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
更新时间:2024-11-19 17:41:59

  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縣仰韶村,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發現一座上古遺址,在陶器上以夾砂紅陶、泥質紅陶的彩陶文化為主,後來人們将相關特征的半坡、廟底溝、石嶺下、馬家窯等遺址命名為“仰韶文化遺址”。

  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典型陶器有尖底瓶、葫蘆瓶、細頸瓶、大口尖底罐和錐刺紋罐等,但其中最具仰韶文化特色的則是尖底瓶,唯一貫穿于仰韶文化的全過程,曆時長達2000餘年,伴随着仰韶文化的成長、輝煌、衰落。

  尖底瓶一般是小口細頸、斜肩鼓腹、瘦長體尖底、腹部有對稱雙耳,可略稱為小口尖底瓶。最早見于渭水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大約距今6500年前出現,之後迅速擴散至陝西、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内蒙等地,并在廟底溝類型遺址中有過一定的改造。

  這就不免讓人好奇,尖底瓶(下圖,出自半坡遺址,現存于陝西省曆史博物館)為何如此長盛不衰,到底有什麼功能,在仰韶先民心目中究竟有何地位?關于尖底瓶的功能認知,中國經曆了一個坎坷曲折的過程,科技界、考古界都曾研究其用途,最終才慢慢揭開一些真相。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1)

  01:教科書錯了幾十年? 數十年來,中學曆史教科書中認為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巧妙地運用了重心原理,是美觀而實用的汲水器:“如果将其兩耳系繩放置水面,由于水的浮力和尖底瓶重心的作用,瓶上半部會自動傾倒,下半部離水面翹起;随着瓶内水的逐漸增多,瓶下半部也逐漸下沉,直至瓶盛滿水而直立。這種性能是利用了重心與浮體穩定性關系的原理,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于是,不少教科書中還用半坡類型尖底瓶為背景材料,設計了思維操作性課文及作業題,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其妙處,并動手設計一個既省力又方便的取水瓶。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2)

  然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就做過實驗,發現用尖底瓶打水根本不符合力學。1989年,西安半坡遺址研究人員與北京大學力學系學者合作,進行了一次尖底瓶打水實驗,結果顯示:尖底瓶放到水上之後,由于上部粗重,重心偏上,的确能夠自動灌水,但當灌到一半時,重心就會下移,口部就會自動翹出水面,又由于口部較小,即便人工幹預,還是很難實現快速灌水;與此同時,當尖底瓶灌滿水後,用兩邊耳朵上系的繩子拎瓶子時,因為重心在上部,尖頂坡又會傾倒,很難用繩子拎着移動,必須抱在懷裡才行。

  力學原理解釋就是:尖底瓶空着時,重心在橫軸上一點的地方,這使它向一方傾倒;當适度注水時,重心移到器底,遂使它由歪變正;當繼續注水時,由于重心上移,它就會立刻翻倒。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尖底瓶的兩側沒有“耳朵”(見下圖),也就無法系繩。也就是說,如果尖底瓶是汲水器的話,那麼這些尖底瓶隻能用手抓住汲水,毫無疑問這樣非常不方便,也很容易摔壞這種刻着花紋的“昂貴”的尖底瓶。

  因此,從北京大學所做的實驗來看,如圖所示的尖底瓶不可能是汲水器,古人不會這麼愚蠢。如果尖底瓶不是汲水器,那麼會有什麼用途呢?甲骨文揭開了端倪。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3)

  02:研究發現與酒有關 随着世界範圍内的尖底瓶大量出世,人們突然發現不僅中國有,古羅馬,古希臘,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等都有尖底瓶,而他們的尖底瓶或是釀酒器或是盛酒器。

  從釀酒科學原理來看,尖底有利于釀酒時液體中雜質沉澱,也更便于将尖底瓶埋入泥裡發酵,現代釀酒廠裡還存在一些錐狀體的發酵密封設備。

  随着科技的發展,考古專家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在一些保存完好的中國尖底瓶内壁上有白色的殘留物,科學家分析指出這是酒的痕迹。

  更為重要的是,甲骨文中的“酒”字(見下圖),由“酉”與分列兩邊的兩條豎浪組成,兩條豎浪可以理解為酒水,“酉”字這與尖底瓶造型高度相似。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4)

  種種證據指向,似乎說明尖底瓶是用于釀酒,但尖底瓶的釀酒說又難以解釋某些問題,比如:埋入地下發酵的話,為何很多尖底瓶上有兩個耳朵?這兩個耳朵明顯是系繩的,或讓人拎着或挂起來的;還有以半坡遺址為例,考古發現的尖底瓶數量很大,以半坡先民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其居民不太可能存在大規模的釀酒、飲酒活動。

