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個充斥于各種影視作品和文學名著中的問題,前有《史記》中的著名人物司馬相如,後有《天下無賊》中的劫匪範偉。作為一個影響人類幾千年的語言問題,口吃總會時不時跑出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表明自己依舊還存在,甚至還在影響着很多人的說話發音。
口吃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臘時期,那會兒,很多的思想家、哲學家飽受口吃的影響,本該站在希臘城邦中大聲演講的他們,卻因為說話結巴、卡頓而不得不留居家中潛心鑽研。直到近現代,口吃作為一種語言問題才逐漸被大衆所熟悉,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口吃并不是生理缺陷。
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大衆對口吃的認識往往是這樣:被上帝詛咒的人、上輩子幹了壞事所以這輩子口吃、亵渎了神靈所以口吃等等。在遙遠的中世紀,口吃者甚至因為說話的問題而被許多人所鄙夷,甚至有人認為口吃就是因為那些人在心中對上帝不敬造成的。
然而,随着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場“邪惡”實驗開始,口吃作為一個語言問題的本質逐漸被大衆揭開。主持實驗的溫德爾·約翰遜是全球語言病理學奠基人之一,然而,這個聲名遠播的科學家,卻對口吃展開了一場足以影響後世的研究,在這場研究當中,二十多名孩子就此一生和内心的陰霾作伴。
科學研究之前,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口吃到底是天生的問題還是不良的習慣。在溫德爾·約翰遜的實驗之後,這個問題得到了解答,口吃并非天生的問題,而是後天形成的錯誤發音狀态,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和所謂的生理缺陷、殘缺并沒有任何關系,它就是一個錯誤的發音習慣。
對于口吃,還有哪些誤解?
1.口吃無法治愈
長期以來,很多人對口吃存在着誤解,認為口吃這個問題隻要出現,就一定會成為一生都無法改變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認識,一方面是因為口吃廣泛分布于各個年齡階段當中,于是造成了大衆的誤解,另一方面是恐懼于口吃的存在,無形中将口吃“妖魔化”了。
但事實上,口吃作為一個常見的語言問題是可以被治愈的,有些連發型口吃的矯正難度其實并不高。
2.口吃隻有在特定的人群中出現
這也是錯誤的說法,科學研究證明,每個人都可能出現口吃,隻是因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發生口吃的概率也不一樣。比如成都中心上個月來的一個口吃少年,他就是平時容易緊張,别人問一句話都會臉紅半天,一說話就特别容易結巴,最後口吃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3.口吃說話都一樣
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實口吃也分為不同的類型,咱們平時常見的口吃多數為連發型口吃和難發型口吃兩種。除此之外,還有中阻型口吃和摻音型口吃,最近幾年裡這兩種類型的口吃兒童、成人也逐漸增多,成為比較棘手的麻煩。而不同的口吃類型,其表現也不一樣,比如連發型口吃就是首字難發。
語言矯正對口吃管用嗎?
前面說過,口吃是一個錯誤的語言狀态,并不是什麼生理缺陷,因此咱們完全可以通過語言矯正來改變它。但是,光靠語言機構也不行,父母也得參與到兒童的語言矯正過程中來,很多時候父母起到的作用一點都不比語言矯正師差,畢竟你們才是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
在語言矯正的同時,咱們還要注意口吃兒童的心理狀态。衆所周知,口吃雖然是一個語言問題,但它也是一個心理問題,很多人因為口吃而變得越來越自卑、怯懦、消極。所以,一般專業的語言機構在矯正口吃的時候也會注重口吃群體心理狀态的糾正,盡量恢複原先溫和的狀态。
最後,就是性格和情緒的控制,這一點,不光在于口吃兒童,還在于孩子的父母。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不少兒童之所以說話口吃,主要是因為父母之間情緒輸出過多、動辄打罵孩子導緻,結果孩子不僅說話口吃,自身的性格也朝着極端化發展。所以,語言矯正的同時,咱們還要注意兩方性格和情緒的控制。
最後,希望每一個口吃兒童都可以重新開口,能夠和父母交談、能夠和朋友玩鬧、能夠在課堂上勇于發言,這才是一個兒童應該經曆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