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電影《報仇》上映,還是初中生的李碧華,迷戀上了張徹導演的電影,将自己僅有的一點零花錢,都用在了買電影票上,姜大衛和狄龍都是她的偶像。
在電影《報仇》中,狄龍和姜大衛是對好兄弟,戲班子裡的名角,狄龍出場,就是登台上演京劇《界牌關》。這場戲講述的是羅通父子奉命征伐蘇寶同,到達界牌關時,兩軍交戰,對方使出了車輪戰術,羅通雖然本領高強,卻也寡不敵衆,被敵将王伯超一槍挑破肚腹,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投降,盤腸繼續對戰,将王伯超斃于槍下,可他自己也傷重身亡。
所以,這出戲也叫《盤腸大戰》。
在看電影《報仇》之前,李碧華根本就不懂京劇,也是因為這部電影,她就迷戀上了京劇,狄龍和姜大衛在電影中深厚的情誼,讓李碧華獲得了靈感,她用自己的方式,讓關小樓複活,成為她小說中的主角名字,這部作品就是後來的小說《霸王别姬》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跟其他小說不同,《霸王别姬》是先有電視劇本,然後才有小說。
1979年,李碧華完成了《霸王别姬》的劇本初稿,1981年,香港導演羅啟銳将劇本拍成了兩集電視劇,最開始時,劇中程蝶衣一角,就是希望由張國榮出演,他本人也非常願意,但就在開拍前一晚,張國榮的經理人(譚國基)給攔了下來,因為題材敏感,有損張國榮的偶像形象,所以,堅決不允許張國榮出演,這次的錯過确實可惜,但十一年後,張國榮還是接下了這屬于他的角色。
小說當中的段小樓,就是源于電影《報仇》中的關小樓,程蝶衣的名字,是源于羅啟銳導演的好友,著名詞人作家陳蝶衣。
電影與小說的區别,最有代表的就是結局。
小說當中的程蝶衣和段小樓,都沒有死,十年浩蕩,程蝶衣苟且偷生,得到了平反,接受了組織安排,在一家京劇團擔任藝術顧問,娶了一位在賣茶葉的女人為妻,他與段小樓在香港重逢,此時的段小樓落魄潦倒,靠領取津貼幫人看房子為生。
幾十年的師兄弟,多少恩怨情仇都成了一聲歎息,兩人在浴室裡泡了個澡,赤身相見,曾經的暧昧,情欲,隻剩下疲憊,蒼老。
他們倆都老了,程蝶衣沒有拔劍自刎,隻是做了一場夢,在夢裡當了虞姬,了卻了自己的心意,然後,夢醒之後,他繼續活下去;段小樓更加殘忍,他從頭到尾都明白程蝶衣的心意,但就是當作不知,看着他被痛苦折磨,看着他與菊仙吃醋争鬥,霸王也好,虞姬也好,都是假的,到最後,隻有菊仙成全了自己。
電影的結局,大部分人都知道,程蝶衣與段小樓十年後再聚,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将他從夢裡拉來出來,但即使他已經醒了,也要将這個夢繼續下去,拔劍自刎,成為自己的虞姬,這樣的結局将整部電影都升華了,也讓程蝶衣這一角色,更加完美,為戲而生,為戲而死,真正的做到了從一而終。
所以,我一直覺得小說《霸王别姬》。太世俗,格局也小,當然,這也是李碧華的一貫的風格,女人會為情而死,男人隻會苟且偷生,得過且過。
不過,我不能理解的是,張徹導演的電影,基本上都是男人與男人之間,赴湯蹈火,肝膽相照的情誼,女人隻是推動劇情的道具,而李碧華卻被打動,隻覺得好浪漫,或許她從電影中察覺到了戲假情真的基情,結合狄龍和姜大衛當時的關系,很難不讓人腦洞大開。
當時的狄龍和姜大衛,是邵氏最紅的雙子星,兩人一見如故,同吃同住,合作了二十多部電影,狄不離姜、姜不離狄,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都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兄弟,即使是後期二人不再同台,也從未說過對方一句壞話;狄龍憑電影《英雄本色》,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姜大衛還特意前去道賀,據說兩人還在後台抱頭痛哭,将對方的手按在自己的心口。
