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當前,手機可以解決健康上的某些場景,比如呼吸監測、心跳監測等等,但相比醫療級的設備來說,還達不到專業的效果。”vivo通信研究院院長秦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6G時代,随着社會的進步,生産效率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品質也在不斷提高,手機功能必然會增加,為人們提供數字化服務的終端種類也會越來越多。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長秦飛接受采訪。受訪方供圖
業内認為,6G在5G的基礎上,将從服務于人、人與物進一步拓展到支撐智能體的高效互聯,将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成為聯接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拟數字世界的紐帶,将持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生産方式的轉型升級。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6G發展。今年1月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網絡技術儲備,加大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标準化工作。
6G何時到來?到底有何優勢?6G如何賦能新技術?近日,vivo通信研究院發布《6G服務、能力與使能技術》白皮書,分享其在6G領域研究上取得的最新進展。同時,還首次對外系統公開6G原型機的實驗情況。
實際上,早在去年9月,在MT-2030(6G)推進組6G研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就透露,工信部已經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指導産業界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國内外企業廣泛參與,紮實推進6G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對此,秦飛表示,對于6G技術,目前行業還處在凝聚共識、做大蛋糕的階段,6G做為未來物理與數字融合世界的基礎網絡與信息底座,将提供超強通信,融合計算以及基礎信息服務。
白皮書顯示,6G超強通信、基礎信息和融合計算三大基礎服務将衍生出豐富多彩的各類服務用例,比如沉浸式XR、全息呈現、自動駕駛、無線感知、元宇宙等等,它們分别關聯着一項或多項基礎服務。
為指導6G技術選型和系統設計以實現這些服務,白皮書将6G能力劃分為性能和效率兩類指标。通過對6G各項服務能力指标的定義描述和參數說明,可以看出,相比5G,6G服務的多樣性和6G系統的可擴展性十分突出。
以超強通信為例,eMBB 2.0、URLLC 2.0、mMTC 2.0三個子場景分别對應5G三大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性能提升與服務升級。除此之外,6G将提供基于超強通信、基礎信息和融合計算服務的能力邊界範圍内的更多柔性場景。
應用場景的落地與升級,離不開關鍵技術的推動。韓夏在上述研讨會上表示,将深入開展6G潛在關鍵技術研究。充分發揮推進組平台作用,聚焦6G關鍵核心技術,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對此,白皮書認為,在使能技術方面,6G在性能上的提升和服務上的擴展對使能技術提出了新的需求。從整體功能框架上看,功能層除了通信功能需要增強外,還需引入感知功能、數據功能和計算功能等新網絡功能;在資源集上,除了各類型資源的增加,還需要支持資源的動态管理和調度以滿足系統柔性的需求。
具體來看,白皮書中介紹了移動算網融合、通信感知一體化、智能内生系統、數據面、極低功耗通信、MIMO演進、RIS技術、新波形等8項使能技術。
此外,vivo通信研究院通信預研組總監姜大潔還展示介紹了通信感知一體化的呼吸監測、通信感知一體化的目标測距測速、基于反向散射的極低功耗通信和AI通信四項技術的原型機。
據了解,通信感知一體化,是6G系統提供基礎信息服務的重要使能技術,典型的感知用例分為粗粒度感知和細粒度感知兩類。此次公開的兩個通感一體化原型機分别展示了粗粒度感知中的目标測距測速以及細粒度感知中的呼吸監測。
“以支持目标測距測速的原型樣機為例,這是一個基于收發天線隔離的自發自收系統,展示的功能是室内目标的實時測距和測速。該原型樣機的發射功率和天線數目增加後,可以支持更遠距離的目标測距測速,例如支持室外的無人機或車輛的測距、測速和測角,賦能未來的智慧交通和無人機監測等場景。”姜大潔介紹。
通信感知一體化-目标測距測速原型樣機。受訪方供圖
同時,6G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韓夏在此前指出,要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道路,強化全球6G推進組織、各類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标準。
對此,秦飛表示,将繼續細化6G場景用例和技術指标,深入開展6G潛在技術研究和試驗驗證,為全球統一的6G技術标準制定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