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王榮康
6505班(1962年進中學)是武漢二中同年級中兩個學俄語的班級之一。開始我并不樂意,因為社會上流行的是學英語,當時中蘇關系又惡化了,人民日報還連續發社論,批判蘇聯修正主義,我覺得學了俄語沒有用,耽誤時間浪費精力。開學後,老師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引導和講解。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學習哪門外語的糾結。在我們6505班,有一批學霸級的人物,像凃淑華、鄧熙元、熊貴宗、楊傳勇、黃壽衡等同學,他們不僅學習優秀,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對待同學也是滿腔熱情,無私幫助。在這個班集體中,我感到溫馨和鼓舞,很快就融入其中。
一個班有四五十人,平時接觸最多的,那就是我的座位的左鄰右舍。我的同桌叫高萬豐。那時,我們都親切地互叫诨名。我叫他高芭,他叫我蘿蔔。渾名也不知道是哪位同學設計的,大約是看到他當時個子不高,想讓他長高點,就叫高芭。而我的诨名卻是取了蘿蔔湯與王榮康諧音的原故。源于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武漢滿街蘿蔔湯的叫賣聲,給我們這些成天充滿饑餓感的少年郎所留下的不可磨滅的記憶。
高萬豐雖然個子不高,一臉孩子氣,但對人卻滿腔熱情。初中開學不久,我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我當時就感覺到精神要崩潰了。家裡的頂梁柱倒了,我不知所措,感覺學業也恐怕完成不了了。于是我一心想早點就業,以便減少家裡的經濟負擔。一次,在與高萬豐的交流中,他說了一段很暖心又很有哲理的話語,讓我收益匪淺。很遺憾,原話實在記不起來了。但記得他大概的意思是:你現在年紀還小,沒有哪個單位會招收這麼小的工人;況且力氣也沒有,誰會要你呢?不如現在安下心來讀書,多學點知識。等以後身體長壯實了,本領也增強了,你會得到工作機會的。我聽他說得很有道理,就慢慢平複了雜念,專心投入學習中。
高萬豐聰明活潑,思路敏捷,大家都願意同他探讨學習問題,我也不例外。小學的時候,都說同學是冤家,可我與高萬豐卻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做作文是兩堂課,可他一堂課就己經做好了。然後,靜悄悄地在一邊看書,等我寫好了,就相互交換看。我們都是對方的第一位讀者,也是第一位評論者。他總是能誠懇地給予評價和建議,使我獲益匪淺。高萬豐還具有很不錯的表演天賦,在班裡多次參與文藝表演,深得同學們贊賞。
我到他家去玩,碰到過他的父親。其父個子不高,操一口純正的東北話。對我們這樣的小朋友,臉上也挂着微笑,關切地詢問學習情況,那樣誠懇的态度使我感到無比溫馨。同時,我也感到他們家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哺育出棟梁之才。高萬豐有個哥哥,也是二中畢業的,我們讀初中時,他己經參軍服役,後來據說擔任武漢市材保研究所的領導幹部。遺憾的是,高萬豐的父親由于是某大型機械廠的領導幹部,文革中關牛棚、受批鬥,身體受到極大摧殘,以緻在正應該幹出一番事業的年齡無法工作。對于國家和家庭而言,都是很重大的損失。
我的前排坐的是李麗君和萬桂春。印象中萬桂春同學戴着眼镱,經常趴在課桌上寫呀畫的。記得她的學習成績不錯,但性格不是很活躍。所以初中三年我們交流不多。九十年代我在本地報紙上看到她寫的文章,感到非常親切。這不就是當年那個愛寫愛畫的老同學嗎!還真的寫出點名堂來了。某次,我讀到一篇她寫小學老師的文章,也激起我想要寫寫小學老師的念頭。但始終未能實現,也許是缺乏她那種毅力和執着精神吧。而李麗君同學,擔任過班幹部,後來與我一起,擔任班裡的衛生員。她為人和氣,對人熱情。因衛生員的工作,我與她有些交流。她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初三時,班裡團支部号召團員要聯系同學組成一幫一活動。