北京文學》2007年第5期,因受到好評而被多家刊物轉載,并榮獲2009年第十三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

  2012年,該小說被吳楠改編成劇本,由王競導演,金雞影後實力派演員顔丙燕擔任女主角。這部投入成本僅僅400萬的低成本影片上映後,被譽為“2012年華語片佳作”,豆瓣評分高達8.6分。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1)

  遺憾的是,就是這樣一部高演技、高水準的現實主義作品在上映後票房十分尴尬,僅為265萬,甚至不及一些流量爛片的零頭。但無論是看過的觀衆還是學界,都一緻給予了這部影片高度評價。社會學家李銀河更是盛贊此片為“《雷雨》之後最好的悲劇”。

  這部拍攝成本僅400萬元的低成本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廣大觀衆的共鳴,不僅是因為影片中對“中國式”婚姻困局的生動還原,更因為其中對男女心理的深度洞察和剖析。

  在這部影片中,女主人公李寶莉是一個極具争議性質的女性形象。她出身底層,本性不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踏實肯幹、認真生活的典型。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女人,性格潑辣霸道,在婚姻中處處要強,淩駕于丈夫之上,對待孩子不懂教育,面對婆婆缺乏氣度,最終導緻丈夫的背叛和死亡。

  為了贖罪,她代替丈夫的角色,當牛做馬,十多年來倚靠自己的雙手撐起一個家庭,卻依然不被理解,最後落得衆叛親離,連親生兒子都要将她掃地出門。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個女人的悲劇一生?

  王競的這部影片通過李寶莉波瀾起伏又千瘡百孔的一生,揭示了女性在時代變革下的精神困境,同樣也為現實家庭生活中,夫妻的相處之道提供了深刻的借鑒意義。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2)

  中年女人的“油膩”,從“心軟嘴賤”開始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武漢,女主人公李寶莉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女人,姿容姣好,但是文化程度不高,自幼生于市井,因此在性格上精明世故、潑辣直爽。

  李寶莉年輕的時候,自恃頗有幾分姿色,追求者衆多,看不上那些沒有文化、言語粗俗的市井分子,挑來揀去,轉而選擇了出身鄉下,但是念過高中的半個知識分子馬學武。她的理由是,馬學武聰明、學曆高,以後和他生出來的孩子也不會笨。

  李寶莉果然沒有看錯馬學武,結婚幾年時間,丈夫就從工廠的基層做到了廠辦主任的位置,還從單位分到了一間新房。兒子有了,房子有了,丈夫還有體面的工作,一個家庭多年的奮鬥苦盡甘來,但是李寶莉的真實婚姻生活,遠沒有看上去美滿。

  電影開頭呈現的是二人在搬家前夜的場景。李寶莉躺在床上向丈夫求歡,百般主動,等來的卻是丈夫一句不鹹不淡的敷衍,隻得作罷。

  短短幾秒鐘的鏡頭,影片真正的故事還沒開始,導演就用女性在兩性關系上的主動去暗示,李寶莉的馬學武之間,是一段颠覆傳統的夫妻關系。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3)

  果不其然,在第二天的搬家場景中,寶莉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就初見端倪。從聯系搬家師傅到護送家具,再到指揮新家的布置,寶莉帶着女主人的氣勢,全程掌控大局。她先是為搬家隊伍漲價而罵罵咧咧,其又為工人們踩髒地闆而呵斥争執,聲震屋瓦。

  縱觀全程,丈夫馬學武習慣性地拉扯着兒子跟随妻子身後。作為一個有一定社會身份的男人,馬學武對寶莉的粗言粗語面露不悅,卻無可奈何。為了緩和工人們的情緒,馬學武挨個給他們遞煙,又讓兒子下樓買飲料招待。可話音剛落,風風火火的寶莉就沖到了跟前:

  “馬學武,我出錢,他們做事,天經地義,剛才在那邊,坐地漲價你不吭聲,現在你跑出來發煙,你自己看看,他們幹的什麼活,煙不要錢?汽水不要錢?你當是在廠裡搞招待啊?真是賤!”

