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國際科學家報告說,亞洲象大部分時間都在保護區以外的地方度過,因為它們更喜歡那裡找到的食物。但是研究人員說,這種行為正在使動物和人類處于危險的境地。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對這些動物的長期生存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保護區是保護瀕危物種的全球保護戰略的基石。阿希姆薩·坎波斯-阿爾塞茲(Ahimsa Campos-Arceiz)說,如果保護區不包含動物喜歡的栖息地,它們就會四處遊走。他在中國科學院位于中國孟倫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亞洲象。“這是個好打算,但并不總是這樣。”
人類-大象沖突是亞洲大象面臨的最大威脅。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保護區内的動物越來越多地走入村莊。它們經常造成破壞,破壞作物和基礎設施,傷害甚至殺害人民。
為了了解保護區對保護亞洲大象有多有效,Campos-Arceiz和他的同事們開始對亞洲象的活動進行精确的觀察。他們在馬來西亞半島和婆羅洲采集了102人,在過去十年中記錄了60萬個全球定位系統的位置。他們發現,大多數大象大部分時間都在保護區以外的栖息地、森林邊緣和再生區度過。
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18日的“應用生态學雜志”上。研究人員懷疑大象外出是因為它們喜歡吃草本植物、竹子、棕榈樹和生長快的樹木,這些在亂砍濫伐的森林中很常見,在老森林的樹冠下相對稀少。
位于緬因州沃特維爾的科爾比學院(ColbyCollege)的保護生物學家菲利普·尼胡斯(PhilipNyhus)專門研究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沖突。他說,亞洲象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裡,因此比在開闊草原上漫遊的非洲象更難研究。“樣本數量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尼胡斯說,鑒于過去對大象行為的轶事觀察,這一發現并不出人意料。但現在的數據表明,這是這些動物生存的共同策略,而不僅僅是在種群中看到的東西。他說,這項研究為如何建立合适的保護區以減少大象外出的風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這場沖突的結果并沒有削弱保護區的重要性,這些保護區為這些動物提供了長期安全,坎波斯-阿爾塞茲說,他在位于雪蘭莪的諾丁漢馬來西亞大學做過實地工作。“但它們顯然還不夠。”
該研究表明,“人類和大象之間會發生沖突”,位于景洪的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研究所所長郭先明說。由于多種原因,亞洲象漫步于村莊:大象數量增加,許多保護區的森林越來越密集,不再适合這些動物,而且越來越多的栖息地喪失和退化。
去年,兩群大象從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出來,遊曆了數百公裡,一路肆虐,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一群人在坎波斯-阿爾塞茲工作的植物園裡待了五周。“感覺很緊張,”他說。郭說,我們迫切需要了解人類和大象如何能更好地分享風景。第一步是更好地保護人民的生命和生計。“這是和平共處的唯一途徑。”
非法走私的象鍊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共享這個美麗地球。大象與人類的矛盾我們必須要重視,拒絕購買象制品,為人類創造合适的家園。這才是人類正确道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人與自然故事,見證這個美好的星球。喜歡的可以點贊,有看法可以留言在評論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