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調”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裡裝。這不,很多人臉上長痘痘了怪它,脫發怪它,月經不調還怪它……
但你真的了解内分泌失調嗎?出現哪些症狀需要挂内分泌代謝科?本期《名醫大講堂》請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内分泌代謝科主任、一級專家、博士生導師 童南偉教授,他在内分泌疾病領域工作了近30年,對糖尿病、肥胖症、甲狀腺等内分泌疾病有豐富的治療經驗。與其他醫生的嚴肅、刻闆印象不同的是,童教授總是用幽默诙諧的語言,把枯燥的講座變成“醫學脫口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童教授的科普。
一
内分泌是什麼?
雖然我們天天把内分泌失調挂在嘴邊,但你真的了解它嗎?簡單地說,内分泌失調就是——
我們體内的激素又調皮了。
△(據童南偉教授介紹,經典的人體内分泌系統包括了甲狀腺、胰腺、腎上腺、卵巢、睾丸、垂體等器官,廣義的内分泌系統定義包括所有能夠分泌激素的組織器官如肝髒、皮膚、胃腸道和脂肪、肌肉等,因為它們都可以分泌激素。)
激素作為身體裡傳話的“信使”,告訴我們的細胞與器官“該做什麼”以及“不該做什麼”。
正常情況下各種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果某種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少,這就造成了内分泌失調。
大部分代謝疾病都是激素異常引起的。
二
内分泌失調,全身都遭殃!
常常睡不好,食欲突然大增或下降、不斷冒痘痘、月經紊亂、經常因為一點兒小事兒就生氣,這些都很可能是内分泌失調的表現。
如果内分泌出現失調,以上幾種都是比較輕的懲罰方式,長期不重視,還會導緻許多重大疾病。
1、甲狀腺結節-每5人就有1人中招
在我們的喉結稍下方,大概一兩橫指左右,就是甲狀腺的位置。
(甲狀腺宛如一隻粉色蝴蝶伏在氣管前方)
甲狀腺有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我們每天吃進去的糖、脂肪、蛋白都需要它來代謝。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甲狀腺功能不足,嬰兒可能會出現智力低下。
據中華醫學會内分泌學分會進行的《社區居民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高達18.6%,意味着約每5個人中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隐憂。
現在體檢中很多都有手檢這一項,但是如果是微小結節的話是檢查不出來的。很多甲狀腺癌在早期沒有症狀,甚至中期都沒有症狀,等到淋巴結腫大了以後才去醫院就比較晚了。
所以建議有條件的,尤其是醫師用手扪診有甲狀腺結節、有甲狀腺疾病、有頸部照射史、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等人群應該去做高頻彩超檢測(比一般的彩超分辨率高)。
2、糖尿病-少吃多餐是誤區
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調的一種疾病,是由于胰島功能降低引起的。
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認識:少吃多餐,有助于降糖。但童南偉教授并不贊同。他表示,有研究表明,在攝入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把食物分成多頓吃,頓數越多,越容易導緻發胖。
“這可能是由于多頓吃會讓腸道消化菌一直處于活躍狀态,提高了營養吸收率所導緻的,”童教授認為,三餐定時定量,可以降低肥胖的風險,而肥胖正是高血壓、腦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也是糖尿病血糖不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的标準血糖指數是多少呢?“現在糖尿病的病人一般都會自己在家采指尖血,用于監測血糖。我的團隊為此做了個研究,用手指血跟靜脈血做對比,發現多數情況下,手指血的血糖相對比靜脈血要低一點點。正常人的空腹指尖血,血糖很難高過5.3mmol/L。如果你的指尖血的血糖已經高過了5.5,去抽靜脈血可能就高過6了,肯定是不正常的。”童南偉教授說。
3、肥胖-腹部肥胖更可怕
據童教授介紹,肥胖的人大多有代謝異常綜合征,那種中年發福型肥胖(腹型肥胖)最應該引起警惕。
一般的肥胖隻是皮下脂肪多了點而已,但是腹型肥胖卻是由内髒脂肪堆積過多造成的(儲存在腹腔内,圍繞在很多内髒器官周圍的脂肪,比如肝髒、胰腺和腸等),這種脂肪增多與糖尿病等代謝異常綜合征有關,甚至引起腫瘤。
腹型肥胖的危害極大,因此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腹部肥胖的危害極大,比如:
√ 大量内髒脂肪可能會把胃往上頂,從而引發胃灼熱;
√ 會擠壓肺的擴張空間引起呼吸困難;
