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魚,是一種在膠東半島很流行的美食。
說是膠東半島,但就面魚來嚴格劃分範圍的話,大緻是從掖縣以東,到牟平以西的區域。筆者曾詢問過文登等地的威海朋友,得到的答案是,他們基本上不吃面魚。
所謂面魚,可以理解為用面在油鍋裡炸的“魚”。如果油跟面,都選用上好的原料的話,炸出來的面魚,味道那是相當的好。
在過去,面魚主要是作為一種家常美食出現。逢年過節,膠東的家庭主婦們通常會準備一些面魚。而如今,随着時代的發展,面魚也逐漸超越了家庭的範疇,開始出現在了酒店的餐桌上。套用那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膠東的面魚,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掖縣以西,牟平以東,大概也有十多個縣市區。雖然每個縣都有吃面魚的傳統,但就格調而言,黃縣面魚的知名度頗高,就出現在酒店餐桌上的面魚而言,也是以黃縣做法居多。
為何黃縣的面魚能夠在膠東面魚當中獨樹一幟?做工細緻很有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在膠東民間,“黃縣的房,栖霞的糧”是一句流傳甚廣的順口溜。這一民諺所體現的,主要是黃縣人的技藝精細。
而黃縣人的技藝精細,不僅體現在建築上,在飲食的細節上也展示的淋漓盡緻。除了面魚之外,黃縣肉盒、黃縣拉面、黃縣杠子頭,都是當地有名的精品美食。筆者曾有幸在黃縣鄉鎮的集市上見過原汁原味的面魚攤位,雖然是鄉土的環境,但攤主做面魚的手藝,堪稱爐火純青,一塊普通的面團,簡單加工幾下,扔進油鍋,撈出來就是色香味俱全的面魚了。
之所以說黃縣面魚“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主要是與面魚的消費環境有關。在老輩,制作黃縣面魚的匠人,大多在趕集的時候才會出攤。跟他們搭配在一起的,通常是賣羊湯的攤位。從掖縣、招遠、黃縣到蓬萊,趕集的時候,羊湯面魚幾乎都是标配。在這種場合下,面魚主要是以一種地攤食物的形式示人。
而随着人們飲食觀念的發展,坐席的時候,餐中飯的概念也逐漸普及。這個時候,一切兩半的黃縣面魚,就是一種很合适的隔席主食,出現在星級酒店的餐桌上,也并不突兀。可以說,從大衆化到高端化的消費環境,黃縣面魚都很适應。
如今,在煙台市區,有很多的酒店已經開始采用“黃縣面魚”這一标準。尤其是對于那些初到膠東的朋友來說,有面魚的宴席,才算是正宗的膠東美食。
當然,不同的場合,面魚的價格也不同。在趕集的攤位上,面魚可能六七塊錢一斤,而到了酒店,一盤面魚,估計也要幾十塊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