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夏,是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戲份較多的北大學子之一。他在北大學習時的表現,劇中已經有詳細描述。今天我們的話題是:
上過北大的鄧中夏,後來都幹了哪些革命工作?他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影視劇中的鄧中夏
一、與毛澤東既是同鄉,又是“同門”師兄
鄧中夏,字仲澥,又名鄧康,1894年10月5日出生于宜章的大戶人家,他與毛澤東是老鄉,同為湖南省人。從小學習啟蒙于族中所辦私塾,後來又先後在宜章高等小學堂和郴郡第七聯合中學讀書。
1915年,21歲的鄧中夏離開家鄉,去到省城長沙,考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雖然在不同的學校讀書,但鄧中夏和毛澤東也可算是“同門”,因為在長沙時,他們都曾師從楊昌濟。
也是通過楊昌濟,鄧、毛二人在長沙時就互相認識了,在并結下了友誼。鄧比毛小一歲,以兄視毛,且對毛非常佩服。後來的革命時期,鄧中夏和賀龍一起在紅二軍團工作,鄧中夏常常為大家講毛澤東的戰略思想。賀龍就說,鄧中夏除了毛澤東外,他什麼人也看不起。
鄧中夏對賀龍解釋,那是因為毛澤東是在中國的農村,組織并且領導着井岡山的農民,真槍實彈地和國民黨的軍隊進行戰鬥。毛澤東的經驗是從戰争中真實地總結出來的經驗。他是正确的,所以我相信他的經驗。
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鄧中夏
二、正式踏上職業革命道路
1917年,鄧中夏與毛澤東暫時分别,去往北京,因為他考入了北京大學國文系。正如《覺醒年代》中呈現的:進入北大的鄧中夏,開始逐漸接觸馬克思主義,并積極參與到學生運動中。
“五四”運動後,鄧中夏更加積極地組織平民教育講演團奔赴各地發表演講。1919年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鄧中夏被選為總務幹事。
5月中旬,鄧中夏代表北京學生聯合會前往長沙,向湖南學生介紹“五四運動”的情況,不過,鄧中夏回湖南并沒有待多久,就又回到北京繼續開展工作。
在革命先驅李大钊的影響下,鄧中夏逐漸向共産主義靠攏。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發起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鄧中夏參與其中。半年後,李大钊發起建立北京共産主義小組,鄧中夏也參與其中,成為全國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鄧中夏從此正式踏上了職業革命道路。
《覺醒年代》劇照,鄧中夏回到湖南開展演講
三、成為我國工人運動的先驅
成為職業革命家後,鄧中夏開始在全國到處播撒革命的種子,他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炬,到全國各地點燃火種,希望星星之火能成燎原之勢。
在北京、在保定、在重慶,他走到工人中、走到學生中,他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心中,埋下共産主義的種子。
這段時期,鄧中夏在工人中廣受歡迎,他也更加與工人們打成一片,為後來多次成功發動工人運動,成長為我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奠定了基礎。
在中共一大舉行之時,鄧中夏正從上海出發,順長江逆流而上來到重慶。他在重慶發表演講,推行教育改革,發表反帝反封建演說,倡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一直到9月底才離開,因此錯過了載入史冊的會議(“中共一大”)。1922年,鄧中夏參加了中共二大,并當選中央委員。此後,他還四次當選中央委員。
1923年2月,鄧中夏參與發動和領導了“二七大罷工”,這次罷工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
省港大罷工期間鄧中夏向工人群衆演講
1925年,鄧中夏來到廣州,組織籌備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他擔任秘書長和宣傳部長。那段時期,他到香港,組織了我們熟悉的另一場運動—省港大罷工,響應上海的“五卅運動”。
在省港大罷工期間,鄧中夏還提出了收回香港的三步走戰略,其中第三步是“香港人要自己組織政府,自己治自己。”這與現代觀念“港人治港”非常相似。
四、極其出色的教育家
鄧中夏具備出色的組織能力和演說才華,不僅讓他能夠與工人打成一片,也讓他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這在1923年,鄧中夏被李大钊推薦參加創辦上海大學并任總務長時,得到充分展現。
上海大學是國共合作創辦的高校,本來校長是于右任,但是他因太忙了管不了學校事務;後來的代理校長邵力子,同樣也忙,也管不了,于是當時實際上就是鄧中夏主要負責上海大學的全盤工作。
《覺醒年代》中鄧中夏劇照
這就給鄧中夏提供了不少便利了,他到任後,幹了三件事,一是确定學校的教育方向要體現無産階級教育的發展方向,二是改革學校建制,三是聘請了一大幫共産黨人以及左派人士任教,包括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張太雷、任弼時、李達、豐子恺、朱自清、田漢等等,為共産黨培養了不少後備力量。
到1924年,學校學生中,共産黨員和青年團員已經占了一半。與此同時,鄧中夏又像在北京時一樣,開展平民教育,創辦了平民夜校和工人夜校。他還邀請李大钊來上海大學演講,據說李大钊的演講是所有人士中最受歡迎的,常常連室外也擠滿聽衆。
結果,上海大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紅色大學”。王稼祥、博古、楊尚昆等我們熟悉的人,都曾在這裡學習過。
五、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1932年,受到王明錯誤路線打擊的鄧中夏,在閑置一段時間後,被委派負責互濟會工作。1933年5月15日晚,鄧中夏到法租界找同事林素琴研究工作,結果兩人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關進了監獄。
中國工人運動先驅鄧中夏
後因一同被捕的互濟總會援救部長林素琴經不起敵人的威逼利誘,供出了鄧中夏的真實身份。在獄中,他以共産黨員的堅定信念和鋼鐵意志,挺住了敵人金錢厚祿的利誘和嚴刑拷打的摧殘。
1933年9月21日黎明,在雨花台下,鄧中夏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産黨萬歲!”口号,為共産主義事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犧牲時,年僅39歲。
總之,上過北大的鄧中夏,後來正式走上了職業革命道路,并成長為我國工人運動的先驅。他最終因叛徒出賣被捕、英勇就義。鄧中夏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又是工人運動的領袖。
我們敬仰革命前輩鄧中夏,注重在革命實踐中學習馬列理論,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精神;也要學習他對理論學以緻用、明白要實現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理想,就要用先進的理論喚起民衆的前瞻思想。
鄧中夏雕塑
本文由“老吳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