團員李麗君就主動找到我,結成學習對子,每星期有一次下課後的學習。我記得學習内容是以毛主席著作”老三篇”為主,還學習《紅旗》、《中國青年》上面的一些文章。例如:在政治課上,滕樹茂老師推薦《中國青年》雜志上的《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鹕而高翔》這篇文章,我們逐段學習了好幾次。當時,雖然臨近畢業,功課複習内容也很多,但我們始終堅持自覺認真地學習。這主要是李麗君同學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通常而言,她總是事先做好預習和準備工作,所以學習一開始就能夠直奔主題。當時學習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做又紅又專的畢業生,并且做好“一顆紅心兩種準備”,随時接受祖國挑選。李麗君同學敢于針對自己的思想,在學習中把自己擺進去,對我有較大的啟發和鞭策。從以後的經曆來看,這些都成為我成長中的正能量。
我的後排坐的是肖作棟和一位女生。因交流太少,至今也記不起來那位女生的名字,想起來真不好意思。肖作棟是一個勤奮學習、善于學習的人。從外貌看并無驚人之處,沉穩中透露着堅毅,但內心卻有着火一般的熱情。他雖不是學霸,但門門功課都在上遊水平。他喜歡鑽研,對于一時沒有搞懂的問題,他一定會去問老師或者同學,直到把問題弄清楚才會罷休。他雖然不是班幹部,但熱心為同學服務。校運動會上,他是裁判組的當然成員;少年勞衛制運動員體測,他是裁判,又是啦啦隊員。
我記得,少年勞衛制運動員标準是在靜水中遊一千米。我們是在解放公園的湖裡測的,五十米一段的距離 ,一千米要遊十個來回,而肖作棟也要跟着步行十個來回,一邊步行一邊還要為測試者們大聲鼓勁加油。有幾組人參加測試,他就要一直跟着,直到測試完成。他的堅韌精神深深激勵着我們。此外還有男生跑步測試。規定1949年出生的測四百米跑,1948年出生的測八百米跑。在測試中,為了使更多人能達标,他動員班裡的大塊頭飛毛腿鄧熙元同學領跑,使同學們受到極大鼓舞,一緻取得較好成績。這兩次測試,我都親身參加了,所以印象特别深。
肖作棟同學非常注意對自己意志和毅力的錘煉,平時他提議每天跑步上學,而且經常分享跑步心得。放寒、暑假的時候,他約我每天七點鐘從各自家裡出發,相對而跑;待相遇後,再返跑回家。在他的督促下,我感覺身體和心理都得到鍛煉。夏天的時候,到江邊遊泳,他喜歡逆流而上,搏擊風浪。記憶中,我與同學至少在江邊遊了兩次,每次他都是逆流而上,然後順流返回上岸,背書包回家。他最大的特點是永遠謙虛謹慎,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态。不管命運如何,他都能積極面對。初中畢業後,他去了新疆,從挖地球開始,又進宣傳隊,當教師,一步一個腳印。正像歌詞中寫的那樣:曆經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誓言: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很多年後,他擔任二中高中畢業班班主任。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記者采訪他,他帶的班全班高考上線,有二十八名學生錄取一本重點院校。面對驕人成績,記者問他有何經驗,他面帶微笑,平靜地說,“這主要是學生們自己的努力和家長們的支持,而我們老師所做的就是把學生們的狀況調整到最好!”多麼樸實的語言。這其中浸透的汗水,隻有他自己最清楚。如今他退休了,卻依然關心着新疆的教育事業,因為那裡有許多教師,當年曾經是他的學生。他與他們還保持着緊密的聯系,并且不停地為他們傳經送寶。
我在6505的左鄰右舍,都是非常優秀的同學,他們的一言一行和優秀品質,都影響着我的成長過程,是推動我永遠進步的動力。
作者簡介: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男,一九六五年夏季在武漢二中初中畢業,一九六五年十二月進武漢染料廠工作。
打撈江城記憶 鈎沉三鎮往事
編輯: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