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下了張骞,就在他轉身的那一刻。西去的路上充滿艱辛和不測,但他從不畏懼。
張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西漢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
前139年,張骞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骞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前114年,病逝于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裡。
張骞出使西域張骞,漢中人也,建元中為郎。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劉徹剛剛登基,才19歲的少年惱火于匈奴在邊境的連年騷擾,準備派人找大月氏結盟,團滅匈奴。25歲的張骞主動站出來,轉身向西去。
此去經年,黃沙漫漫,似水流年。
但不幸的是,前去的路上,張骞被匈奴捉住,關押了起來。
當時兩國還維持着表面的和平,匈奴單于為了策反張骞,并沒有殺他。
張骞就這樣隐忍了九年,後來在他匈奴朋友的幫助之下,成功出逃。
但他并沒有選擇回去,而是他一路向西,穿過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翻過了帕米爾高原。終于找到了大月氏人。
可惜的是,大月氏人卻已經樂不思蜀,并不買賬。張骞軟磨硬泡一年多,大月氏王根本不為所動。
無奈的張骞隻好回國,這一次他故意避開了匈奴人的勢力範圍,可惜他繞行的那個地方也被匈奴控制了,于是又被匈奴人給逮到了。
幸運的是,剛好那時匈奴發生内亂,老一任單于死掉了。
越獄高手張骞再次瞅準機會逃出漠北,在一番颠沛流離和視死如歸的亡命後,張骞終于回到了祖國。
幾年後,張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帶着聯合烏孫國打匈奴的使命。這次他有着300人組成的龐大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萬。此時的河西走廊漢早就被霍去病收複了,張骞順順利利地到了伊犁盆地的烏孫國。
茫茫戈壁,悲壯而滄桑,西域之行,究竟有多艱難大漠黃沙,石窟戈壁,嘶鳴的風和熾熱的太陽,帶着一股粗狂大氣的悲壯感以及穿越時空的曆史滄桑感。
張骞從長安出發,行至1000公裡之外的扁都口,走出扁都口的蔥郁山林進入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後,他們遇到了匈奴,被俘虜。
扁都口在今天的甘肅中段,大約在玉如意的中間位置,從這裡到如今的呼和浩特,同樣1000多公裡。
随即匈奴押解着他們走到了匈奴王庭,相當于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
九年後,公元前129年,張骞終于成功出逃,他帶着随從橫穿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翻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月氏。
這段路程相當于從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亞的烏茲别克斯坦,約4000多公裡。
在無邊無際的茫茫戈壁行走,在無數次生死間苟且。如果沒有堅定的心智,堅強的意志,怎麼會堅持下來。
但曆史也有遺憾,在漢王朝抗擊匈奴的一場大戰中,年輕的霍去病立下赫赫戰功,而張骞卻因為戰敗被貶為庶民。
直到漢武帝第二次派他出使西域,才封他官職,而張骞在受封一年後去世。
西域之行目的沒有成功,但究竟帶給了漢人什麼張骞出國一趟,帶回來很多好吃的
1.葡萄:張骞帶回國
2.核桃:張骞帶回國
3.石榴:張骞帶回國
4.蒜 :張骞帶回國
5.蠶豆:張骞帶回國
6.旱芹:張骞帶回國
7.香菜:張骞帶回國(或說唐朝始傳入)
8.黃瓜:張骞帶回國,原稱胡瓜,南北朝時石勒改叫"黃瓜"
雖然張骞當時的使命并沒有完成,但他帶來了文化,帶來了融合和交流。
多年磨難,磨滅不了他對家國的向往十三年,曾經英姿勃發的青年張骞如今已年近不惑,而漢武帝劉徹也已而立。
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死了的時候,他帶着西域地圖的和情報、帶着中原的人們從未見過的種子,回來了。
十三年,幸不辱命。
當初的張骞隻是個宮廷侍衛,位
卑人輕,卻仍舊領命西行。這正是因為他對國家有情,對國君忠誠,更有着對自己使命的堅持。
司馬遷稱,張骞有「鑿空」之功,因為張骞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他走出了一條絲綢之路,帶動了沿路各國商貿經濟發展,更為漢朝的經濟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後來的甘英、鄭和繼續探索,絲綢之路的外延不斷擴大,還産生了海上絲綢之路。
從張骞翻越萬裡黃沙第一次出使西域開始,2000多年。絲路傳承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