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十幾年後,我選擇了考研,23年報考了北京地區的一所211院校。這還得從22年的疫情說起,22年北京疫情嚴重,經常居家辦公,在家的那段日子,突然覺得覺得這不是重拾課本做自己夢寐以求考研的最佳時刻嗎?于是22年,十月份開始我正式開始自己的考研之路。。。
身邊有人覺得生活本就不易,都中年了我這是加劇内卷跟年輕人搶名額,有人則覺得人就應該不服老,有夢就去追。
2017年參加研究生的考生突破了200萬人,2022年考生達到了460萬人,2023年更是達到了創記錄的474萬人。
有人說,研究生需要年富力壯,這樣才能心無旁貸的做研究,刷文獻,發文章,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美國有很多兩鬓斑白,或兒女已讀高中的同學重新回到校園深造的,也很多事業有成的中年人,他們有的是為了提高職業生涯的天花闆,有的則是隻為追夢而報考讀研究生。
和20出頭的年輕人比起來,大齡考研生常常有着更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工作經曆,更加笃定清晰的研究方向,以及更強大的抗壓能力另外很多人發現實踐中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希望能更加系統地進行學習,對某個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帶着這種目标重返高校讀研往往還會把研究結果帶回職場,真正做到學以緻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許我也是這種想法。
剛畢業時家裡窮,在北京打拼,得先奮鬥養活自己,然後又到了結婚的年齡家裡催婚,買房還貸,後有了孩子,孩子太小離不開媽媽照顧,如今孩子上一年級了,我也是時候重新定位下自己一直想做而沒有完成的事情了。
古人雲:“人到三十不學藝。”但這也許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開端,對一個人來說,四十歲是一個尴尬的年齡,離退休不遠了,但是假如自己可以活到八十歲,還有将近40年的時間,是可以重新的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向,生活的愛好和樂趣。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有趣,需要學習,通過學習,了解更多的自己不知道的事。
記得2005年金庸先生在81歲高齡時獲得劍橋大學榮譽博士,還能按部就班申請劍橋大學的碩士,并于2006年完成碩士論文。2007年獲得哲學碩士學位。老人家還覺得不過瘾,于2010年完成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耄耋之年的金庸老先生尚能做到,踐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那我近40歲考研,想繼續讀個書,又有什麼不妥?
我想說不隻大學,世界也不是隻屬于年輕人,隻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齡段發光發熱!少年強則國強,中年強亦是國強!
,