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建設西安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的需求,自10月11日起,西安至楊淩将開行一站直達式城際特快旅客列車,Z9231/4次、Z9233/6次、Z9235/2次,單程票價14.5元,全程僅需45分鐘,便捷的鐵路交通系統,或許将成為西安-楊淩最新的通勤方式。
新增加的列車時刻
西安→楊陵
楊陵→西安
9月25日,地鐵4号線西安站正式開通運營,實現了國鐵無縫換乘地鐵的便捷。目前,從國鐵出站的市民旅客可通過北側通道便捷換乘地鐵,從地鐵出站的市民旅客,需從C口出站後,按照現場導向标識或工作人員指引,由火車站南北廣場進站乘坐國鐵。
未來地鐵西安站A、B出入口将與國鐵市政通道連通,可在地下直接實現與國鐵西安火車站的無縫對接,便捷零換乘,快速進出站。
西安,是13朝的古都,曆史文化悠久,是一座有韻味的城市, 當然對于吃貨來說,隻會關心美食啦,西安的美食也是數不勝數。
羊肉泡馍,古稱“羊羹”,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又有暖胃之功能,宋代蘇轼有“隴馔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馍,陝西西安最具特色的著名小吃。它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後回味無窮。它是由羊肉粉絲湯和馍烹制而成,也可将羊肉換成牛肉,是西安最具特色的小吃,吃過羊肉泡馍的人,一定念念不忘那個味道。
前段時間很火的歌 :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 西安肉夾馍、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 都是西安特色美食,當地人的最愛。說起biangbiang面,那就不得不說楊淩了。
走在楊淩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蘸水面館。蘸水面是文雅的叫法,俗點叫扯面、褲帶面、片片面、過水面;豪氣的叫法:biangbiang面。biang字字典裡找不到,但民間有朗朗上口的歌謠: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個鈎擔挂麻糖,坐個車車走鹹陽。其實這不是個字,是個象聲詞,蘸水面制作時兩手扯住面條兩頭在案闆上使勁甩打,發出biangbiang的響聲。老百姓便獨出心裁地創造了這個字。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飲食文化符号,或飲食文化圖騰。
蘸水面好吃卻不易做。用上好的小麥磨成白面,再用淡鹽水和面,揉光,在面盆饧上半個小時;再揉,拌上油盤條,再饧上半個小時;吃時兩手扯住面條兩頭在案闆上使勁甩打。一條面條扯開足有五六尺長,寬如褲帶。一個大如腦袋的老碗裡盛上多半碗西紅柿雞蛋湯,面出鍋後先在一個湯盆中過水,再撈進老碗,如同白龍過江,佐以老陳醋、油潑辣子和蒜泥,再加以時令青菜,香氣撲鼻,令人饞涎欲滴。此面因寬長如褲帶,且碗大湯寬,又叫“褲帶面”,名列關中八大怪之中——面條像褲帶。
楊淩蘸水面為何能獨占鳌頭?楊淩是聞名遐迩的農科城,近水樓台先得月,農民盡得小麥優良品種之先,加之本地氣候、水土、土質最适宜種植小麥,因此産的小麥面粉優質,扯出來的蘸水面又薄又筋又光,既有嚼頭也十分爽口。有人把楊淩蘸水面概括為二十個字:“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這個概括極為精準全面,道盡了楊淩蘸水面的幾個特點。
蘸水面起源于何時,已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起源于草根,發展于民間。蘸水面是大衆化飲食,在楊淩農家,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做。男人幹一晌農活回來,女人端上一大碗蘸水面送到手中,那可是最美的享受。
10月11日起,西安至楊淩将開行的城際特快旅客列車即可實現“瞬移”,快喊你的小夥伴一起去搓一頓最正宗的美食吧~
來源:綜合楊淩發布、西安日報等編輯:趙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