  如果不是釀酒器,那麼會是盛酒器嗎?學者蘇秉琦持酒器說,論據是甲骨文的酒字“酉”部,就是尖底瓶的象形。與“酒”字類似,“尊”(下圖,雙手捧尖底瓶)、“奠”等字都有“酉”旁,也就是說都與尖底瓶有關,無論尊或奠時都一種禮儀,所謂“無酒不成禮”,應該都需要酒來表達,這個酒自然應該裝在符合禮儀的盛酒器中,而不是釀酒器裡。因此,從文字角度來看,尖底瓶應該是盛酒器。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5)

  不過,尊、奠等與尖底瓶有關的漢字,都有禮儀或祭祀含義在其中,上古的酒又是至高等級的飲品,因此尖底瓶不會是普通的盛酒器。但考古說明半坡先民不太可能存在大規模飲酒,所以在禮儀活動中可能存在“以水代酒”的現象。

  總之,尖底瓶與酒密不可分,應該是祈雨、祭祀、慶典等禮儀活動時的特殊盛酒器。由于尖底瓶高多在30—40厘米左右,剛好适合被人雙手抱在胸前,這種方式的禮儀活動,顯得莊重、隆重和嚴肅。又由于禮儀活動的莊重,擔心有人摔碎尖底瓶,破壞禮儀活動,所以兩耳上系上繩子,挂在脖子上,再抱在懷裡,這樣即便抱不住也不會摔下來,當然還可能是在尖底瓶閑置時,将之挂在高處,主要擔心小孩、雞、豬、狗等捧碎尖底瓶。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6)

  03:尖底瓶還有什麼功能? 不過,尖底瓶除了盛酒之外,應該還有其他功能。考古報告顯示,尖底瓶數量多、造型豐富(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尤其是考古發現一些大型尖底瓶,尺寸在七八十厘米到一米多的大号尖底瓶,其胎體厚度一般都在5毫米左右,非常薄,其容量可盛百來斤水或酒,根本不具有實用性的,因為一旦擡動,瓶體就會破碎;同時,很多尖底瓶被作為随葬品下葬,另外大個頭的尖底瓶很少,但皆出土于聚落的中心大房子裡,而且還都在主室的中心部位。

  因此,中小型厚壁的尖底瓶,可能才是盛水、盛酒的禮儀器具,大而粗、長而薄的尖底瓶,可能是魂瓶、葬具。需要注意的是,尖底瓶不是一般的盛水器,而應該是在禮儀活動中的“以水代酒”現象。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7)

  何謂魂瓶?尖底瓶造型非常奇特,整體很像果核,而果核是生命的開始,因此古人希望尖底瓶能夠像果核那樣,凝聚起舊生命的魂,從而孕育出一輪新的生命,使生命輪回不息,本文第一張圖就與果核非常相似。上世紀,考古專家在西漢陶井中挖出一件陶器(見下圖),幾乎與果核一模一樣,與仰韶文化尖底瓶相比,西漢的陶器相當于是橫着的尖底瓶。

  随着時代發展,禮儀功能的尖底瓶逐漸被淘汰,但作為魂瓶功能的尖底瓶卻持續到了封建王朝,隻是與時俱進地變成了瓷器,後世特别是兩晉到兩宋時期的墓葬中,就出土了很多瘦長的瓷質魂瓶。

  尖底瓶造型有什麼用(尖底瓶有何用途)(8)

  最後,《荀子》中說的一個孔子故事,可以讓你明白一些中華文明到底從何而來,為何說仰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了。

  一天,孔子來到魯桓公之廟,發現一件傾斜的奇怪的器具,就向守廟者請教,守廟者告訴孔子這是宥坐之器。孔子說:“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對弟子說灌水進去就明白了。果不其然,空時傾斜,盛水過半時直立,盛滿就倒。

  “宥坐之器”(後稱欹器)到底是什麼,從“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記載來看,無疑就是尖底瓶。更為重要的是,在尖底瓶的傳承過程中,古人逐漸從尖底瓶中汲取了很多道理,比如孔子之後感慨地說“正如古語說的,‘滿招損,謙受益’呀”,其中“滿招損,謙受益”就源于貌不驚人的尖底瓶原理。還有,宥坐即右坐,也就是“座右銘”中“座右”一詞之來源,座右銘的勸誡作用就源于“宥坐之器”。

  可見,曆史上很多發人深省的名言,未必有什麼高深莫測的來源,而可能源自上古很多簡陋的器具原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細心觀察,最終總結出了至理名言,或許這就是古人說的“大道至簡”。

  參考資料:《中國考古網——淺說仰韶文化尖底瓶形制、用途及其他》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