  在衆多搬運工人的嘲笑聲中,馬學武低頭不語,灰頭土臉。作為一個廠辦主任,馬學武也算上是那個年代小有社會地位的”精英分子”,這種頭面注定了他要裡子,更要面子,但是文化程度低的寶莉不能理解這種做派,非要在外人面前将丈夫扒個“一絲不挂”。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4)

  我們不難猜測,寶莉和馬學武之間并非一段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年輕的時候,馬學武迷戀寶莉的活潑和美麗,而寶莉崇拜馬學武的聰明和才幹。然而,在生活的磨蝕和經濟的壓力下,寶莉的活潑進一步發展成蠻不講理的飛揚跋扈,掏幹了馬學武作為男人的自尊。

  雖說寶莉本質意義上是一個為家庭無私付出,“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但是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種低情商的“心軟嘴賤”最為傷人,隻會讓離得最親近的人體無完膚。

  影片中提到,寶莉一家喬遷新居後,婆婆前來投奔。馬學武解釋說,自己是家裡的獨子,贍養母親是義務。寶莉卻因為房子不大而嘟嘟囔囔,直接給老人甩了臉色,還當場把馬學武叫進了裡屋。

  老人為此鬧了一出“離家出走”,這才堅定了兒子要留下老娘的心,而寶莉就此落了個裡外不是人的角色。影片中,看到寶莉鞍前馬後地為婆婆做飯,鋪床疊被,觀衆大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寶莉在本質上其實隻是抱怨丈夫不和她商量,但卻以過激的方式對抗,轉而站在了婆婆的敵對面,甚至成了兒子眼中冷漠的母親。這種人到中年的“油膩”感,注定了寶莉和家人之間的疏離。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5)

  不對等婚姻的壓抑,讓一切背叛早有“預謀” 生活中,寶莉的強悍潑辣讓這個家庭長久以來處于一種低壓氛圍。馬學武作為一個性格軟糯的文化人,平常和妻子之間的溝通也多是雞同鴨講。久而久之,這種壓抑的氛圍在夫妻之間形成了一種“零溝通”、“冷暴力”的婚姻惡性循環,誰也沒有試圖為對方做出改變。

  一直到馬學武提出離婚,寶莉仍然感到錯愕。到頭來,她仍然以一個受害者的目光在審視自己。在影片中,寶莉得知丈夫要和自己離婚,曾對閨蜜萬小景哭訴道:

  “我家裡條件是不好,菜場賣菜人的姑娘,可憑我的長相追我的人也不少,這你知道。我選他個鄉下人,是他的福氣,他憑什麼不好好對我,還要我好好對他。”

  由此可見,這段婚姻,在兩人的結合之初就是不對等的。在寶莉的認知裡,她和丈夫的結合,是一種“下嫁”。但是作為局外人的閨蜜卻将問題的本質看得很透徹,她告訴寶莉:

  ”就是因為你這麼想,所以你總是抓不住他。一家人了,你還總是鄉下人鄉下人挂在嘴裡頭,傷人哪。”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6)

  無論是在這段夫妻關系還是兩個家庭之間,寶莉自始至終在心理上有一種“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的優越感,盡管她也隻是城市社會底層的一份子。除此之外,寶莉的優越感還來自對“市井生存法則”的強烈認同。

  寶莉文化程度不高,從小就幫着父母在市井賣菜謀生,習慣了以功利處世觀争取社會資源,是“市井文化”熏陶下的精明世俗分子;馬學武出身教師家庭,飽受教育,骨子裡講求各種規則和人情體面,這就注定了寶莉瞧不上他。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本質上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但是寶莉的錯處就在于——嫁了一個自己婚前就看不上的男人。國外著名的婚戀專家約翰·格雷曾經說:

  “女人一旦愛上男人,就覺得有必要幫助男人成長和成熟,讓男人變得更加完美,于是搖身一變成了改變達人,可男人對這種做法是抗拒和反感的,他們需要的是被女人認可和接納。”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7)

  婚姻當中,男女最常犯的錯誤都是試圖改造對方。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你在婚前就不能接受一個人的缺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和他結婚。因為自古以來,婚姻隻會讓一個人不斷把更為粗糙、拙劣的一面展現給另一半。

  因此,影片中馬學武和單位女同事“偷情”事實上是壓抑婚姻生活中的一種必然。飯桌上,當他面對着溫柔細膩的女同事,滿嘴流油地吹噓着自己對國家發展的遠大見解時,臉上那自豪滿足的神情是從未在家庭中出現過的。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使人變渺小的感情可恥,使人變孩子的感情可貴。”在馬學武心目中,李寶莉這般自以為是的“愛”,也許就是可恥的。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8)

