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一向對竹子有特殊的情感,認為它是高潔、脫俗的精神象征。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對它的褒揚就不少,北宋大文人蘇東坡甚至寫過:“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不過,對于我們吃貨來說,竹子的嫩芽——筍,更令人心向往之。
吃貨的标杆,作家、美食家梁實秋,就在《雅舍談吃》中和蘇東坡進行了隔空對話:“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
想要餐餐有筍,小編就有必要把這款來自品牌“徽麓”的黃山特産筍尖筍幹推薦給你了。
圖片源于網絡
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不直接吃鮮筍?
鮮筍在每年的冬季、春季,隻有很短一段時間才有,而且很難保鮮,常常一夜之間就變老變柴。
而筍幹,就是鮮筍用别樣的方式“凍齡”,保留住自己的鮮、甜、嫩。
那冬筍和春筍哪個更好吃呢?
這個問題自古沒有定論,不同的人偏愛不同的口感,春筍味美爽口,都說“嘗鮮無不道春筍”。
但從營養成分的含量來看:冬筍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所以鮮味更足;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更高,所以甜味更強;不溶性膳食纖維較少,所以口感更嫩。
難怪冬筍能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這次帶來的筍幹,也正是黃山毛竹冬筍制作而成的。
在風景秀麗的黃山,竹筍的生長幾乎不需要人為幹預。這裡雨水充沛、雲霧缭繞、森林覆蓋率高,加上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為竹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這裡産的毛竹冬筍“色鮮、質嫩、肉厚而醇”,被譽為“黃山山珍”,油焖、紅燒、煲湯均是一絕。
筍幹,就是為了将冬筍的“鮮、甜、嫩”留存住,即使過了冬季也依舊能品嘗到這般美味。
冬筍生于地下,筍尖尚未露出土面,有經驗的筍農瞅準地裡稍微隆起的裂縫,才有可能挖到冬筍。
大家可以看上圖,筍幹尖尖頭的部位,筍節非常細密,這就說明是在冬筍還沒有長開、長老,還非常鮮嫩的時候,就被采挖了。
采挖回來後,斬去老根、手工一層層剝去筍殼、鍋煮去除澀味、清水冷卻浸洗、炭火烘焙、陽光照曬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筍幹。
隻取筍尖作為原料,這是整個筍中口感最為脆、嫩、鮮、爽的部分啊!是難得的筍尖筍幹。
但乍一看,這款筍幹有些黃有些醜,不及雪白的筍幹好看,這正是不硫熏、不漂白、原原本本筍幹的樣子,聞之還有淡淡的清香~
“徽麓”始終認為食物應該遵循本色本味,味道比賣相更重要。土生土長的黃山人都笑稱:“長得醜的筍尖,才有家的味道。”
表面會有一層淡淡的白粉,這是筍箾。是烘幹過程,筍自身含有的堿性物質脫水析出形成的,并不是發黴,不影響食用。
而且,隻有制筍過程沒有添加物,才能形成筍箾喲。
泡發好後的筍幹,吸足了水分膨脹開來,筍肉變得瑩潤飽滿。
色淡金黃、片寬節短、筍節細密,用手輕輕一捏就進了筍肉裡,肉厚而彈嫩,品質果然好!
經過脫水曬幹制成的筍幹,鮮味都被封鎖,香味更濃厚,口感比鮮筍更多了一份嚼勁。
也正因脫水,它更能充分吸收醬汁,燒菜入味的能力也比鮮筍要強得多。
不論是拿它涼拌,還是煲雞湯、做紅燒肉,都超級好吃!
筍幹泡發&烹饪建議
泡發建議:
1. 将清水沒過筍幹,浸泡約20小時,中途建議換水2~3次(夏天氣溫較高,可以适當增加換水次數)。一般來說,第二天晚餐要用筍尖,頭天晚上泡上就剛好。
2. 再用小火煮1~2小時,或用高壓鍋悶20分鐘左右,即可烹饪食用。
泡發好的筍幹,呈現出鮮筍原本的色澤,厚實飽滿的筍肉,通體泛着淡淡的黃白色,它的那股子彈韌勁兒,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煮的過程還能進一步去除筍的澀味,處理好後,就隻會剩下筍的清香和鮮、嫩、甜的口感。
筍幹燒肉
黃山當地有一道有名的徽菜——黃山筍幹燒肉,小編就用這個黃山筍尖筍幹試着燒了一盤,果然是一絕!
筍幹的鮮,吸收了五花肉的油膩,又将油脂的香氣完全激發出來。再加入老抽、冰糖、桂皮、八角一起小火慢炖2小時,香氣飄滿了整間屋子。
燒好的筍幹,裹滿了濃郁的醬汁,相比鮮筍更加入味,口感是咯吱咯吱的、帶着嚼勁,鹹香中又有鮮甜,真是比肉還香~
一口筍一口肉一口大米飯,香得人根本停不下來啊,要吃三碗飯才過瘾!
筍幹雞湯
鮮筍适合做腌笃鮮,而筍幹則更适合煲老母雞湯、老鴨湯、排骨湯等。
小編就做了一鍋雞湯,筍幹獨有的植物香氣,真是和任何肉類搭配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煲好的雞湯鮮而不膩、清香暖人~
其中的筍幹,吸滿了金黃鮮亮的雞湯,筍肉也變得油潤柔和起來,“呲溜”一下入口,滑、嫩、彈、韌,唇齒間蕩漾着一種難以言喻的鮮美。
再将這鮮而不膩、清甜香醇的筍幹雞湯,淋到米飯上,一碗香氣逼人的雞湯飯也讓人飄飄然如遺世登仙了~
素炒筍幹
筍自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以,吃起來有和肉菜類似的鮮味。就算隻是和素菜一起炒或是涼拌,吃起來也不會覺得清淡無味。
對于需要控制熱量的人或者素食者來說,簡直太棒了!比如直接和大蒜苗或是辣椒一起清炒,爽脆、鮮美又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