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湖南大衆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年前,田慧被一家新聞網站裁員。被裁之後,田慧沒敢告訴父母,自己買了點酒和營養品,準備過年帶回家,說是單位發的。回家前,這家海底撈店長知
在這條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千萬不能招收,她現在還是小時工,有你黑料的時候,她可就是帶瓜進報社的大咖。”“記者會不好找工作?”“這種女記者堅決不能要,她等到機會就會過河拆橋。”……這些評論對女生之前有過的記者身份充滿惡意,認為記者就是隻會猛挖黑料、報道小道消息的狗仔,給記者的職能定論失之
在媒體發達的當下,許多社會問題和不良現象都需要記者站出來辨清識别。從央媒到地方媒體,許多重大的監督新聞都是在記者們承受來自各方壓力與阻力,身處險境中披露出來的。是記者們直面問題、激濁揚清,讓新聞媒體的監督功能得以充分的發揮。許多由記者報道的新聞事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媒體報道為正常社會生活起到保護的作用。而一些網友卻對記者充滿惡意,發表十分片面偏激的言論,沒有客觀全面看到記者對社會的重要價值。
店長知道了女孩以前的職業是記者後,非但沒有帶女孩更好的融入現在的服務工作,反而還覺得女孩可能是卧底,可能會讓女孩再次丢掉工作。這種看似可能是一句玩笑話,卻反映了店長潛意識的職業偏見思維,這是對同事的不尊重,讓記者這一職業莫名背上了隻會卧底爆料的黑鍋。
現在,我們經常可以在短視頻平台中看到那種暗訪、隐形拍攝視角的視頻爆料某企業商家的不良行為,這些短視頻的曝光和輿論的發酵會給商家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有時一些小問題在短視頻平台中逐步傳播也會變成大問題引發全網議論,讓許多商家害怕新聞媒體的鏡頭哪天對向自己,報道自己的負面新聞,讓自己的經營買賣被毀掉,因此對記者十分忌憚。
然而,在短視頻平台發布的新聞報道魚龍混雜,因為許多報道失實,給公衆帶來了不良引導,有人帶着對短視頻平台的不好印象,對新聞記者逐漸形成了職業偏見。這是對新聞記者的抹黑行為,不是所有短視頻的新聞報
所謂“清者自清”。商家如果能夠規範自身商業行為,又怎會害怕會有卧底記者曝光自己。女孩隻是再次就業,那些惡意揣測的網友實在是居心叵測,女孩可以多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努力做好工作,打碎店長對自己的偏見和意見。不要再對記者有職業偏見,“卧底記者隻是一種身份,但記者不是卧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