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這幾天,小小魚的課後時間,被拼音給占了。
要他認出這些字,遠比讀出這些字的拼音要容易很多。
但他還是很認真地一遍又一遍讀着。
我們也在經曆了上個周末的焦躁後,開始能平靜地陪他慢慢學了。
先說說上周末的焦躁的來源。
周五的時候帶回來兩份拼音練習表。
滿滿的兩頁,我們以為周末要全部讀熟。
因為班級群裡很多孩子已經能直呼,甚至不要拼讀。
但是小小魚呢?
幾乎是零起點,除了課本上的聲母韻母外,這些音節幾乎全不會。
出于對他學習能力和态度的自信,我說周末一起全部搞定。
但周六因為事情耽誤了一天,到了周日。
上午是媽媽跟他複習課本上的。
下午我帶他學練習紙上面的。
結果進度很慢很慢。
一個音節要想很久,第一次過了,過幾次又忘了。
b跟p常常分不清。
教着教着就來了脾氣,滿滿的焦躁。
而他也學的很累。
完全不是學數學和漢字時的樣子。
哪怕學一首古詩,也比這開心好幾倍啊。
到了晚上,終于完成了一頁。
但是第二頁無論如何也沒有時間做了。
因為第二天要上學,必須保證休息時間。
何況他也學得很疲倦了。
這一天,幾乎花了近4個小時學習拼音。
臨睡前,我一句話的語氣重了點。
他就哇哇大哭。
看來情緒已經瀕臨崩潰。
我又何嘗不是滿滿的焦慮和失落感呢。
等孩子睡後。
我獨自喝了一杯茶,細想了這件事。
發現自己真的有點太着急。
對小小魚來說,拼音是陌生的。
他需要時間來學,去熟悉它們的發音,去記憶這些發音,然後去掌握它們。
我把這些感受分享給朋友們。
有人說上小學前沒有學,就會遇到這個問題。
其實在小小魚讀幼兒園的時候。
就有很多媽媽問我,要不要給孩子報認字班、拼音班?
我那時是毫不猶豫地說“不建議”。
有媽媽說那些過來人都說現在不學,到時跟不上,會更累。
所以她還是決定給孩子報。
如今我這副模樣,還真像這些過來人說的樣子。
如今你們再問我,“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來學寫字、認字和拼音算術”?
我還是想說“不建議”,就算是累點,但還是不後悔。
畢竟,這隻是小小魚遇到的一道小坎。
他正在一點點邁過,雖然會有點累,要花更多的時間。
但這不是事兒。
但如果真的要去學的話,建議“不要弄錯方向,别太急!”。
因為跟學會這些知識相比,我覺得有很多東西更重要。
在讀小學前就要準備好。
2
首先說說閱讀習慣。
假如要等着上了小學再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顯得很難。
因為小學的學習雖然說沒有了書面作業,每天三點多放學。
但孩子要花很多時間把課堂的知識鞏固。
還會參加一些興趣班。
最主要的是,在校園内,閱讀的氛圍不如幼兒園。
幼兒園的老師會帶孩子讀繪本,講故事。
但是很多小學的語文老師,兼任班主任,根本沒有時間給孩子講故事。
有的孩子在課堂上看課外書,老師又當堂沒收。
記得小小魚剛開學時,老師說要建立讀書角。
我也跟班上送了50本書,加上孩子們自己帶的書,應該會有100多本,但是上次我去教室,才發現隻有零零散散幾本。
大部分被老師收到了辦公室裡。
因為這些書讓一些孩子課堂分神。
所以要指望在校園裡培養閱讀習慣的幾率很小。
除非真的能遇到那些特殊的老師,進特别好的學校。
小小魚因為在讀小學前就養成了閱讀習慣。
所以每天回家玩耍之餘,就會捧着書讀一陣。
這樣能保證每天的一個閱讀量。
所以在上小學前,一定要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不管是幾歲,都要盡早開始。
每天找一個合适的時間,找幾本孩子喜歡的書籍,給孩子念故事,一起共讀。
堅持一兩個月,孩子就會形成習慣。
然後再繼續保持,到了6歲的時候,就能開始獨立閱讀了。
3
我發現孩子進小學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練習“靜坐”和“靜站”。
這個我覺得很好。
在小小魚讀幼兒園前,我們就在家裡做過這類練習。
那時是遊戲形式的,鼓勵他坐在小椅子上,能堅持多久,然後有獎勵。
這樣的練習能幫孩子更好地适應課堂教學,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
家裡有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在家練習一下。
讓孩子雙手放平,靜坐在椅子上。
讓孩子“坐得住”,才能聽得進。
有些父母會悄悄抱怨,說老師不教知識,天天搞這些訓練有什麼用。
還覺得會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如果讓孩子在課堂上随意跑動,那課堂教學是無法保證的。
所以在教孩子知識和技能前,先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幼兒園教育反對知識灌輸,而注重習慣培養的緣故。
不要覺得這是随随便便的口号。
其實這是根據孩子的心身發展來設定的。
在孩子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去灌輸知識是痛苦的開始。
他們隻會想着法子逃避上學,甚至會為此裝病。
所以父母要對孩子有全面的了解。
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适應?