√ 分泌各種物質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4、骨質疏松-一不小心就送你“嘎嘣脆”
骨質疏松也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與缺乏運動、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以及各種内分泌代謝有關,多見于絕經後的女性和65歲以上的男性。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骨質疏松就像糠了的蘿蔔,雖然外觀是完好的,但蘿蔔心卻因為儲存時間過久變成了海綿狀。
人的骨量在20多歲的時候會達到峰值,普通人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鈣、蛋白質、維生素D來預防骨質疏松。這些營養成分可以通過喝牛奶,吃豆制品、深海魚、蔬菜,曬太陽等方式獲得。
誤區:朋友圈流傳的啥子骨頭湯補鈣那些說法,都是謠言。骨頭湯裡面主要就是水、脂肪、嘌呤等,對補鈣沒得啥子用處,還不如多吃兩坨肉。
其次,喝牛奶補鈣也不會造成結石。絕大部分的人都缺鈣,補充進去就會被身體吸收掉。即使出現鈣補多了的情況,也會通過代謝排出體外,不會在體内引起結石。
5、脂肪肝-可逆轉也可變癌
肝髒,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如果代謝出問題,就會導緻脂肪堆積在肝細胞裡,形成脂肪肝。
據《中國脂肪肝治療指南(科普版)》顯示,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達到12.5%~35.4%,已經超過乙肝,排在肝病首位。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是肝癌的後備軍,從“脂肪肝”到“肝癌”(雖然機會極少!)隻需四步。
想要逆轉脂肪肝也很簡單,關鍵在于——越早發現,越早幹預,可逆的概率也就越大。
(特别是輕度脂肪肝)
對于輕度的脂肪肝,最好的方法是——控制飲食和鍛煉,再加上一條,限酒。
對于中、重度脂肪肝,除了以上方法外,還需要去正規醫院治療,接受藥物幹預。
6、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風
最近體檢,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出現尿酸超标的情況?如果有,那就得引起重視。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嚴重時可引起痛風。
(尿酸沉積在哪裡,哪裡就會痛。)
痛過的人更願意稱之為“痛瘋”,因為,實在是太痛了……
從就診情況來看,知道哪些食物不能吃還是反複發作,多數屬于發作間歇沒有規律地使用尿酸控制藥物。
想要減少痛風複發,減少尿酸對關節、腎髒的損害,那大家還必須得好好聽内分泌科醫生的指導。
三、4招管好失調的内分泌
1、少吃多動
控制體重前,我們應該判斷自己超不超胖。據童南偉教授介紹,操作簡單、結果較準确的有這三種方法:
(1)BMI指數。如果我們的BIM指數在22.5左右浮動,就說明體重是标準的。[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²)。]
(2)把自己身高公分的後兩位數,轉化為公斤,如果超過了就屬于肥胖。(比如一個170的人,如果他的體重超過70公斤,就屬于肥胖。)
(3)量腰圍。男性腰圍 ≥ 85 厘米,女性腰圍 ≥ 80 厘米,即為腹部肥胖。
(ps,最簡單的方法:請看四川電視台公共頻道童教授的專題!)
少吃多動,這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減肥法則。平時我們可以多吃可溶性的食物纖維幫助排出内髒脂肪,比如木耳。
2、别熬夜了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在報複性熬夜。熬夜一時爽,但卻不是最佳選擇,身體健康才是生活的本錢。
臨睡前1至2小時沖個熱水澡,睡前把燈關掉,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等都有利于入睡。
3、飲食健康
均衡營養,身體才會健康:
建議每日攝鹽量不超過6g/人;烹調用油量不超過30g/人;每日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每天300ml牛奶,多吃魚、蛋、瘦肉,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4、緩解壓力
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焦慮。但我們意識到這種情緒時,不妨通過以下方式稍作緩解:
當時間很緊時,可以有意識地做三次完整的深呼吸。
當時間較充裕時,我們可以散步、刷兩集劇、跟朋友聊聊天等,都是緩解壓力的好辦法。
#互動#
關于内分泌代謝
大家還有哪些疑問呢?
小康妹兒在評論區等你噢~
看今天的成都商報
收藏健康知識
文/編輯:離離
圖片來源:123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