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幼儀,許多人并不知是何許人也,但如果說起“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首詩的作者,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名鼎鼎的浪漫詩人徐志摩,張幼儀正是他的原配夫人。 提到徐志摩,就不得不提到另兩個女人—她們分别是康橋戀人林徽因、北平名媛陸小曼。
林徽因
林徽因被稱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她不僅美貌出衆,其才華亦令人驚豔,曾參與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由于林徽因受到中西結合的教育,使得她身上有着特有的古典美,又有新時代的落落大方,難怪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都會對她一見傾心。最終,林徽因選擇的卻是建築大師梁思成,讓他寵愛了一生,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傳奇。
陸小曼
對于徐志摩而言,此生永遠求而不得的林徽因,或許永遠都是那一抹皎潔的白月光;而生命中的另一個奇女子陸小曼,這顆曾經在心頭的朱砂痣卻在婚姻的磋磨中變成了一抹蚊子血。實際上,陸小曼的美貌與才華絲毫不遜色于林徽因,她聰明、漂亮、活潑、可愛,穿衣時尚得體,舉止優雅,儀态萬千,男賓為之傾倒,女賓為之目眩,因與徐志摩的婚姻而成為江南一代著名人物。
而張幼儀是典型的名門閨秀,她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英俊儒雅的徐志摩。張幼儀對丈夫徐志摩,可謂是死心塌地的愛,但徐志摩對于原配張幼儀,隻有義務而無關情愛。1918年長子徐積锴的出生完成了徐志摩傳宗接代的重任,他便迫不及待地出國求學去了。
1920年,張幼儀被公婆送往歐洲和徐志摩團聚,然而此時的徐志摩正苦苦追求着風華絕代的林徽因,對于原配隻有無盡的諷刺,他無情地稱張幼儀為“鄉下tu包子”。1922年張幼儀于柏林産下次子,但就在此時,無情的徐志摩提出了離婚。張幼儀不哭不鬧,不僅沒有一絲糾纏,也沒有抱怨,默默地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
離婚後的張幼儀才真正活出了自我,善良倔強的她不甘屈服于命運,勤勉學習、積極進取,逆襲為一名金融界的佼佼者,正如她所說,“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離婚後她很長一段時間獨自生活在德國,她自己一個人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還要一邊學習德文。1925年,生活又給了張幼儀一個殘酷的打擊。她不惜一切代價生下來的幼子彼得,僅僅3歲就因為患了腹膜炎而逝去。
這對于張幼儀來說無疑又是一場考驗,但張幼儀沒有被生活所擊垮,很快她就從悲痛中走出來,更加努力地生活。這樣堅強的她也迎來了徐志摩的尊重,徐志摩一次和朋友談起張幼儀時說:“她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的是什麼都不怕。”
其實并不是不怕,張幼儀後來回憶說:“去德國前,我什麼都怕。去德國,經曆一許多事情,才明白,怕也沒有用。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面對的。”是的,即使是生活對我們百般折磨,我們也要對它報之以歌。這是張幼儀的生活态度,也應該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的每個人的生活态度。
後來的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張幼儀幫助處理了徐志摩的後事,她還經常接濟陸小曼。期間,即便在離婚後她還一直和前公婆生活在一起并照顧他們。這樣的事情,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但在張幼儀這兒,卻是稀松平常。她從來對自己的責任極其看重,所以,即便僅僅從公婆是她兒子的祖父母的角度看去,她也覺得自己有責任幫他們養老。
張幼儀最後一個考慮的才是她自己,所以, 即便後來和蘇紀之結婚,她也選在了自己的四個孫兒已經長大之後。她覺得那時候,孫兒們都長大不需要她照顧了,她此時考慮自己才妥當。
好在,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還在等着她。最終,她在53歲這年,嫁給了一直喜歡着她的離異男子蘇紀之。結婚前,她還特地給兒子和二哥寫信征求他們的意見。得到肯定後,她才正式答應了求婚。
再婚前,張幼儀還确定了一件事情,她确定他的前妻已經改嫁了。因為,她覺得:如果他的前妻沒有再婚,她和他結婚,就可能妨礙兩人複合。
内心平和的張幼儀
張幼儀這一生,從未虧欠過任何人,這是她的為人品性注定的結果。想想,一個從來把自己放在最後去考慮的人,怎會有虧欠人的時候呢!
對于父母子女孫輩,張幼儀沒有任何虧欠,對于幾任丈夫和親人,她更是如此。
蘇紀之得了腸癌後,張幼儀一直悉心照顧着他。陪他走完最後一程後,她才聽從子孫的建議:去了美國定居。
很多年後,有人問張幼儀:你是否愛過徐志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我們都是凡人,不要動不動就提愛誰,不要動不動就說奉獻。像張幼儀一樣,不傷害任何一個人,或許已經是我們此生難以企及的高度了。
如果你也有同感,不妨在下面留言評論,與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