  三觀不合的“堅守”,是萬劫不複的深淵 中國人一直以來崇尚穩定,認為穩定是高于一切的,甚至高于幸福。因此,舊時女性在婚姻中就有了一種”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的傳統觀念,并以這種“至死不渝”的忠貞為傲。李寶莉雖然表面潑辣,但内心深處又是這樣一個信奉傳統婚姻理念的人。

  因此,哪怕她親眼看見丈夫和情人出雙入對,隔牆聽見他們巫山雲雨,她腦海裡從未想過離婚。可是,委曲求全,忍氣吞聲就不是那個斤斤計較、睚眦必報的李寶莉了!于是,她在内心的掙紮過後親自報警檢舉了丈夫“嫖娼”。回家後又上演了一出“不計前嫌”的溫情戲碼,讓丈夫回歸家庭。

  婚姻到了需要彼此“耍手段”的這一步,其實已經搖搖欲墜,可李寶莉還是拎不清自己的婚姻哪裡出了錯。她費盡心機,以丈夫“身敗名裂”為代價挽回婚姻過後,仍舊在婚姻中居高臨下,不分場合地諷刺丈夫的過失;她在生活上嘲笑丈夫無用,又在生理上數落其無能。直到丈夫不堪重負,跳江自殺,她才萬箭穿心。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9)

  其實說到底,寶莉和馬學武,是成長背景不同,性格相反,三觀差異又極大的兩個人。這種原則性的不同,注定了兩個人難以相互溝通、彼此理解,堅守這段婚姻的結果,不過是擴大對彼此的傷害罷了。

  生活中,寶莉這般強勢、厲害的女人,也許更适合影片中那個追求她的建建。建建雖然是不學無術的混混,身在社會底層,但是他身上有着許多和寶莉相似的特質。他們同樣出身市井,經受過命運“捶打”的人,能夠惺惺相惜。他們認同精明、市儈的處事原則,但在本質上又比誰都純粹、善良,幾乎就是“嘴賤心軟”的一路貨色。

  打個比喻,婚姻中夫妻雙方之間的控制,就像兩個齒輪,隻有以均勻的力道相互咬合,才能讓婚姻的鍊條正常運轉。如果齒輪的一方失去了咬合力,這樁婚姻也必然難以維系。

  也許,建建才是和李寶莉勢均力敵的那個齒輪。遺憾的是,内心傳統的寶莉固守錯誤的婚姻理念,間接斷送了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10)

  影片中,李寶莉看着丈夫最後留下的遺書,其中有對母親的愧疚,對兒子的歉意,唯獨沒有為自己留下隻言片語。這種至死無話的極端憤恨與厭惡讓寶莉不寒而栗。

  為了贖罪,為了争取兒子最後的認同,寶莉決心要用雙手撐起這個家,哪怕在别人看來,她的這些經曆是“萬箭穿心”,她也偏要活出個光芒萬丈!

  在丈夫死後,她像個男人一樣在碼頭幹起了最苦最累的“扁擔”,隻為了盡可能在物質上供養兒子和婆婆。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的她,活生生從一個風韻猶存的中年女性變成了一個面容黢黑,讓扁擔和生活壓彎了腰的滄桑婦人。

  待到兒子考上大學,未來可期,她等來的卻是孩子要與他斷絕關系的無情;而享受着她十來年的照拂和伺候的婆婆,也要幫着孫子将她掃地出門。隻是這一次,寶莉不再抗争,而是從容地選擇了成全。

  女人到中年的魔咒(萬箭穿心中年女人的油膩)(11)

  老舍先生說:“悲劇就是和命運抗争而争不過”,這句話在影片《萬箭穿心》中得到了印證。好在影片的結尾,編導給故事安上了一個光明的尾巴。寶莉挑着行李來到了樓下,建建搖下車窗在等她。熄火的面包車被寶莉踹了一腳,又打着了。在我看來,這便是整部壓抑的影片中最讓人期待的幸福瞬間。

  最後,不管是萬箭穿心還是光芒萬丈,願你都能等到一個願意為你搖下車窗的建建。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更多影視評論,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号@曉讀夜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