他的行為習慣會不會有問題?
這些都是在上小學前要考慮的。
隻有充分地準備了。
孩子才能更快地适應小學的生活。
4
那在讀小學前,培養好了孩子的行為習慣,真的就不要學知識嗎?
當然不是。
隻是這種學習應該是符合孩子實際能力的,是孩子興趣使然。
在2-6歲,這五年時間裡。
孩子的各個敏感期會依次出現。
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是蓬勃發展的。
從最初研究自己的身體到觀察家裡的物品,再到去觀察四周的世界。
他們的學習是貫穿于整個童年的。
在學前階段,我覺得父母有時間陪伴孩子的話,就沒必要特意把孩子送進早教或者培訓機構。
因為父母本身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遊戲中帶入一些學習概念,或者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了。
除非自己真的對此一無所知,那就要加強父母自己的學習了。
去試着多讀點兒童心理學的書籍。
多跟其他有經驗的父母交流經驗。
學習理論的時候,再觀察自己的孩子,學以緻用。
在過去的6年時間裡,小小魚學會了五六百個漢字(有很多是他自己學的,我真正教他的應該隻有兩三百),父母啟了蒙,他們會自己學。
哪怕看動畫片都會學到“星光熠熠”,他們也許不懂熠熠兩個字,但是星光兩個字又鞏固了。
另外就是唐詩熟讀和背誦了大概50多篇,基本能理解詩中的意思。
我也喜歡跟他講詩歌,有時自己一個人喝酒,興緻來了,就跟他講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還有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而數學他啟蒙得更早,在兩歲多的時候,開始一起讀數學繪本。
所以對數字、圖形這些他一直很敏感,如今對數學也興趣很高。
那時候聽我用計算器數數,個十百千萬……
他就覺得很有趣,纏着我問這是為什麼,怎麼數?
然後也有一些好的數學學習工具,比如邏輯狗。
還有數學遊戲書,也能讓他們在遊戲中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培養這類思維。
為什麼拼音沒有教呢?
因為拼音本身是比較枯燥的,這也是很多孩子抗拒的緣故。
當然我也想着留到小學來學。
因為想讓孩子對小學的學習,特别是頭一年,能重視起來。
前幾天小小魚的班主任針對班上孩子學拼音的情況做了一個說明。
在上小學前學會了的孩子,課堂上學習的興緻不高,也許是覺得自己會了,就沒有認真聽。
另外就是幼兒園或者校外培訓老師的教法跟現在班上的教法不一樣。
有的孩子之前拼讀的錯誤已經變成了習慣,如今一下子也改不了,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改。
這也是我不建議在上小學前進行這些知識學習的緣故之一。
因為同樣的知識,比如1 1=2,不同的老師教法不一樣。
同樣的加減法,老師教法也不一樣。
部分速成班,速效班,往往隻求速度,教會了孩子皮毛,讓孩子誤以為掌握了全部,反而錯失了深入學習的機會。
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會了,就會不自覺地抗拒,把耳朵閉了起來。
那有媽媽會問,孩子跟不上怎麼辦?
那就花時間來補。
像我這樣,做好了帶孩子補拼音的心理準備。
所以也不需要再焦慮了。
有媽媽會說,能送到培訓班或者托管班去補嗎?
當然,在小學一年級階段,能自己在家補最好,因為能根據老師的教學建議,看着班上孩子們的進度補。
這樣方向不會錯,還能自己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更了解。
否則隻會越補越糟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