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餓》這部電影是我的一位胖胖的好友介紹,她說,隻有胖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心酸曆程。懷着忐忑的心情,我點開的影片:
該影片主要講述胖女孩阿娟,30歲,體重105公斤,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因為碩大的體型招來異樣眼光與種種不便。于是,她參加了母親為她報名的減重機構,踏上了減肥之路。因緣際會之下,邂逅陽光快遞員小吳,并在小吳的鼓勵下更加努力改變自己。
然而減肥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過激的節食與運動并沒有得到成效,阿娟的努力也并沒有被母親看在眼裡。生理心理的雙重壓力讓她漸漸對生活失去熱情,于是她決定聽從減肥機構推薦做了胃繞道手術。術後的她并未成功減重反而失去得更多,但也漸漸找回自己。
與以往正面的減肥成功的影片,如《醜女大翻身》、《瘦身男女》等不同,這部影片走的是反雞湯類型。其實看完心裡有些壓抑,雖然相比起,我們會更樂意見到圓滿的結局,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結尾更能直擊人心。它能更直接折射出社會中這些群體的弱勢,以及被群衆用有色眼鏡看待的痛苦。
如果你胖過,如果你減肥過,那麼你更能體會影片中胖女孩的減肥的心酸曆程。
做自己還是做更好的自己 影片中,有這麼一段話發人深省:
減重機構的老師:你們都曾經聽過,内在美比較重要。當然,我也承認,内在美的确非常重要,但在這麼忙碌社會裡面,你們有誰有資格去要求别人,多花時間去挖掘,去探索你的内在美呢?你以為你是誰呀?
當你走進水果店的時候,你會故意挑一個外表受傷,長相特别奇特的水果嗎?
學員陳媽媽:會呀,我可以叫老闆算便宜一點。
減重機構老師:那麼,你也希望别人選你,是因為你比較便宜嗎?
雖然作為影片中的無良減重機構,但是卻道出了社會的現狀。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裡,沒有誰會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你的内在,大多數都是以貌取人的。就如同我們常說的:“始于顔值,忠于人品”一樣,都是要以好看作為前提,然後才會發現你的内在美。
阿娟就如同大部分肥胖人群的縮影一樣,她善良,溫暖,熱愛烹饪。她從未做錯什麼,但從不曾被人溫柔對待。去超市被嫌、看電影被嫌、公交車上讓座被嫌、幫小朋友撿球反被戲弄、就連自己最親愛的媽媽都嫌她胖,要她減肥。
張泉靈說:“減肥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江疏影說:“努力改變,隻為遇見更好的自己”;坊間曾流傳:“連自己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怎麼控制自己的人生?”更為直擊人心。
面對社會的異樣眼光,面對大家認為的不完美,在固守與改變之間兩難,既然無法改變世人的眼光,那就隻好改變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改變世界很難,不如改變自己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對肥胖人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成見,認為他們有能力去改變自己而不去努力。無法改變他人的偏見,隻好改變自己。就像影片中小吳說的:“改變世界真的太難了,不如改變自己比較快一點。”
多少人受夠了社會的異樣眼光,因為種種原因,隻好改變自己。影片中阿娟為了得到母親的肯定,為了能夠瘦下來更好地與小吳匹配,為了更美好好的自己而拼命節食與過激的運動。
但是當節食與運動都不見成效,又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時,就會劍走偏鋒選擇走“捷徑”——減重手術。事實證明,減肥之路沒有捷徑可以走,輕易踏足,隻會讓自己失去更多,就像影片的阿娟,她失去了一個廚師賴以生存的味覺。
如果世界上的事,通過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話,那麼就不會存在失敗者。就以介紹我影片的朋友為例:她其實為減肥真的付出很大,天天去健身房鍛煉,夥食是早餐一個蘋果,午餐減肥餐,晚餐還是一個水果。出去和我們聚會時就看着我們吃,我們看着都難受。但即便如此,體重依舊不下,她漸漸放棄了。
在街上我們遇到的任何一個肥胖的人,說不定人家都是在背後默默努力付出過。在這部分群體裡,也真的有改變過自己的行動。但并不是努力了,就能夠變得完美,有時候,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完美的開始。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不完美的開始 當努力了一切之後,當結果并未如願之後,當看着依舊胖胖的自己之後,不如抛開一切不愉快的想法,接受那個本就不完美的自己。
在影片的最後,阿娟在胃内與向往更美好的自己“打了一架”,她發洩着不滿,埋怨命運的不公,為什麼努力之後依舊不完美?為什麼付出之後得不到回報?
當她頹廢地坐在路邊時,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大快朵頤地吃着東西的時候,她漸漸釋懷了。成人的世界,總在乎他人的看法,被他人操控,被他人喧嚷的事情所誘惑,完全活在他人的世界裡。當退一大步,以童心看世界的話,一切都簡單得多。
王小波曾經說過:“我時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來思問題,很多煩惱的問題就變得易解。”小男孩之所以那麼幸福地吃東西,是因為他從來不曾介意他人的眼光,雖然成人對孩童總寬容得多。隻要我們願意,也可以不在乎他人看法,活出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在《戰争與和平》中寫道:“每個人都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别喜歡它的芬芳”
盧思浩在《願有人陪你颠沛流離》一書寫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完美的開始”。人生在世,沒有必要去為了迎合别人而去改變自己。生活是自己的,讓自己感覺快樂才是首要職責。隻有真正接受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才能慢慢完善自我。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社會,人人都在追求瘦,沒有最瘦,隻有更瘦。因此,一些肥胖人群就顯得突兀,并不是他們的錯,不應該作為理由去對他人偏見。我想說,假設回到了以胖為美的唐朝,處境是否會轉換?當然,沒有假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