我也浮想聯翩了。
報仇,貫穿全劇情 電影中狄龍飾演戲班名角關玉樓,因為妻子花正芬浪蕩風流,跟國術館長封開山有染,關玉樓得知後,就将封開山教訓了一頓,就此封開山懷恨在心。
為了除掉關玉樓,聯合了副官高鴻圖、戲院經理聞蘭亭、富商金志全,謀劃了暗殺關玉樓的機會。關玉樓雖然骁勇,卻也不敵多人暗算,滿身是傷,雙眼被刺,慘死茶樓。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關玉樓戲裡戲外,都是一個結局,遭受算計,孤立無援,即使已經渾身是傷,也要鬥争到底,跟《界牌關》中的羅通一樣。
随着關玉樓的下場,姜大衛飾演他的兄弟關小樓,正式登場。
在得知大哥被害的消息後,關小樓連夜從外地趕回來,先是從大嫂花正芬那裡了解情況,知道了害死大哥的罪魁禍首,都是有權有勢的大人物,但關小樓一心要為大哥報仇,絲毫不顧及對方的身份,在女友花正芳的幫助下,手刃仇人,為大哥報仇,但他自己也因傷勢過重,命喪黃泉,死前口中都喃喃:大哥,這是多麼感人的兄弟情。
即使劇中有多場,關小樓與女友花正芳的親熱戲,但就是不如關玉樓與關小樓之間的情誼,雖然關小樓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過,他跟大哥關玉樓的感情,但導演通過關小樓剛出場時,一身黑衣,手裡拎着一個小皮箱,打開放着一個相片匣子,正是關玉樓與關小樓的合照。
從這裡可以看出,關小樓非常在乎大哥關玉樓,他們倆的合照都是随身攜帶。
在為大哥報仇之後,又回憶到師兄弟一起練功,關小樓翻跟頭沒有站穩,差點摔倒,關玉樓感覺将他扶起來,兩人相視一笑。
依舊隻字未提,僅僅一個片段,就讓觀衆感受到了這對師兄弟,肯定是相互扶持照顧,兄友弟恭,感情深厚。
感情戲,拍過了就是濫情,說得不好聽,就是灑狗血,拍不到位,就顯得很單薄,沒有說服力,如何能做到恰到好處,就點到為止,就要看導演的功力,以及演員的演技了。
姜大衛非常完美地完成了任務,又給了觀衆很大的想象空間,也難怪李碧華能腦補出一本小說了,姜大衛也憑着精湛的演技,獲得了亞洲影展最佳男演員,成為了第一位亞洲影帝。
(當時金像獎還沒有成立)
借鑒與模仿 血腥與暴力、情義與浪漫,強烈的感官體驗,是張徹導演的電影的一貫風格,而這種獨特的風格也影響了很多導演,其中吳宇森與徐克最為代表,兄弟情是電影不變的主題,英雄主義思想,柔和了以暴制暴的負面情緒。
英雄為了遭受屈辱,摯友慘遭迫害,有冤無處訴,隻能用暴力的方式,來反抗世間的不公,士為知己者死,電影《英雄本色》中,被一槍爆頭的小馬哥,在第二部中槍而死的宋子傑,充滿了悲情與悲壯的色彩。
暴力厮殺,死傷滿地,血肉模糊,帶來的不僅僅隻是視覺刺激,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洩。
電影《報仇》上映後兩年左右,日本經典電影《修羅雪姬》上映,雖然電影是改編自漫畫,但在一些場景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而2003年的《殺死比爾》,已經不是借鑒了,這完全就是翻拍,這一點,不需要質疑,因為昆汀·塔倫蒂諾自己都承認了,他本人就是張徹影迷,張徹導演過世後,他一直有打算要重拍電影《獨臂刀》。
妻子紅杏出牆,丈夫慘遭謀害,丈夫的兄弟為兄報仇,最終手刃了仇人,這樣的故事情節,并不少見,最出名的就是名著《水浒傳》中,武松為兄報仇。
但,張徹導演并沒有在電影情節上着力刻畫,而是将重點放在打戲與情感上,視覺上的沖擊力,情感上的共鳴。電影《報仇》在故事情節上,雖然不算新穎,但故事交代的很完整,前因後果,人物形象性格,非常鮮明,特别是關玉樓與關小樓之間的兄弟情。
如果不是狄龍與姜大衛的默契合作,李碧華未必能寫出《霸王别姬》的初稿,觀衆也未必會在觀影多年後,依然念念不忘。
#影視雜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